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大地震,竟然与我们有关系?

土耳其正面对的不仅是其历史上“最大灾难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灾难之一”。这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今早说的。


是不是觉得这句话夸大了?那要看这句话是谁说出来的,站在什么角度在说。土耳其可能要重塑,这或许是真的。


针对这次大地震,如果我们考虑的远一点,周全一些,一定是好事,谓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关注”层面,应该可以借鉴很多东西,它与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关系。并且,这次地震与我们脚下的土地,还真有关联性。


一、土耳其大地震为什么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1、虽然经历了离当下最近的汶川大地震“洗礼”,但问心于己,我们全民的防灾意识、防灾技能和知识,还有欠缺,甚至是较大不足;我们的建筑物抗震等级,受制于经济基础制约,还没有进入世界前列;我们的救援效率,还有很多提升空间;我们的应急物资准备,或许还有短板......


都知道,日本是全球地震自救与灾害预防做的最好国家,没有之一。这是被逼的,因为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结果。


换句话说,土耳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日本有高度的相似性,但日土相比,底蕴与实力,一下就显现出来了。


土耳其本次地震的破坏力,或与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基本相当。这个相当,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理论上讲,汶川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是7.8级地震的3倍。但是,本次土耳其是罕见的、典型的“双震型地震”,破坏力远大于单个的7.8级。


第二、本次土耳其地震人员密集程度,高于汶川地震。虽然当时汶川地震附近就有2000万人口的大成都,但成都的位置不在断裂带上。本次土耳其地震发生地的海拔也较高,均在1000米以上,地震后,当地可能面临滑坡、泥石流、山崩等次生重大灾害。只是这些信息现在都还没有摸清。


第三、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长度和破裂面达到了300公里,本次土耳其地震可能破裂尺度不会那么长,应该在100-150公里,但因为是两次7.8级,还有高达6.7级的余震,总体地表破裂程度不会亚于汶川地震。


我们看看这次大地震对土耳其地表的破坏力。(图片来自网络,没有验证)

不说人工建筑物倒塌,我们看看2016年新西兰凯库拉7.8级大地震,钢筋铁轨就和面条一样。

去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的地震仅仅是6.8级,我们可以看到河谷两岸的公路,和人工设施,顷刻间化为乌有。在大自然力量面前,人类建造的这些东西,确实有点像火柴棍搭配的积木一般脆弱。

其实这两天已经有人在说汶川地震的死亡人数话题了。我们没必要去避讳,是的,我们之所以那么惨,与我们上述的四个缺失,是有关联的,尤其是建筑抗震等级。但这个短板,在2008年之后,得到了大幅改善,后面会多聊这个话题。


2、从科学角度讲,国人应该更加关注此次土耳其地震,因为这次土耳其“震群型地震”发生在亚欧地震带上。地震能量的释放,永远在一个“重新找平衡”的进程中。


从昨天开始,许多比较有专业知识的人都在拿这句话“深挖”。一样,这个话题无须避讳,但如果从科学的严谨度去考虑,只能说概率的问题,不能完全肯定。


即,地球板块说,首先也要具有完整的科学验证。


地球大陆板块理论,是近百年来认可度比较高的一种学说。但是,近些年,颠覆这理论的新学说,又找到了有力证据。


话说,青藏高原隆起,是地球最年轻的地质“巨变”,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遇碰撞,大约在1400万年前,才形成了世界屋脊今天的最初模样。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地质板块学说,因为有科学家发现,今天的地球陆地,几乎可以完美地拼接成一块,比如,南美洲东北角凸起,就可以完美地嵌入非洲西部凹陷处......


一句话,地球陆地在最初是一个整体,板块学说把其分成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从表象上理解,这些陆地板块,“漂浮”在地幔之上,也许是漂浮在地核之上,或者漂浮在地核与地幔之间的液态物质上。管他呢,反正差不多就是板块漂浮理论吧。


其实,这一理论之所以广为传播,且可信度比较高,并不是现在分离的各大陆的表层形状可以拼接,而是地震学说,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理论。


我们就现在那个新理论,正在颠覆这个学说的事,插个话题,那就是“陨石撞击学说”。这套学说也存在了有几十年了,并且有恐龙灭绝理论的鼎力。


话说,澳大利亚科学家在2022年找到了有力的新证据。即,西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克拉通,是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地壳遗迹之一,通过检查该地区岩石中锆石矿物的微小晶体,科学家们发现了巨大陨石撞击的证据。在研究锆石晶体中氧同位素的组成,他们发现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氧从地表附近的岩石熔化开始,然后逐渐深入地下,这与巨型陨石撞击所造成的地质效应完全一致。


科学家们声称:“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首个确凿的证据,表明最终形成大陆的过程始于巨大的陨石撞击,还导致了类似于恐龙灭绝等的发生。”


研究团队计划后续在地球其他古代大陆地壳区域的岩石上测试这一发现,以验证其研究模型是否广泛适用。


言归正传,就说地震学说与地球板块的关联。

这是全球地震带分布图。关键的来了,那个绿色的地震带,就是上述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区。本次土耳其大地震就在这个地震带上,如果你从土耳其一直向东看,我们的大片国土,位于这同一地震带上。


上面这张图,还能说明另一个现象,即,日本如果发生大地震,虽然离我们很近,比土耳其近多了,但对我们的影响,或许很小。因为日本处于另一个地震带上,与我国陆地关联度,相对较小。

如果我们从上面这个中国地震带分布图的西北角向东南角画条线,那么,这条线的南面,基本上都位于亚欧板块的碰撞区。


有人问,地震能量释放,永远在一个“重新找平衡”进程中,是个啥意思?


这个不难理解。从“好事情”角度讲,一个碰撞带的能量,“倾斜”到一定程度,会有一个释放,表现形式可能是地震,也可能是火山爆发。释放了之后,这个地带回归于一个新的平衡。这就是当初汶川大地震之后,有所谓学者出面说,当地百年之内,不会再发生大地震的来由。


从“坏事情”角度看,一个碰撞带发生了大地震或火山爆发之后,或许能量会失衡,需要再一次找到一个新的平衡。嗯,差不多你已经明白了“重新找平衡”说法的内涵了。


这都算是一种学说,就像地震前的蓝光也好,鸟兽异样也好,都是一种现象,人们试图与地震预报关联起来,但要形成比较完美的证据链来验证,人类至今还做不到。一句话,人类对地球本身的认知,还非常肤浅,更不用说去预判和掌控。


那么,下面就聊聊地震方面的相关小知识。请别忽略,许多知识,或许是救命的。


二、科学发展到今天,地震预测咋还这么难?


灾害预防,比救灾更关键。所以,我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即,人防、物防、技防。


防震的主要方向就是“地震预警”。


1、什么是地震预警?


在地震发生后,临近震中的观测仪器捕捉到地震纵波后,快速估测地震的大小,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赶在破坏性的地震横波到达目标区域前,发出警报,以减轻灾害损失。


需要科普一下“波”的话题。地震发生后能否逃生,与神秘的波,有关系。



你注意观察下,这两个爆炸波,与爆炸物飞起的时间,差别好大!


第一个波是在空气中传播,第二个波是在水中。非常明显,第一个波与爆炸物几乎同时扩散,而第二个波感觉比第一个快许多。


这是因为,空气更容易被压缩,爆炸波传播过程中压缩了空气并产生白雾,同时降低了波传递速度,而水几乎不能被压缩,波直接传播扩散出去。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第二个爆炸画面中,先感受到波,然后才看到爆炸的水柱。


同理,波在固态物中传播速度更快,这就是地震预警非常困难的原因。


记得一个段子:物理老师正在上课,突然发生地震,老师不慌不忙地问同学们,刚才这个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地震纵波是推进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提前抵达,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稍后抵达,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移位,破坏性强。


所以,感受到地震的那一刻,你如果几秒钟就能离开建构物,别犹豫,跑!


2、什么是纵波?什么是横波?


纵波就是敌人的先头部队,轻骑兵,移动速度快,但破坏性小。


横波是敌人的主力部队,重装步兵兵团,移动速度相对较慢,比纵波晚抵达,破坏力巨大。


3、地震预警机制是什么?


就是在破坏力巨大的横波抵达需要做准备的区域之前,以先前抵达的纵波做分析,判断出相关信息,并发出预警信息。


4、预警盲区。


在目前技术下,破坏力最大的震中20公里范围内,很难做到提前预警。通俗讲,就是纵波与横波之间的间隔时间太短。而这个区域恰恰就是受损最大的区域。


5、预警有效区。
就是在大震中,能够起到提前预警的区域。这个有效区,如果离震中太近,人类响应时间不足;离震中太远,破坏力小,预警产生的作用有限。因此,这是最纠结的事,也就是人类科学至今还无法解决的难点。


要做到提前预测到地震,并评估出结果,发出预警,除了利用纵波,还包括上述的动物感应等领域,但那都是未知范畴,还无法应用于实践。


6、工程建设与抗震密切相关。关于“抗震”,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汶川地震后,我们干了几件大事。


一是大地震后的几年时间,我们将全国具备条件的学校、医疗机构人员密集的建筑物,都做了“抗震加固”工程。墙体加固,主要采用增加“拉筋”;结构立柱加固,主要补充安放了一块“抗震垫”,其实就是将“刚性”变为“柔性”。


之前说起这个“抗震垫”的事,许多人提出严重质疑。可以理解。首先是这个工程没有大张旗鼓地去干。其次是非专业人士无法想象如何在已有建筑的立柱下加个垫子。你别想多了,不是将建筑物整体抬升起来加垫子,而是“掏开”一个一个立柱的基础,逐一去放置垫子。如果你还有疑问,去咨询专业人士。当然,许多工程专业人士,一辈子都没干过这事,他们也会一脸懵。


就是说,我们现在全国的孩子,和病人,都在更高等级的抗震建筑里学习和生活。想象一下,这是一项多么巨大的工程。这是汶川地震后,带给我们国人最大的“利”。


二是大地震后,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将医疗机构的ICU(重症监护室)扩建了好几倍。谁能想到,这些设施,刚刚过去的疫情高峰,居然派上了大用场。


三是全国新建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储备库。你身边一定有,别去打探,涉密。


四是完善了众多应急疏散场地和通道。如果你有心,一定会在很多广场、操场、空旷地带,看到类似的标识引导牌。建议你每到一个新地方,多关注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信息,以备应急。这就是意识、知识的储备过程。


五是强化了全民的应急逃生和自救意识与技能。如果说你至今一次类似的演习都没参加过,或者说都没有认真对待过,那你应该纠正一下了,为了你自己。


7、民间流传着一套“旱震理论”,是指大震之前必大旱,这是由我国旱震理论专家耿国庆在1972年提出的。


耿国庆查阅了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十六年)至公元1971年这2202年间,有记录的华北及渤海地区共发生6.0级以上大地震69次,67次地震都是旱震震例,占地震总次数的97.1%。其中,震前一年大旱者为27次,震前二年大旱者为15次,震前三年大旱者16次,震前三年半大旱者为9次。他还列出了一个公式,是震级与干旱时间长短、干旱面积的关系。


目前看,“大旱之后有大震”结论的得出还需谨慎,旱震理论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还不能上升为科学依据。


三、地震小常识。


汶川地震最初确定的也是7.8级,后修订为8级。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释放出能量大小的等级,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地震震级分为9级,即,最高地震震级为9级。震级以M表示。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我们平时遇到最多的,就是这个区间震级。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人员密集区可造成较大破坏,有较大人员伤亡还财产损失。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

前几年的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都在这个震级区间。


7、8级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汶川地震、日本2011年3.18海啸、印尼2004年12.22海啸,都属于巨大地震。


很多人把震级与烈度混淆。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是为了定义地震的影响和破坏力。比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就是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当时天津市地震烈度为8度,北京市烈度为6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4~5度了。


1度;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 房屋轻微损坏,烟囱等高耸建构物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从这个烈度表述看,土耳其本次地震核心区的烈度,应该在10度左右,接近于唐山大地震。


有人将地震释放的能量,与广岛原子弹做了个对比。

如果这种对比靠谱,那么,这次土耳其两次7.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差不多相当于当年在广岛投放的原子弹537颗投放了两次。


四、救灾能力提升与资源储备,也是救命的关键。


昨天的消息是,中国红十字会6日当天就决定,向土耳其红新月会和叙利亚红新月会,各提供2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中国首支社会救援力量公羊救援队,派遣第一支国际城搜救援队,由杭州基地出发,赶赴土耳其此次地震受损最严重的灾区。


7日上午,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表示,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决定向土耳其和叙利亚提供紧急援助。首批将向土耳其提供4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包括派遣重型城市救援队、医疗队,并提供土方急需的救灾物资。协调向叙利亚提供叙方急需的救灾物资,并加快落实正在实施的粮食援助项目。


另外,100余名俄罗斯救援人员已抵达土耳其,提供震后援助。日本6日当天就决定派遣国际紧急救援队帮助搜救失联人员。救援队有75人,包括国际消防救助队和海上保安厅职员等。首批18人已于6日深夜从东京羽田机场启程赴当地。


说起救助,有人说,我们应该派出更多的救援队伍去土耳其,1000人都不算多。


完全支持!为啥?其实,说点私心话,帮助他人是一方面,在实践中历练队伍,积累经验,提升技能,是一个重要方面。


敞开了说,我们在应急救援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以前是经济条件不够,还顾不上这些事,但现在不同了,前文说的“人员意识和技能”,包括救援队伍力量的建设。当然,派出去越多的人,个人风险越大。


还有人在拿我们捐赠的金钱数量说事,这或许是眼界问题。我举个例子你就知道自己的认知是不是有问题了。


汶川地震,土耳其捐赠给我们1500多万(有说3000万的);当时捐赠最多的是沙特,给我们援助了5000万美元现金,再加1000万美元物资,总计折合现在人民币大约4.3亿。有意思的是,当时和我们关系友好的伊朗,不知道为什么,居然只捐了8.4万元,还没有朝鲜多,朝鲜还捐了103万,还有很多非洲穷国,也比伊朗要多不少。作为朋友的俄罗斯也不大方,那时候,俄罗斯的经济还算可以,才捐了835万。


所以说,救灾捐助的多少,拿出来说事,很有可能你左手打右脸,右手打左脸,靠不住。


实际上,土耳其大地震还带给我们另一个警示。


即,震区通讯中断的事。还记得我们的英雄官兵冒着很大风险跳伞进入汶川震区的事吗。为啥要冒那么大的风险?通讯完全中断。同时,我们还发生了直升机在汶川救灾过程中坠毁的事故,令人心痛。


都知道,无论是外界获知震区现实状况,并针对实情进行救灾也好,还是救灾过程中的综合通讯也好,都是极端重要的。现实中,4G、5G的发射塔及其装置,在类似土耳其这样的大地震中,都“灰飞烟灭”。这样的天灾中,通讯中断是现实中的大问题,或将造成难以计数的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天,马斯克的星链完全解决了这个难题。俄乌战争从爆发到至今,乌克兰部队基本上都依靠的是SpaceX的星链。


土耳其地震发生后,据说,已经有社会人士在平台上向马斯克求助了,马斯克秒答复:只要土耳其解除对星链的限制,星链分分钟覆盖土耳其全境。因为政治考量,土耳其目前限制星链通讯。


我们也有自己的卫星通讯,但属于非常小众的通讯方式,目前基本上只有专业上在用。并且,与强大的星链相比,不是有差距,而是有迭代鸿沟。


从这一点讲,我们同样需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去除隐忧。


结尾:同样震级与烈度的地震,发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造成的损失一定是不一样的。在防震、抗震、救灾领域,我们应借此机会,在各个层面上,有一个新的提升,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土耳其   大地震   纵波   震级   烈度   汶川   震中   板块   能量   理论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