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浅谈


艾灸,古以有之。至于其起源,已无从考证,多数人认为,艾灸疗法因其用火,所以可追溯到人类掌握和利用火的旧石器时代。

火的使用让远古人类认识到,用火适当的烘烤烤或烧灼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治愈身体局部的疼痛等问题。于是,远古的先民就采用火烧灼身体固定部位的方法治疗疾病,灸法也就在这样的不断尝试总结中产生了。后来,又经过用不同材料不断应用实践,人们最终选用了既易点燃又有药理作用的艾草作为灸疗的主要材料,于是将这种方法称为艾灸。

关于艾灸疗法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在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有这样一个字:形象为一个人躺在床上,腹部安放着一撮草,很像用艾灸治病的示意。

另外,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也记载了许多灸法,其中有“以艾裹,以艾灸癫者中颠,令烂而已”的说法。同一时期,《黄帝内经.灵枢.官能》中亦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施灸主要用艾绒,《孟子.离娄》篇中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为不蓄,终身不得”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灸法已初具形态了。

从隋唐至宋元,是我国针灸史上灸疗法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灸法专注倍出。

唐代崔知梯之《骨蒸病灸方》一卷,记载专病灸治经验,原书虽己失佚,但尚收存于《外台秘要》及《苏沈良方》之中。

还有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之中,也载述了大量灸疗内容,在灸法上,又增加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豉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及隔商陆饼灸等。在灸疗范围上有较大的扩展,首先增加灸疗防病的内容,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指出:“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瘩,则瘴病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

至宋代灸法专著更不断出现,如《黄帝明堂灸经》三卷、闻人着年之《备急灸法》一卷

西方子《明堂灸经》八卷以及庄绰《灸膏育俞穴法》一卷等等,这些专著在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记载和总结了古代医家的灸法和经验。

再到近代,已经出现了各种花样百出的灸法和灸具。疗效如何小编技艺低微,不敢在这里妄加揣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艾灸   黄帝内经   孟子   殷商   明堂   远古   千金   疗法   时期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