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宋太祖、宋真宗从洛阳到开封走哪条路?记者带您寻踪汴洛古道

来源: 洛阳网2022.06

核心提示:

我们要去的是开封,直线距离约200公里,如果开车走高速,单程需要两个半小时;不走高速呢,那就需要四五个小时。当然,寻踪汴洛古道,也不是开车走一趟这么简单。经过千百年岁月侵蚀,当年古道上那些醒目的“地标”,大多已变了模样,或不复存在,难以寻找

  近段时间酷热难耐,令人每每想外出时,总是先在心里打退堂鼓。

  除了高温,距离也是一个“劝退”因素。

  我们要去的是开封,直线距离约200公里,如果开车走高速,单程需要两个半小时;不走高速呢,那就需要四五个小时。

  当然,寻踪汴洛古道,也不是开车走一趟这么简单。经过千百年岁月侵蚀,当年古道上那些醒目的“地标”,大多已变了模样,或不复存在,难以寻找。

  那就根据《宋史》记载,按宋太祖或宋真宗自洛至汴的路线来走吧:出洛阳,过偃师,经巩义,至荥阳,抵郑州,到中牟,开封也就近在眼前了。此前的五代时期,清末的两宫回銮,人们走的大致都是这条路线。

荥阳广武山与黄河

  汴洛古道是洛阳与开封之间的官道,有陆路有水路。陆路可以走偃师,也可以走登封,加上黄河水路,至少就是三条。它的开辟时间很早,西周时就有周天子从洛阳到圃田(今中牟一带)打猎的记载。东周时,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与周王室所在的洛阳不乏往来。

  北宋建都开封,并以开封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汴洛古道是东西两京之间的纽带,也是西接陕甘、东连齐鲁的交通大动脉。北宋皇陵的烟雨、虎牢关前的厮杀……古道的记忆日渐丰满,无数人往返其间,又将这些古道记忆连缀成文,让它在历史这部巨著中闪耀。

  北宋灭亡后,两京繁华不再,南宋诗人陆游却始终难忘“汴洛我旧都,燕赵我旧疆”。至于汴洛古道,1909年汴洛铁路全线竣工后,陇海铁路在此基础上往东西方向延伸,1953年全线建成通车,古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此渐被铁路和公路取代。

偃师会圣宫碑

  凤凰山上会圣宫

  寻踪汴洛古道,我们驱车自西向东走,首先到达偃师。

  在偃师区山化镇寺沟村的凤凰山上,矗立着一通巨碑,碑额题刻“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碑铭”,这就是人称“中原第一碑”的北宋会圣宫碑。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定都开封。他一直有迁都洛阳的想法,并将皇陵定在巩县(今巩义)。宋真宗时析偃师、巩县、缑氏等地置永安县,“以奉陵寝”。公元1030年,宋仁宗又在紧临汴洛古道的凤凰山上修建会圣宫,以减少祭奠皇陵时的奔波之苦。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凤凰山时称凤台山。公元1034年,宋仁宗“奉安太祖、太宗、真宗御容于西京凤台山会圣宫”,并立巨碑纪念此事,就是会圣宫碑。

  会圣宫北依邙山,南面洛河,北宋末年被金兵焚毁。会圣宫碑则一直保存下来,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巩义宋陵

  汴洛之间有宋陵

  会圣宫碑地处今偃师与巩义交界处,与北宋皇陵(简称宋陵)相距不远。

  宋陵在今巩义境内,地处汴洛之间,包括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宋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等,统称“八帝十陵”。

  据《宋史》记载,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特设永安县管理皇陵。他从洛阳前去拜谒诸陵时,曾诏令“自西京至巩县不举乐”,并禁止侍从人员践踏庄稼。

  宋陵“前控洛水,左少室,右嵩高”,可分为数个陵区,诸陵布局较为统一。北宋末年,金兵曾毁诸陵。到南宋时,部分皇陵已在荒野之中,地上建筑荡然无存,只剩陵前石刻还在默默守护着它们的主人。

  宋真宗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25年,以澶(音同缠)渊之盟为宋王朝赢得了长期的和平。在诸陵中,他的永定陵也是保存较好的一座。如今,310国道从陵区南部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虎牢关一带

  古道险隘虎牢关

  从巩义向东行至荥阳,汴洛古道上有一处重要关隘,就是虎牢关。

  据《水经注》记载,虎牢之名源自西周。当时,周穆王在圃田泽打猎,武士生擒老虎,他“命之为柙(音同侠),畜之东虢,是曰虎牢矣”。

  东虢是周武王之弟虢仲的封地,在今荥阳西的汜水一带。秦时在这里设虎牢关,汉称成皋关、旋门关,后来也称武牢关、汜水关等。这些关隘的名称、位置不尽相同,但都不出“虎牢”之地的范围。

  虎牢关北临黄河,南接嵩岳,自古为洛阳的东边门户。楚汉相争时,刘邦与项羽在这里留下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的记载;隋末唐初,李世民在这里拿下窦建德,赢得了攻取洛阳城的关键一役。

  清人陈维崧有《洞仙歌·过汜水县虎牢关作》,称此关“积铁苍然,关势临崖偻”。今天,这里还有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所立的“虎牢关”古碑一通。

荥阳纪信庙

  荥阳故城纪信庙

  荥阳地处广武山之阳,是楚汉相争的核心地带。今郑州西北的惠济区古荥镇有荥阳故城,故城附近有纪信庙,是汴洛古道上的重要遗迹。

  纪信是谁?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将军,长相与刘邦颇为相似。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城中,眼看粮草就要耗尽。危难之际,纪信挺身而出,提出由自己假扮汉王,前去投降项羽,以便让刘邦趁机逃离荥阳。

  项羽果然上了当。等他发现时,刘邦早已脱围出城。盛怒之下,他下令烧死纪信,纪信舍身救主的故事也被写进了《史记》《汉书》等史籍。

  纪信死后葬于荥阳。据《水经注》记载,纪信冢在荥阳故城西北三里处。东汉时,蔡邕从陈留(今开封)前往洛阳,途中曾“吊纪信于荥阳”;北宋时,宋真宗自汴至洛,途中也命人到纪信庙祭拜,并对他进行追封。

小京水桥碑亭

  自洛至汴渡京水

  自荥阳东行至郑州,西流湖公园中有小京水桥碑亭,称是唐代诗人王维渡京水处。

  京水为贾鲁河上游,源出荥阳。

  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21岁的王维状元及第,被任命为太乐丞。不久,因手下伶人舞黄狮子犯了皇家大忌,他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一路经洛阳、郑州等地前往山东赴任。

  途中,情绪低落的他写下《宿郑州》一诗,称:“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后来,人们发现西流湖下埋有石桥,就是汴洛古道上王维渡京水的地方。今天,小京水桥碑亭上还有一副对联,上书:千年石桥卧听京水奔东海,万古高岗俯看官道通豫陕。

中牟雁鸣湖

  中牟昔称圃田泽

  自郑州东行至中牟,离开封也就近了。

  中牟是寻踪汴洛古道的倒数第二站。这一带古称圃田、圃田泽等,西周时为天子打猎游玩的园囿,春秋时属郑邑。《列子·仲尼》中称:“郑之圃泽多贤,东里多才。”东汉名臣张堪为其作注,称圃泽为“圃田也,在中牟县”。

  周天子到圃田打猎,也是从洛阳出发,走汴洛古道。如周穆王时在这里得到老虎,在汜水为其设了虎牢;周宣王来打猎之前,要先“会诸侯于东都”。

  战国时,魏惠王迁都大梁(即开封),开鸿沟引黄河水南注圃田泽,鸿沟即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前身。后来秦灭魏国,多次打到中牟,却久攻大梁不下;明崇祯年间,李自成三围开封,大军也是先到中牟驻扎。

  到了清末,圃田泽已非昔日盛景,曾任郑州学正的朱炎昭仍有诗云:“东都行狩几千年,此是天王旧圃田。”也许,这就是那抹不掉的历史记忆。

今日开封府

  古大梁与开封城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以鸿沟引黄河水灌大梁,魏国灭亡。

  在魏的旧都大梁,秦设了浚(音同训)仪、启封两县。西汉时,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启封县被改为开封县。北齐时,开封称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称汴州。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大运河。通济渠东段又称汴河,位于汴河与黄河交汇处的开封城再一次因运河而兴,并在北宋建都后进入极盛时期。

  当时,洛阳称西京,开封称东京。人们在东西两京之间往来,可以走水路,也可以走陆路,汴洛古道上车马喧喧,热闹非凡。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两京繁华不再。等清末修建了汴洛铁路,汴洛古道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画外音

“黑石通津”是当地八景之一

  “黑石通津”处

  “昨从邙山来,今从邙山去。邙山朽骨万万古,惟有行人朝复暮。”清代诗人汤右曾在《黑石渡》一诗中如此写道。

  黑石渡是洛河上的古渡口,位于今偃师与巩义交界处。这里地处汴洛要冲,又称黑石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如隋朝末年,李密曾率瓦岗军在这里大败隋将王世充。

  据《河南府志》记载,黑石是山名,在“巩县西南洛水东”,与邙山隔洛河相望。这里“为东西京咽喉”,过去舟车转输、冠盖往来不绝。明代王铎在《春暮黑石渡舟行》一诗中,称此处为“洛汭襟喉”,“黑石通津”是当地八景之一。

  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慈禧回銮经过这里,还在黑石关行宫住了一晚。《庚子西狩丛谈》中称,行宫就建在洛水之畔,风景很美。

永定陵石刻

  北宋石刻群

  今天,当人们提到北宋皇陵时,通常想到的都是那些精美的石刻。

  宋陵石刻是现存最大的北宋石刻群,被誉为“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其所用石材多取自偃师,如万安山北麓的大口镇就有宋陵采石场遗址。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围困汴梁。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当时“敌之围城也,京城外坟垄发掘略遍,出尸取椁为马槽,城内疫死者几半”。刘豫是金人扶植的伪齐皇帝,他在洛阳、汴梁分别设置淘沙官,将两京墓冢发掘殆尽。

  北宋皇陵遭到破坏后,千百年来,只剩下神道旁的石象生陪伴着座座荒冢。其中,宋真宗永定陵等石刻保存较为完好,那些沉默的客使、文臣、石马、石虎等,基本还保留着当初的模样。

汜水入黄河处

  汜水关往事

  历史上,虎牢关又称汜水关,是战事频发之地,不过,曾有人凭着自己的诙谐本性,硬是将“画风”变得轻松起来。

  这人名叫李涛,是唐末五代人。他生性滑稽,能言善辩,当过洛阳令,官至宰相。

汜水关一带

  据《宋朝事实类苑》等记载,李涛还是布衣时,常往来于汴洛之间。当时,汜水关有一座僧舍,叫不动尊院。院中有位僧人很“宅”,十多年不出院门,人称不出院僧。

  每次过汜水关,李涛都要到僧舍休息,并拜访这位僧人。后来,僧舍被火焚毁,不出院僧也不得不离开了。李涛再来时,见门扉犹存,遂在上面题诗道:“走却坐禅客,移将不动尊。世间颠倒事,八万四千门。”(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广英/文 记者 曾宪平/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真宗   洛阳   中牟   古道   西京   偃师   荥阳   皇陵   太祖   郑州   北宋   当年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