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会游记

七律·洛阳牡丹花会

粉蓝绿紫赤橙黄,一片牡丹成海洋。

花似浪波多艳丽,客如潮涌欲疯狂。

菲光夺目映街道,芳气袭人满洛阳。

国色天香谁不爱?年年盛会动八方。

古城无处不春风

洛阳是九朝古都,名胜遍地,风光优美。我们夫妇曾五游洛阳。洛阳确实是一座无处不春风的美丽古城。

龙门春色。龙门在洛阳南伊河峡谷。两岸青山夹峙,伊河由广阔原野进入峡谷,如蛟龙跃进门中,故称“龙门”,也称伊阙。西山顶绿林密布,山腰大禹泉,水清如晶,细流入伊。北边一桥飞架,连接东、西两山。东山白居易墓地已建为白园,墓在山顶青石围砌。周围鲜花竞放竹木争翠,泉水晶莹山石绮丽,亭台玲珑一派春色。 最著名的是龙门石窟,东西两山石壁开凿一千余洞,雕刻佛像数万尊。高者20余米,一条腿要两人合抱,耳长一米多;小的佛像不过二十厘米。石窟佛像精雕细刻,未加涂抹光滑细腻,堪称艺术宝库。我们夫妇初游龙门,是与女儿红雨及其同学袁梅姑娘一起去的,玩了一天,不忍离去。后又和镇政府阎恒震、梁增香等同志一起去过。九七年汲师十班同学洛阳聚会第三次游龙门,屡游不厌。

古刹春辉。市东白马寺附近,林荫夹道,环境幽雅。寺前右边立一白色石马,相传汉代高僧前往西天取经,取经团队在阿富汗境内遇一位高僧,将经书和佛像赠予取经团队,由白马驮经像归来,修建此寺院专为供奉佛像和存放经书。白马驮经像有功,故取白马寺为名。寺院殿堂辉煌灿烂,松柏苍翠,丽日高照,焕发出无限春辉。汉代修建白马寺时,洛阳城在现在堰师北,白马寺东,故白马寺在洛阳城西郊。后因大水淹没洛阳,重建的洛阳城,改在现址。白马寺却未动,故白马寺当今在洛阳东郊。从洛阳东进洛阳旅游者,一般要顺便先游白马寺。我们的大儿媳刘海霞原在洛阳工作,某年分娩前,我们夫妇和医生述琴妹开专车到洛阳接儿媳回家,车从白马寺门前经过,大家顺便游了此寺院。

处处皆春。洛阳条条大道,绿树成荫,中州大道横穿东西,路旁松柏滴翠,隔离带百花鲜艳。南郊大道两旁,白杨高入云霄,两抱粗细遮天蔽日,附近的关林,古柏参天庙宇雄伟。关羽被东吴所杀,为离间刘、曹关系,将首级送给曹操,曹操识破孙权阴谋,将关羽首级配上檀香木身躯,以候礼厚葬于此。帝墓曰陵,民墓曰坟,圣墓曰林,关羽为武圣,故称关林。洛阳出发游龙门,必经关林。我们曾几次顺便谒关林。洛阳关林为国内最大的关帝庙和墓冢。第一道大门两边八字分开,墙上分别刻“忠义”“仁勇”四个大字。二门为仪门,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门楼内西侧有关羽亲笔画的“诗竹”,这幅“竹画”的全部竹叶组成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仪门到大殿甬道宽阔,路旁石狮无数,雕刻精细。大殿供关羽贴金神像。后院为关羽墓地,松柏葱茏。

牡丹春浓。历史上早有牡丹被武则天贬到洛阳的传说及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古诗中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的佳句。牡丹是洛阳的市花,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牡丹盛开,近年来,年年举办“牡丹花会”。1983年首届牡丹花会期间,大儿子先勇正在洛阳读硕士,请我们去观牡丹。我们夫妇同姐姐、姐夫、述荣妹、外甥女秋玲、先胜乘专车前往。当时,洛阳各条大道两旁、街心花坛、机关、工厂、学校、商店门前,处处牡丹盛开,以王城公园、牡丹公园最为集中。王城公园两个大花坛,各种品种,争奇斗艳,赤黄粉绿,万紫千红,朵大瓣嫩雍荣华贵。坛中央牡丹仙子塑像,风姿优美靓丽。两坛中间,牡丹亭、回廊环绕,艳丽辉煌。登亭眺望,如置身花海之中。园里园外,人山人海、欢声雷动。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空隙,第一次真正体会到“水泄不通”的滋味。全市宾馆、饭店客满,饮料、食品家家销售一空。全省不得不紧急向洛阳调拨饮料、食品等支援。

晚上,市中心举办灯展,各色彩灯,万盏闪烁。千奇万秀。一派辉煌,给本已春意很浓的古城,更增添了一层春意。整个花会盛况空前。

市西北有汉墓博物馆,出土文物珍贵众多。建筑多为白色,崭新明亮。门前院内,树茂花荣,阳光明媚。

(校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花会   白马寺   牡丹   洛阳   松柏   佛像   寺院   龙门   夫妇   游记   大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