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国事还是人菜瘾大?奥匈帝国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是非功过

1837年,18岁的维多利亚成为英国女王,开启了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然而在长达64年的君主生涯中,维多利亚女王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什么也不做,忠实了履行了一个宪政君主的职责。1848年,另一位18岁的少年君主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成为奥地利帝国皇帝,当时正值欧洲大革命,弗朗茨•约瑟夫没能认清形势,顺应时代推行宪政,反而将大量的权力握于手中,执掌国政。然而其所作所为却背道而驰,奥地利帝国在他的一通微操下也分崩离析。

1848年12月,从维也纳革命大潮中出逃的皇帝斐迪南一世因其懦弱无能的表现被手下将军们的要求退位。作为哈布斯堡家族近亲联姻的产物,斐迪南一世患有严重的癫痫病和口吃,也不关心国事,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沉迷于植物学。斐迪南一世的伯祖父约瑟夫二世也是一位植物学爱好者,在美泉宫中建了一座相当规模的植物园,为子孙的植物学研究装备了丰富的资源。但植物学救不了帝国,在军方和母亲索菲大公的支持下,年轻、健康、英俊且志在国事的弗朗茨•约瑟夫越过了父亲弗兰茨·卡尔大公,接替了伯父斐迪南一世的皇位,成为了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弗朗茨•约瑟夫即位时,帝国境内的动乱基本平息,温迪施格雷茨将军先后扑灭了波西米亚和维也纳的革命,拉德茨基将军挫败了撒丁王国统一北意大利城邦的企图,只有匈牙利的革命者还在抗争。1849年5月,佛朗茨•约瑟夫一世亲自出面请求沙皇尼古拉一世出兵相助。俄、奥两国曾经一起对抗过奥斯曼土耳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法国的拿破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尼古拉一世也不想看见欧洲革命蔓延,就同意了出兵,帮助弗朗茨•约瑟夫摆平了匈牙利。

由于是被军队拥戴上台,采取武力手段镇压了革命,弗朗茨•约瑟夫几乎否决革命时期的一切成果,废除宪法和议会,实施专制统治,奥地利帝国进入了十年“新专制政体”时期。弗朗茨•约瑟夫精力充沛的投入工作之中,亲自制定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1852年首相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去世后,弗朗茨•约瑟夫不再任命首相,自己独揽大权。颇有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的魄力,然而在治国能力上弗朗茨•约瑟夫与朱元璋差得远了。

弗朗茨•约瑟夫上台之初意气风发,哈布斯堡几百年的权势和高贵让年轻的皇帝有些飘飘然,简单的认为国家的混乱是伯父斐迪南一世无能懒政的结果,凭借自己勤奋(每天早晨五点钟之前就开始办公,每天办公12小时以上)和雄才大略,哈布斯堡帝国中兴可望。

奥地利帝国

然而事实是他的决策往往朝令夕改,蔑视一切制度和现实因素,自顾自的陶醉于自己的超凡智慧中,更为糟糕的是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1852年,弗朗茨·约瑟夫不顾众人对危险的警告,执意决定冒着严重霜冻天气,在美泉宫前的鹅卵石地面上检阅骑兵方阵。不出所料,受阅马匹发生了翻倾事故,造成两名胸甲骑兵身亡。

1850年,平息革命之后的弗朗茨•约瑟夫迎来了第一个重要挑战—普鲁士。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原神圣罗马帝国各邦组成了德意志邦联,哈布斯堡王朝在其中担任领导角色。1848年的法兰克福议会上,各邦国就德意志统一提出了大德意志(包含奥地利)和小德意志(不包含奥地利,以普鲁士为首)的两个方案,最终推选了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四世为德国皇帝。虽然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绝了来自革命者的皇冠,但普鲁士用自己的方式建立了埃尔福特联盟,来领导德意志的统一。奥地利帝国断然不能接受由普鲁士接替德意志邦联的领导权,尽管这只是一个组织松散、各邦成员保持独立的邦联。

1850年11月,普鲁士与奥地利的盟友巴伐利亚几乎就要开战,这时沙皇尼古拉一世再次出面,帮助弗朗茨•约瑟夫摆平了普鲁士。11月29日,普奥签订了《奥尔米茨条约》,普鲁士被迫解散了埃尔福特联盟,放弃邦联的领导权,并向奥地利称臣。此时“欧洲宪兵”沙俄在大革命后的欧洲犹如救世主和话事人的存在,但没过多久尼古拉一世就从欧洲大哥沦落到众叛亲离。

德意志邦联

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是沙俄从欧洲强国沦落为“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一环”的转折点,也是俄奥关系裂痕的起点。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一贯的奉行大陆均势政策,谁是欧陆最强我就打谁。除此之外,英国与沙俄在奥斯曼帝国也存在冲突,沙俄作为东正教国家一心要收复拜占庭旧都君士坦丁堡,肢解奥斯曼帝国,控制土耳其海峡。

1833年,沙俄逼迫奥斯曼秘密签订了《帝国码头条约》,俄罗斯可以随时要求奥斯曼封锁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海峡,不让外国军舰通过。所谓的外国,指的就是在地中海拥有强大海上力量的英法两国。奥斯曼官员借力打力,将密约内容透露出去,引发了舆论哗然。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对于叔叔拿破仑兵败俄国一事耿耿于怀,并迫切的希望通过遏制沙俄让法国重回欧陆霸主之位。

1853年,在英法的支持下,奥斯曼帝国一反常态的强硬要求沙俄撤出侵占的进驻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这两个多瑙河公国。10月16日,沙俄向奥斯曼宣战,在锡诺普海战中全歼了奥斯曼舰队,但这也是俄国黑海舰队在战争中的唯一胜利了,装备先进蒸汽战舰的英法舰队已经通过了土耳其海峡。俄军的风帆战舰在不久后迎来了灭顶之灾,水兵们失去了战舰,只得退入陆地要塞战斗。

克里米亚战争

感到被孤立的尼古拉一世向普鲁士和奥地利求援,普鲁士在奥斯曼帝国并无利益关系,选择中立。鉴于《奥尔米茨条约》的耻辱,普鲁士没有落井下石就已经算仁义了,尼古拉一世倒也没有在意。但弗朗茨•约瑟夫的行为就是两个字—背叛,名义上奥地利帝国没有加入任何一方,却在匈牙利与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边境陈兵二十万。并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立即从两公国撤军。

由于担心奥地利真的加入反俄阵营,切断两公国内的俄军退路,尼古拉一世只能下令撤退。弗朗茨•约瑟夫的行为让尼古拉一世深受打击,俄奥关系也从此破裂,普法战争后,德意志首相俾斯麦为了防止两面受敌,极力撮合德、奥、俄组成三皇同盟,但都未能长久,在一战中俄奥还是成了对手。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尽管埋下了之后俄奥结仇的隐患,但阻止俄国对巴尔干半岛的渗透也符合奥地利的利益。如果弗朗茨•约瑟夫能够与俄国开战,也不失为明智之举。可他又两面三刀,在逼退了俄国军队以后又阻止奥斯曼军队追击俄军。此举看似聪明,既没有对俄宣战,彻底撕破脸。又充当了调停人,利用英法的军事压力来迫使尼古拉一世做出一些让步。英法可不是来做慈善的,想不劳而获,没门。英法根本不理睬弗朗茨•约瑟夫的小心思,在俄军撤退后依旧穷追猛打。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1855年9月,塞瓦斯托波尔陷落,俄国已无力再战,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准备与英法进行谈判。1856年《巴黎和约》签订,战争正式结束。奥地利希望得到战争期间已经占领的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但两头不讨好的奥地利遭到了战争双方的一致反对,最终只得退兵,两公国在名义上仍属于奥斯曼。弗朗茨•约瑟夫所带来的外交灾难还不止这些,法国借助这次机会成功斩断了俄奥关系,没了俄国的支持,拿破仑三世通过盟友撒丁王国动摇了奥地利在意大利的统治。

撒丁王国是北意大利强国,在1848年大革命时就曾企图统一意大利北部城邦,却被奥地利击败。1852年11月,精于外交的加富尔出任撒丁王国首相,克里米亚战争开始后,加富尔寄希望于英法帮助统一意大利,也派兵参战。

在战后谈判中,撒丁王国虽未得到任何实际利益,加富尔却成功的与拿破仑三世形成了盟友关系,后来俄国也被他拉入共同对付奥地利的同盟。俄国在大战之后并无意愿卷入一场新的战争,但沙皇很乐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旦撒丁王国与奥地利开战,俄国也会陈兵俄奥边境,以武装中立牵制奥军,使其无法南下增援意大利。法国也对撒丁王国不吝支持,更何况撒丁王国还把萨伏伊和尼斯割让给法国作为报酬。

撒丁王国

1859年,加富尔鼓动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煽动民意,并开始了军事动员。弗朗茨•约瑟夫感觉受到了冒犯,在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拒绝取消军事动员令后,皇帝鲁莽的挑起了战争,这使得奥地利陷于不利地位。英国和普鲁士都默许了法国出兵参战帮助撒丁王国,俄国也在奥地利边境保持着军事压力。

奥地利军队在意大利孤军奋战,节节败退,弗朗茨•约瑟夫愤怒的斥责帝国元帅居莱无能,自己亲自上阵指挥军队。1859年6月24日,弗朗茨•约琴夫率领12 万名奥军与拿破仑三世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率领的11.8联军在索尔费里诺展开决战。无论是拿破仑三世还是弗朗茨•约瑟夫都不是当统帅的料,开战不久就失去了对部署的控制,打成了乱仗。最终,法国的将军们技高一筹,击败了奥地利军队,弗朗茨•约瑟夫被迫承认失败,从此再也没有亲自指挥过军队。

奥意法战争的失利几乎让奥地利完全失去了意大利,好在拿破仑三世也不愿意看到意大利的统一,在敲打过奥地利后就单独和谈,退出了战争。加富尔对法国的出尔反尔怒不可遏,但也无可奈何,最终不情愿的结束了战争,撒丁王国只得到了伦巴第,威尼斯仍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下。

在索尔费里诺战役战败的同一年,奥地利的财政也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由于缺乏对现代金融体系的了解,弗朗茨•约瑟夫一直把国家银行当做可以随意支取的皇家金库。到1859年时,奥地利国家银行倒闭,拒绝兑现本国货币。佛朗茨•约瑟夫派人前往伦敦金融市场贷款,但没有一个资本家愿意把钱借给一个毫无信用的皇帝。伦敦银行家安塞尔姆·罗斯柴尔德直接对奥地利人说:“无宪法,不贷款。”没有一部宪法作为依据,去约束皇帝的行为,贷出去的款就是一笔要不回的烂账。

在种种压力倒逼下,弗朗茨•约瑟夫只得结束自己的专制统治,颁布宪法,成立议会,选举制度也被完善。但军事、外交和任命内阁官员的权力仍在皇帝手中,这使得弗朗茨•约瑟夫在之后的皇帝生涯中对帝国仍旧有着强大的影响力。1866年普奥战争、1867年奥地利帝国改组为奥匈帝国、1914年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尽管有属下官员各种建议,但最终下决定的还是皇帝,帝国就在这一次次的决定中走向了崩溃。

客观来说,奥匈帝国的崩溃是旧时代哈布斯堡王朝覆灭的历史必然,把这一切都推给弗朗茨•约瑟夫有失公允。作为一个勤政的君王,如果他能更好的听取臣属建议,放在中世纪或者专制时期的欧洲绝对称得上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但在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泛滥的近代欧洲,国王把持权力就有点引火烧身了,更何况奥匈帝国是一个民族成分极为复杂的集合。

奥匈帝国复杂的民族

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君主立宪,做一位象征国家的虚君不仅能够保全王室,对于国家的稳定与统一也起着巨大的作用。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已经离去了一个多世纪,日不落帝国也早已日落西山,但英王作为英联邦的元首依旧拥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将现在和曾经的英联邦成员国联系在一起。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出面维护统一,最终苏格兰决定留在联合王国,女王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

虚君看似没有权力,但也超脱了世俗权力,成为更高层级的存在。如果弗朗茨•约瑟夫能够放权于内阁,即使国家动乱,也是罪在内阁,不在王室。内阁倒台了还可以重新组阁,但作为国家象征的王室一旦毁了形象,丢了王位,国家可能就此散伙了。

佛朗茨•约瑟夫若是将全部精力用于维系与民众的关系,督促内阁执政,而不是亲自制定政策,完全可以在民众中树立起不亚于维多利亚女王的威望。一旦国家陷于动乱,皇帝可以利用自己的声望弥合分歧,为帝国续命。总之,无论弗朗茨•约瑟夫个人能力如何,终究是时代变了。没能顺应时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历史角色和位置,皇帝和他的帝国就必然面临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约瑟夫   帝国   沙俄   普鲁士   奥斯曼   英法   拿破仑   俄国   奥地利   王国   功过   国事   是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