“江西猪王”,悬了


一家走在悬崖边上的企业。



1

巨亏



养猪大户正邦科技正在进入至暗时刻。


1月31日,正邦科技公告称,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0亿元至13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95亿元至11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84亿元至-64亿元。


我翻了一下,2021年正邦科技刚亏损了188亿元,成为当年头部猪企中的“亏损王”。


这意味着,仅仅两年时间,正邦科技就亏损了近300亿元。


啥概念?要知道,自2007年上市以来,正邦科技的利润加起来还不到百亿,也就是说——


不仅把过去十几年赚的辛苦钱全赔进去了,还倒贴近200亿。


难道这两年养猪,真的这么惨吗?但看看其他猪企,似乎也不是。


根据猪场动力网此前的统计,已公布预告的17家养猪企业中,总共有13家企业净利润为正,仅有4家企业为负——


绝大部分企业都实现了业绩上涨,有7家企业还实现了扭亏为盈。


就拿牧原股份来说,人家全年净利润高达120-140亿元,比去年的69.04亿元最高预计增长102.79%,几乎翻倍。


▲图源猪场动力网


同样是养猪的,为何差别如此之大?更扎心的是,让正邦科技难受的,不只有巨亏。


就在1月17日晚间,正邦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公告称,经公司财务部门测算,预计2022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可能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与此同时,公告显示,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10月24日作出决定书,决定对正邦科技启动预重整,预重整期3个月,后由于情况复杂法院将预重整期延长至2023年4月22日。


如果正邦科技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也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从资本市场来看,相比于前两年的高点,正邦科技的股价已经跌去80%以上,市值相比巅峰时期蒸发近700亿元。



一代“猪王”,何以至此?



2

暗雷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正邦的发家史讲起。


正邦最早的时候并不养猪。1996年成立的江西正邦实业有限公司(正邦科技前身),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主要卖饲料。


到了2003年,正邦收购了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江西省养猪育种中心,才正式切入生猪养殖行业。


从饲料到养猪,正邦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方面,生猪养殖处于生猪产业链的中游环节,过半的养殖成本来自饲料费用;另一方面,大型饲料企业具备规模化养猪的资本优势。


而且,2007年,正邦科技在深圳主板上市,成为江西第一家上市的农业企业。


成本和资本的双重优势,叠加2008年后国内生猪生产的迅速恢复,“养猪”成了一个赚钱的潮流生意。


到了2020年,正邦科技的养殖业务已经实现348.34亿元的营收,占当年总收入的70.85%。同样是那一年,正邦科技实现生猪出栏量955.97万头,同比增长65.28%,跃居行业第二。


至此,养殖已经完全取代饲料,成为正邦科技的第一大主业。


亮眼的业绩之下,正邦掌舵人林印孙的身家也实现了暴涨,胡润2020百富榜单上,林印孙以320亿元成为江西首富。


但这种风光背后,是高速扩张带来的重重隐忧。


回看正邦科技的发展历程,这家在2010年产值才190亿元的企业,几乎以100亿元/年的速度递增,十年间一跃成为江西首家跻身千亿的民营企业。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公司的生猪出栏量。


2007年,正邦科技的生猪出栏量为8.32万头。在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1492.67万头,位居全国第二。15年间,正邦科技的生猪出栏量——


翻了179倍!


▲正邦科技上市以来的生猪出栏量(万头),图源新猪派


遗憾的是,就在正邦科技高速飞奔的时候,猪价下滑呼啸而来。


公开数据显示,商品猪养殖完全成本约为18元/公斤,而在2021年,猪价一度跌破11元/公斤关口。整个2021年,21家上市猪企亏损达到431亿元。作为此前大规模扩产的代表,正邦科技更是亏损高达188亿元,成为“亏损王”。


更关键的是,正邦科技此前的扩张是建立在高杠杆之上的。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92.6%。要知道,同样是2021年,养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54.59%。其他养猪龙头,也基本上在60%—80%之间。飙到像正邦科技这么高的,着实罕见。


▲图源德林社


截至2022年三季度,正邦科技总负债达到349亿元,资产负债率更是飙升到113.8%。其中,有息负债约201亿元,但正邦科技在手货币资金不足15亿元。


这两年,缺钱的正邦科技,接连陷入商票逾期、拖欠代养费、生猪提前出栏等漩涡,甚至还出现了“猪吃猪”的惊悚剧情。



3

周期



从源头来看,正邦科技的利润暴跌,来自此前的超强猪周期。


根据中国养猪网的数据,从2021年1月初的高点36.94元/公斤以来,生猪(外三元)价格持续下跌,一度跌到10块左右/公斤,跌幅达到60%以上,跌破了成本线。



“卖一头,亏一头”成了常态,养猪户只能哭晕在厕所。


拿正邦科技来说,它在2021年亏188亿,卖了1492.67万头猪,折算下来每养一头猪亏损1260元。


在这种局面下,2022年正邦科技销售生猪844.65万头,总出栏排名由全国第二骤降为全国第六。


周金涛有句名言,人生发财靠康波。而养猪大户们的康波,叫做“猪周期”。


所谓“猪周期”,指的是猪肉和所有大宗商品一样,都会出现周期性波动。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猪周期历时3~4年。这些年,我国经历了4次完整的猪周期——


2002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1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


每次猪周期的情节都大致相同——


猪肉供给不足——猪肉价格上涨——生猪存栏量过度增加——猪肉供给过剩——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户亏损导致生猪存栏量过度减少——猪肉供给不足……如此循环。


▲图源国海证券


而此前的一轮猪周期,正是始于2018年的那场猪瘟,很明显,2021年正是进入了价格下跌阶段。


对猪企来说,猪周期带来的影响就是业绩的周期性。从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这些养猪龙头近十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来看,猪周期的影响非常明显。


上行周期,大家都纷纷入局,盆满钵满;而在下行周期,没收住的猪企往往亏损惨重甚至血本无归。


对所有猪企来说,周期就是一场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那些没有守住大本营,被周期抄了家的,就只能倒在黎明前,眼睁睁看着别人发财。


实际上,早在2022下半年,猪价已经开始回暖,很多扛过来的猪企,从那时候就开始扭亏。


遗憾的是,新一轮“猪周期”的春风来了,正邦科技却在疲于应对现金流危机。根据时代财经的统计,2022年,正邦科技商品猪营收同比下降近7成,元气已伤。


“中国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的悲惨例子犹在眼前,还是巴老的那句话——


当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江西   资产负债率   生猪   净利润   猪肉   饲料   此前   周期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