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身为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为何名气却那么低?

“丞相”这一职业名称出现于秦朝时期,自从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为了方便管理,除了至高无上的皇帝位置以外,将天下大权分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部分,其中丞相乃是主管国家大事的高级行政职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项制度一直被秦朝之后的时代沿用,崇高的地位,代表巨大的权力,同时也代表了一位大臣在政治方面的建树,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名相”不断出现的原因,比如三国时期的“千古名相诸葛亮”,凭借一己之力,定天下三分之大计,留下千古之美名。

其实不仅是在三国,鼎盛的大唐也曾出现过此类人物,纵观整个唐朝历史,有四人曾被称作是“唐朝四大贤相从名号来看是各有千秋并驾齐驱,但实际上四人的知名度并很不相同,宋璟作为其中之一,他的名声却要逊色于其他三人不少,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 宋璟的生平与建树

1. 起落的升官之道

其实从宋璟的出身来看,他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也就是说,名声不及此前三人,和其自身的关联并不是很大,他于663年出生于邢州,幼年时期的他就有投身政治官场的想法,所以从小便饱读诗书,当时正值李世民之后的高宗时期,社会相对比较平静。

这种安稳的环境为宋璟的寒窗苦读提供了条件,加之以科举制度的完善改良,一番苦读之后,宋璟凭借高超的文学素养在自己时期岁的时候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一举中第,并且很快就当了汝城令,这是宋璟为官生涯的开始。

时间到了706年,当时已经是唐中宗继位,这时的宋璟迎来了他为官的第一次变故,因为皇帝的频繁调动,他先后几次出入都城,这种情况一直到唐睿宗元年才得到改善,但他的仕途很快再次受到了突发事件的影响。

当时的唐朝政局出现了问题,朝政大权被太平公主所掌控,甚至还有谋害太子李隆基的意图,当时宋璟为了改变现状,上奏皇帝,想通过将太平公主移居东都的方式来稳定朝纲,结果这件事情被太平公主知晓,一怒之下将宋璟贬为楚州刺史,在外为官。

此时的宋璟并非一蹶不振,开元初年之时,唐玄宗感念当时宋璟对自己的维护再次将其召入京城,担任刑部尚书的重要位置,并且很快就再次升迁,到了丞相的位置,到了这个时候,身为丞相的宋璟才真正开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2. 宋璟的为官理念和政治建树

其实从宋璟的为官理念来看,丞相的位置他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担任丞相之后治理朝政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简言之,宋璟认为,为官者应当一切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应当真心实意的为最底层额百姓办事。

其实这一特点早在宋璟身为地方官员的时候就已经体现了,当他还是黄门侍郎的时候,就反对地方官员岁百姓的赋税压迫,带领百姓反抗多余的税收,争取自己的权力等等,曾被当地百姓称之为是“为官清严,人吏莫有犯者。”。

后来宋璟担任广州提督的时候,再次发现了民间存在的隐患,因为当地农民所居住的都是茅屋,天干物燥的寒冬之际容易发生火灾,进而造成百姓流离失所,为了解决这一民生问题,宋璟开始教导当地人民烧制砖块瓦砾,改造房屋结构。

或许是早年为官对百姓遭受灾难的见闻,宋璟在担任丞相之后,对人民生活方面做了进一步改善,比如他在为相期间曾经提出过一种特殊减免赋税的制度,即农民在遇到水旱灾害之后,可适当减免一些国家税收,具体减免量的多少根据受灾情况而定。

比如唐朝有些地方曾因为常年的旱灾导致耕地颗粒无收,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饥荒,根据宋璟当时提出的规定,此地可减免一年的国家税收,甚至还会得到国家的补助。

第二点就是提出男耕女桑,此项制度不同于早年的男耕女织,女桑,指的就是一种从原材料开始的独立闭环农业行为,这项举措让当时女性的空闲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这种双循环农业的推行让宋璟的第三项政策得以提出,那就是主张兴修水利工程。

由于当时双闭环农业的实施,导致人为力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社会需要,尤其是灌溉方面,传统的灌溉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单个家庭的田地需要,于是宋璟命令官府修建堤坝,蓄水池,灌溉河流,水车等水利设施,命令官府无条件支持农业发展。

多种先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出除了解决农民生计问题之外,也为当时的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大繁荣局面奠定了基础,宋璟除了“民本”的为官理念之外,在朝政实施上同样有一定的建树,这也是他成为四大贤相的主要因素。

破除迷信,廉洁奉公是宋璟在政治方面的做事依据,唐朝的皇帝好像都是比较迷信的,比如唐玄宗时期,曾经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食现象,李隆基很快将其当成是天地异象,立刻就要大赦天下,想将朝中的囚犯尽数释放,宋璟听说之后直接将他阻止了。

他认为朝廷应当用法度来约束,并不能为怪力乱神所动也,这种早期唯物主义的思想为唐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宋璟的种种举措和作为来看,成为四大贤相绰绰有余,但为何在后来却名不见经传,远不及房玄龄等人?其实这也和他的一些举措有关。

二. 不为人知的原因所在

1. 适应事实的升官方式导致不被重视

众所周知,宋璟总共经历了五位皇帝,而他是所有丞相高官之中晋升最快的一个,诸如房玄龄,杜如晦等才华比他略胜一筹的,在晋升速度上也比不上他,从原因来看,宋璟可以说是乘坐了时代的大顺风,所以才如此神速。

唐朝自从李世民登基称帝开始,就提倡廉洁,李世民自己也是以身作则,严格惩治贪官污吏,而后来无论是高宗还是武则天,都是非常赞同反对贪腐这一点的,然而与此相悖的是,贞观之治的繁华和贞观遗风的到来,这种繁荣的局面注定了朝中有贪官存在。

这种极端化的朝廷现象导致后续的武则天等皇帝在选择官员的时候小心谨慎,更多的是看重官员廉洁的本质,这与宋璟自身廉洁奉公的为官特点相符合,也是他晋升的本质。

所以历代皇帝都带着反腐倡廉的思想重用宋璟,导致其仕途平步青云,短时间内就坐上了丞相的位置,这中升官速度自然会引起其他朝中官员的不满,后来,这种不能放在明面上的不满只能变成了朝中的排挤和针对。

他们能够接受凭借真本事当上丞相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但无法忍受一个因为在作风上与帝王想法暗合而快速升迁的宋璟,所以即使其采取了这么多的有利措施,依旧难抵挡某些人心中的不满,所以最终成为四大贤相的宋璟并不出名。

2. 极端提议与皇权对峙

宋璟不出名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过于耿直,追求民本没有错,但是有些做法太过于极端,甚至和皇权对着干,比如唐朝的皇帝是十分信奉佛教的,早从李世民开始就是如此,尤其是到了武则天时期,大肆修建佛教寺庙不说,还占用土地,划分“悲田”。

所谓“悲田”其实就是政府划分给寺庙用于救急灾民的土地,这种做法的初衷原本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政府所派遣去负责耕种的都是一些无户籍人员,这就导致他们经常打着济贫的口号侵占农民土地,偷漏国家税款。

其实对于这种皇帝钦定的制度出现问题,尤其是牵扯到国家几代皇帝信仰的佛教问题,应当先行禀报,然后根据皇帝建议酌情处理,但宋璟并没有如此做,他见到百姓利益受损,直接遣散了耕种悲田的无户籍人员。

并以补充劳动力的名号,强制许多寺庙的和尚和尼姑还俗回家种地,这种行为不但是对信仰的破坏,也是对武则天权威的一种挑战,这自然是皇帝不能忍受的,但基于其丞相的身份,以及在做法上的确推动了生产,武则天不好直接处理,只能采用疏远和冷漠的方式。

其实宋璟引起武则天不满的,还是张易之和张昌宗的伪证事件,这两人都是武则天的宠臣,因为嫉妒朝中的高官,所以经常用出言不逊的罪名陷害他人,甚至还威胁其他小官作伪证。

这件事情被宋璟知道以后,只身劝谏那位受到威胁的小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成功说服了那位官员,当堂指出张昌宗和张易之陷害他人的罪过,这种对武则天宠臣的当面指正无疑是将其陷入了两难的地步。

不处理,对不起众目睽睽的朝臣,处理,就要损失两位心爱的男宠,最终这件事情以宋璟的封赏而结案,但武则天对其的疏远和厌恶也更甚。

3. 战争方面的不足

其实宋璟之所以没有其他三人的名声,战争方面的不足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诸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是唐朝的全才,不仅在政治上有着相当的远见,在军事方面的建树也是当仁不让,尤其是姚崇在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和宋璟的作为高下立判。

玄宗后期,安史之乱爆发,地方割据开始,战火连天,姚崇就当时的战争现状,平定方法,以及地方百姓的安置工作对唐玄宗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对战场的形式也分析的相当到位,再看那宋璟,却并没有此前的那般活泼。

相比于战争时期的混乱,宋璟擅长和平时期的建设和改良工作,一战四方战争爆发,他那所谓的民本思想根本就不适用,一些推进生产的手段在战争时期也毫无作用,就这样,战争方面没有丝毫建树的宋璟也就失去了名气。

三. 总结

其实不难看出,宋璟之所以身为四大贤相,但是并不出名,原因只有两点,首先是做事情极端,过分的刚正不阿和独断难以引起统治者的信赖,其次是能力不够全面,战争方面才华的缺失注定其不能引起重视,在加上其升官方式,注定难以像其他三人那般出名。


参考文献:

【1】 天一.姚崇、宋璟:唐玄宗时期的两位名相【J】.月读.2020(10):4-14

【2】 刘立祥.宋璟:被誉为“有脚阳春”的唐朝名相【J】.文史天地.2020(08):58-62

【3】 张德礼.名相宋璟怒砸颂碑【J】.现代班组.2020(05):3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唐朝   民本   丞相   建树   名气   官员   皇帝   时期   战争   原因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