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与长治的情缘


1975年5月的一天 ,长治市嶂头村,来了几个人,立刻引起了许多村民的好奇和围观。因为他们是从小汽车上下来的。那个年月,可不是现在几乎家家都有车,出门就坐车。其中有一个老太太,70余岁,头发花白,个子不高,微胖,穿着中式黑褂子,袖肘处和肩膀上打着补丁。你猜对了,这位老太太就是大名鼎鼎的著名作家丁玲。

这个地方是嶂头公社嶂头大队,公社和大队都在这个村子里,村子比较大,有千把人。我们住的地方离公社不远。村子离长治市只有十来里路。

丁玲和她爱人陈明慢慢就和村民熟悉了,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需要,当地各级部门和老百姓也克服困难想办法给他们解决。

丁玲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要做一把躺椅,可以呀,市革委就给开了介绍信,到市里面一个纺织机械厂去联系,解决了。

丁玲要写作,,丁玲不能老趴在桌子上写啊,她的颈椎增生,想做一个写字板,四合板的;

要想进城,需要一辆自行车;

他们睡的炕是个凉炕,想换个热炕等等。当地各级部门和群众都想办法给予解决了。

丁玲夫妇俩也与村民慢慢熟识了,并且很快融入其中,谁家有了婚丧嫁娶,也去做客。

村里需要买一辆拖拉机,他们慷慨解囊,拿出补发的工资予以支持。

从1975年5月来到长治,到1979年1月离开长治,丁玲在嶂头村居住、生活、创作近四年1000多个日夜,与嶂头村的老百姓和长治结下了深厚情谊。

数十年来,长治又迎来了来自丁玲故乡的客人。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省常德市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临洞庭湖,西靠武陵山脉,古时称为武陵。这是个富于文化底蕴的江南小城。丁玲的外祖父余泽春就是一位宿儒,官至太守。当年的“余太守第”相当气派,深宅大院,后有花园和藏书楼。丁玲就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也正是在这里,丁玲受到湖湘文化的熏陶,母亲余曼贞的谆谆教诲和“九姨”向警予的深刻影响,使她从小就热爱文学。

2018年5月8日下午,中国(常德)丁玲研究会一行五人来到长治学院师范分院(原长治师范,文学巨匠赵树理曾经在此就读)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该会秘书长章晓虹介绍了丁玲研究会的情况,长治赵树理研究会杨宏伟、长治学院师范分院吕培宏副院长分别介绍了赵研会活动情况。

随后参观了赵树理展览室。并到嶂头村探访寻踪。

丁玲如若地下有知,知道了,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长治   临澧   长治市   太守   常德   湖南省   研究会   村民   公社   师范   情缘   丁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