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的故事,孙庞斗智,孙膑为自己报仇雪恨(一)

#分享历史五千年#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大军事家,生卒年不详,字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菏泽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 ,一说今山东聊城阳谷东北),华夏族,据《史记》记载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年轻时从师于鬼谷子,学有所成想建功立业时,却又遭受了同窗学友庞涓的残害。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咬紧牙关,矢志不移,终以残疾之躯,为自己报仇雪恨。他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和用兵艺术,值得大家品味、沉思和学习。


一、拜师于鬼谷子,学习兵法和阴阳学。

战国中叶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强国,都在相互争夺人才,其中军事人才尤为各国所重视,待遇优厚。在此环境影响下,有许多出身寒门的有志之士,都想通过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孙膑也不例外。

在当时,在河南深山隐居有一位奇人鬼谷子,名重天下,据说学问渊博,见解高超,兵书战策无不通晓,星相学、占卜也深有研究。但其人如野鹤穿云,来去无踪,寻常人见不到。孙膑也是费了相当的周折,才得以拜其为师。

与他同在门下的还有洛阳人庞涓。两人年纪相仿,性情相近,拜师时间庞涓略早些,是为师兄。时间一久,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过了几年,中原诸侯魏惠王张榜招贤。庞涓知道后按捺不住,就想要下山。鬼谷子并不挽留,让他随意。

临走时,庞涓让老师为自己测一测前途。鬼谷子说:“你到外面采一朵花回来”。当时正值秋时,万物凋零。庞涓在外面找了一圈,只找到一支山蔸花,他嫌路边小花,不足以成大器,便扔掉继续寻找。过了半天,仍然没有找到别的花,无奈只好返回原地,重新拾起那朵山蔸花,交给了老师。

鬼谷子看到后,闭上沉思半晌,然后对庞涓说道:“此花原名为铜铃花,一开十二朵,你可以走十二年好运;花朵已经有些枯萎,又在鬼谷这个地方,委、鬼相连,你将发迹于魏国。”说着,鬼谷子看了一眼庞涓,停顿了一下,说:“做事做人不可以太绝,做绝了必报。”最后,鬼谷子送了庞涓八个字:“遇羊而兴,遇马而止”。

庞涓要走,身为师弟的孙膑恋恋不舍,送他一程又一程。庞涓也深受感动,对孙膑说:“贤弟等着,将来哥哥发达了,一定会来接你。”

庞涓走后,只剩了孙膑一个学生学习,鬼谷子便倾囊相授,用心施教。他早已看出庞涓功名利禄之心深重,心地不善,不相容于人。而孙膑则待人诚恳,忠厚善良,以前两人在一起时,教学有所保留,就是担心庞涓这人利用学识为害于世。

又过了两三年,庞涓终于来信了,邀孙膑下山到魏国。孙膑非常高兴,认为庞涓为人仗义,成名了也没有忘记自己这个师弟。孙膑建功之心心切,按捺不住,便也向鬼谷子辞别。

临走之时,鬼谷子便也让孙膑到山中摘一朵花回来,为他预测一下前程。时值深秋时节,万物早已凋毕,孙膑在山路转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一枝花。只好又返回住所,把自己养在铜盆里的一枝菊花摘下来送到了恩师手里。鬼谷子道:“菊花是耐寒之物,须要十月才开,说明你大器晚成。这花开在室内盆中,说明你的立功之地不在魏国,而在自己的故乡齐国。这种花经受秋霜摧残,色泽不败,仍然鲜艳,说明你会有磨难,但能挺过去。”

孙膑原名为“宾”,鬼谷子送他一个“月”字,变为“膑”。孙膑大惊道:“刑余之人才称为膑,先生为何用于我?”鬼谷子道:“你先不要问,日后定当应验。”

二、受到同窗嫉妒,惨遭膑刖之刑成为残废

其实孙膑收到庞涓的来信,并不是出于庞涓的好心和师兄弟情谊。而是另有原因。

当初庞涓来到魏国后,魏惠王听说是鬼谷子学生来了,非常高兴,就亲自接待。接见的宴席上,庞涓侃侃而谈,倾尽平生所学,滔滔不绝,魏惠王听了大喜。这时宴席上送来一只烤熟的羊羔。庞涓一看,想起来鬼谷子说的“遇羊而兴”的话,觉得自己的好运来了。果然没多久,魏惠王便拜庞涓为将军,统兵御敌,成为魏国军界的重要人物。

一天,当时的大学者墨翟的学生禽滑厘(qín gǔ xī,华夏古姓氏)来到魏国。魏惠王见又是一个人才,就想要留下。禽滑厘摆手道:“我算是什么人才,孙武的后代、鬼谷子学生孙膑才是真正的大将之才。”魏惠王一听,喜不自禁,连忙叫来庞涓询问,并责备他有人才不向自己举荐,是不是藏有私心,怕孙膑来了后取代自己?见魏王说对了自己的心思,庞涓非常害怕,为表忠心,这才修书一封,请孙膑下山到魏国与自己一同为魏王出力。

果然不出庞涓所料,魏王在见到孙膑后,相谈之下,认为孙膑远较庞涓才干要高。当即就要拜孙膑为副军师,当庞涓的副手,和他同掌兵权。庞涓在旁一听,就说道:“孙膑才干远优于我,怎能让他当我的副手呢?不如让孙先生做客卿,等立了功,我让位于他做军师。”魏王认为有理,便拜孙膑为客卿,参谋军政大事。

但庞涓的提议不是出于好心,只是暂缓之计。他深知,以孙膑的才干,超越自己只是时间问题,将来魏国的军权非落在孙膑头上不可。权力是个好东西,在魏国的这几年,混得风生水起的庞涓深有体会,权力对他来说太诱人了。本来他早就在魏国掌权好几年,就是不向魏王推荐,当魏王想让孙膑当副手时,他心里更是不安。太看重功名利禄之人,师兄弟间的人伦情谊根本不会放在心上,甚至为此要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庞涓就是这样一个卑劣小人。

他于是这般安排一番。一天,孙膑的居所突然来了一位齐国商人,说是给他捎来了一封家信。信里说家里比较困难,家人很想念,让他回国效力云云。孙膑不辨真假,便也写了回信,说自己在魏国做了官,目前不便回去,但对故国仍然十分挂念。其实这人是受庞涓安排假扮来的。

庞涓拿到这封信后,如获至宝,跑到魏王跟前说道:“大王待孙膑有知遇之恩,可他不思报效大王,仍然里通外国。”魏惠王大怒,便要将孙膑处死。这时庞涓又换了一副面孔,反复向魏惠王求情,说自己和孙膑是同门兄弟,如果处死,其他诸侯国恐有闲话,说是庞涓害死的,要求免除死罪。见庞涓声泪俱下,魏王就免了孙膑死罪,改为“膑刖”之刑,把孙膑的两个膝盖骨剜去,让他不能走路。

其实庞涓不想让孙膑死掉的真正原因是:他知道在自己走后的几年间,鬼谷子教给了孙膑许多的兵书策略,都是自己没有学到的,还有孙膑家传的《孙武兵法》,庞涓梦寐以求。他想在得到这些东西后再饿死孙膑。

孙膑受刑之后,庞涓跑到他面前表功,说自己在魏王面前如此这般为他求情,才免了死罪。他神情凄婉,为孙膑遭遇深表同情。蒙在鼓里的孙膑很是感动,认为庞涓是个大好人,表示伤好后愿意将所学到的兵法写出来,教给庞涓。庞涓听后大喜,这正是他暂时不杀孙膑的目的。

庞涓为了让孙膑安心写兵书,便安排了几名仆人给孙膑使唤,一则为伺候他的饮食起居,让他尽快完成写书;二则直到监视的作用,孙膑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掌控。在这几名侍仆当中,有一名是贴身照顾孙膑的侍女,她不忍心孙膑遭此大难,更看不惯庞涓的卑劣行径,便偷偷将事情的真相告知了孙膑。

孙膑一听,如五雷轰顶,心想: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他想到自己已是残废之身,行动不便,跑不出庞涓的手掌心,想脱离险境,还得动番脑筋。于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想到了一个办法:装疯。

这天之后,孙膑就变得喜怒无常,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披头散发爬到大街上,滚得满身污秽,张口就是胡言乱语,说自己是玉帝下凡等等。还把写好的兵书给一把火烧掉了。庞涓得报,起初怀疑是下人泄露了消息,赶快过来亲自验证。孙膑在庞涓面前装疯卖傻,还当面拿起猪圈里的猪粪塞进了自己嘴里。庞涓试探了几次,感觉孙膑是真的疯了。

但庞涓疑心很重,且心狠手辣,虽然不明所以,他还是感觉不对。几天之后,还是悄悄派人将孙膑身边的那名侍女给投尸在了门口井里。

既然是疯子,庞涓对孙膑的看管也不那么严了,任他在街巷间爬来爬去,这也为以后孙膑逃跑提供了便利。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鬼谷子   魏国   客卿   孙膑   兵书   报仇雪恨   死罪   齐国   副手   军事家   才干   战国时期   故事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