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可能是最好玩的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写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故事。不过,我对历史的许多认知,都是从影视剧里面知道的。小时候看《至尊红颜》,影视剧里把李治描绘成一个非常昏庸无度,身体孱弱的君主。但看了《资治通鉴》以后,会发现这存在误解。影视剧为了突出主人公,把配角都写成了弱势的样子。事实上,历史上李治是非常渴求贤才的,三番五次希望大臣进言献策。这一点至少说明他没有电视剧里那样愚蠢。再有,虽然他渴求咸菜,但总是杀掉那些说真话的人。这又表现出,他并没有那样弱势。不过对于武则天,柏杨的确认为李治受制于武则天,将江山拱手让人。

忘记是什么时候读过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当时为之震惊。不仅是为他的勇气而拍手称赞,更是为他讥诮内涵的文字而感到不凡。正因如此,即使后来听到很多人在说柏杨主观色彩太强,又或者在评判他的一些人生故事,我都选择性忽略掉了。光看他的文字,我愿意接受他有立场的判断。不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对资治通鉴也有详尽注释和评价。除去白话翻译和个人评价,还能看到书中大量地图。岁月更迭,中国版图的领土不断变化,读史的时候,如果不知道过去的地理位置,就很难理解策略,更很难入戏。地图于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珍宝。

资治通鉴体量极大。如果文言基础比较差,阅读原文是非常折磨的。此前,我看过熊逸的解读,相较而言,熊逸更偏向学术,伯杨则是嬉笑怒骂。为什么这么说呢?直接看看他的评价 ——

李治问大臣,为什么没有人给他进言献策?大臣回答说,“陛下作为,都尽善尽美,臣属们无从规劝起。” 柏杨评价道,这种既不能自欺、也欺不了人的屁话,跟车胎放气的声音,没有两样。看到这的时候,我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在资治通鉴评价中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许只有柏杨独此一家。

柏杨何许人也?他原名郭定生,后改名郭立邦、郭衣洞,1949 年后前往台湾。性格桀骜,他出版过许多作品,不过言论和书籍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争议。令人敬佩的是,锒铛入狱之际,困难没有磨灭他的意志。狱中,他坚持完成了《中国人史纲》等作品。

柏杨白话版本的资治通鉴,翻译详细,在文内直接注释。其实,括号提醒,直接注释,我觉得这种方式更好。常见的方式是脚注,或者是在最后一并附上参考。可无论是脚注还是集中注释,翻来翻去都非常麻烦。纸质版或许还好,如果是阅读电子版,翻来翻去简直备受折磨。帮助适用括号的形式附在正文中,有人觉得会达到阅读体验,但对我来说反而是最好的方式。柏杨的作品,不是严肃古板的老学究读物,而是精妙绝伦的对话 —— 只要你愿意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资治通鉴   白话   脚注   括号   大臣   注释   影视剧   好玩   评价   方式   作品   柏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