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经济会更加困难吗?

随着中国防疫政策的优化和房地产政策转向,重启箭在弦上,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在即。但随着反弹临近,最近各大年终论坛上呈现出了一股过于乐观的情绪,甚至有专家已提出明年增长7%-8%的愿景。尽管各界对2022年经济增长的期待颇高,政府也将GDP增速目标定在了“5.5%左右”,但当时具有极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病毒变种已兵临城下,以封控为主的防疫政策面临巨大挑战,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多米诺骨牌式的崩塌,出口增速也在逐步下滑。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内,虽然政府频频出手挽救经济,甚至在11月初彻底扭转了针对房地产行业融资的紧缩政策,无奈的是,严厉的封控已经让经济近乎窒息,地产销售一蹶不振,出口也随着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紧缩而一再下滑。

2022年中国GDP增速已无悬念降至3.0%以下,甚至接近2.5%,远不及年初设定的增长目标。但对于2023年的经济而言,在春季到来之前经历第一波冲击并完成初步的群体免疫,从春季开始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将疫情冲击尽量压缩在本来工业生产就处于淡季的元宵节之前,就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的较快增长。加上过去两个月中央政府在房地产融资政策方面的同向调整,几乎可以确定经济触底反弹在即,2023年的GDP增速将显著高于2022年。但仔细分析国内外形势,我们也认为经济重启不会一帆风顺,2023年的复苏之路面临四类阻力,即使2022年的基数很低,2023年GDP增速可能也只有5%左右,在4%-5%的概率可能高于5%以上的概率。

疫情风险仍是首位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70~79周岁老年人口8082万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580万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从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周边经济体的经历来看,从初始病毒到奥密克戎,一个人群可能要被多次冲击,所谓免疫屏障并不牢靠,因此中国在经历这个冬天的第一轮全国性疫情暴发后,不排除在未来遭受第二和第三波冲击。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今年一季度的GDP环比和同比增速都有可能出现负值。2023年元宵节(2月5日)是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及时复苏的关键节点,到时如果大量回乡的农民工不能或不愿及时回城,新冠对春季经济的影响就会显著上升。

春运人次整体只恢复了56.7%,但返程高峰铁路恢复96.4%、民航恢复84.9%

春节期间的人流有着丰富的内涵,而单从消费层面,出行直接关联航空、旅游等行业,也会影响不同地区春节期间的收入结构。

与前两年相比,2023年的春运大幅回暖。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3年春运前21天(春节前15天加上春节假期)共发送旅客7.91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提升46.7%,但如果跟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只恢复了56.7%,不足6成。

这是否代表人口流动的活力和信心只恢复到疫情前的6成呢?我们认为实际出行复苏度应该是超过了这个比例。

在更具体的出行数据里,有比较积极的复苏信号。

不宜高估报复性消费力度

消费的反弹是必然的,一是中国居民经历了三年疫情,长于绝大部分其他经济体的居民。除个别几个季度之外,封控对诸如旅游、交通和餐饮等服务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不少家庭的收入锐减,储蓄被大量消耗。同时又因为股市低迷,房地产行业萎缩,不少地方房价下跌,理财产品收益下降乃至爆雷,很多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恶化。现在国内欠债的主要人群有两大类:一类是贷款买房家庭;另一类是借钱消费者。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公布的失信人名单的数量是570万人,预计今年这个数字还将会继续上升。所以,那些身背巨额债务的人要注意了。其实,在国内经济向好的背景之下,人们的收入也一直处于稳步向上的趋势,大家都觉得欠债并不算什么。但是一旦碰到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收入大幅下降或失业,就会出现大量贷款逾期不还的人。所以,建议大家借贷买房或消费要量力而为。

个人觉得2023年经济复苏几乎是确定的事件,但要充分预见到经济重启的艰难与复苏之路的坎坷。对于处于真正后疫情时代的2023年而言,恢复国内民众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是当务之急,是经济可持续复苏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经济   高于   中国经济   疫情   春运   中国   春季   人口   困难   收入   政策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