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事还是忠于人?忠于国家还是忠于领袖?文天祥的答案是什么?

忠诚到底是一种什么情感?人是忠于事还是忠于人?是忠于国家还是忠于领袖?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做起来却是非常矛盾的。

从道理上讲,人要忠于事,忠于某种理念,比如国家,比如理想。但国家和理想都是概念化的,太没有具象感,因此,忠诚往往要落到某个具体的人身上。这个人就是某种理念的化身,他代表一个国家,代表某种理想,比如我们常常被教育要忠君爱国,爱国不是空泛的,是与忠君关联的,是与忠于这个国家的领袖联系在一起的。许多领袖就利用了人们这一心理特点,把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捆绑在一起,将自己的理念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给国家甚至整个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甚至在今天都比比皆是。

基于这种朴素的爱国忠君思想,公元1279年,文天祥在元大都的会同馆见到赵隰和谢太后时,心里是有一点别扭的。这一对孤儿寡母在临安南宋小朝廷的最后几年,指挥南宋军民抵抗元军进攻,认真做了一番垂死挣扎,即将城破的那一刻,下诏投降。这对母子现在分别是元朝的寿春郡夫人和瀛国公,奉忽必烈之命前来劝降。


忽必烈这一招是非常有效的,他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忠君爱国心理。在宋元交战的最后几年,每当遇到难啃的骨头,忽必烈就把这对母子请出来,让他们前去劝降。而那些深陷困境,挣扎在降与不降心理漩涡的南宋臣民,见到这对母子,听到他们说出“投降吧”这句话,仿佛得到了开释,获得了一种伦理上的解脱,既然我忠诚的太后和皇帝让我投降,我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但文天祥不同于普通的南宋臣民。他的思维模式不同于一般人,行为方式也不同于一般人。一见赵隰,他便北跪于地,痛哭失声,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圣驾请回!”请注意,他是北跪于地,不是跪赵隰,请回的也不是赵隰,而是“圣驾”,眼前的赵隰是元朝的瀛国公,已经不是宋朝的宋恭帝,已经不能代表他忠于的宋朝。宋朝是天下人的,不是他赵隰的宋朝。赵隰投降了,不代表宋朝投降了。宋朝可以灭亡,但绝不可以投降!这就是文天祥最后的执念,他要做一个王朝最后一位忠诚者,他可以死,但绝不可以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领袖   忠君爱国   国家   爱国   臣民   宋朝   南宋   不同于   母子   忠诚   答案   文天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