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审乾隆,本是死罪难逃,看他如何化险为夷?

刘墉时任江宁知府的一天晚上,刘安前来报告:“老爷,衙役抓来两个人,因为在妓院争风吃醋打死了人,已经把他们关押在府衙后院的更房里。”

没想到他们提出要见刘墉,其中有个黄三爷说刘知府只要看见他们,就知道他们是谁,准会把他们给放了。

刘墉带着刘安等人来到后院,本想到更房看看。谁知还没走到更房,就听里面传来骂声:“小小的府衙有什么了不得的。告诉你们快把刘罗锅儿给我叫来,放我们出去。迟了休怪我剥你们的皮,抽你们的筋。”

刘墉听出说话之人竟然是和珅。那位黄三爷,自然便是万岁爷了。刘墉想到这里,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有心把他们放了,觉得不妥,他是当今的皇上,不是寻常百姓。既然抓进来了,就不能随便放人。

况且他们是被当做杀人犯抓进来的,不审反放,说明自己玩忽职守,执法不公不严。皇上心里窝火,说不定就会借此罪名治自己的罪。

但是审又怎么审呢?如果自己是皇上争风吃醋打死人的知情者,这更加危险,同样性命不保。刘墉左思右想,眼前一亮,忽然说道:“有办法了,既能审得,也能放得!”

刘墉说:“快四更天了,晚了就来不及了。刘安,快去召集三班衙役,准备升堂。”

刘墉猜得一点没错,衙役抓的这两个人就是乾隆皇帝与和珅。

乾隆南巡途中,耳朵里灌满了“自古秦准多名妓”的话,再加上最善揣摩圣意讨主子欢心的和珅紧着撺掇,风流成性的乾隆便想出来散散心,谁知到了怡红院却出了这事。

此时此刻,被关在黑咕隆咚的更房里的乾隆皇帝把一肚子怨气全都撒在了和珅身上,冲着和珅没好气地埋怨。

和珅只得赔笑安慰:“等天亮后,刘墉过来,一看是您,还不得把咱们放了。”

乾隆气哼哼地说:“你说得轻巧。如果天亮刘墉升堂,朕堂堂的天子,如何站立公堂之上?再说,你想想,咱们是从什么地方被抓来的。如果刘墉认出朕来,朕以后在他跟前还有什么威严可言。”

和珅为难地说:“奴才再愚钝,也知道这事儿不利于龙颜。可是,刘墉不认出您,是不会放人的。要不,就由奴才撕破脸面,跟衙役们讲明身份?”乾隆摆摆手觉得不妥。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差役大声喊道:“出来,老爷升堂了!”乾隆忙“嘘”了一声。

乾隆与和珅被带进大堂,只见偌大的公堂上只有公案上点着两根半截蜡烛,昏黄的烛光下,只能勉强看见身穿朝服、正襟危坐的刘墉,两旁站立的衙役全都面目不清,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这时,堂上传来刘墉威严的声音问道:“堂下何人,见了本府,为何立而不跪?

和珅向堂上招招手,说:“刘大人,你这堂上太暗了。在堂下多点几根蜡烛就看清我们是谁了。”

刘墉鄙夷地说:“本官不想看你们这些狂徒的丑恶面貌。快跪下!否则,休怪本府不客气。”

乾隆一看这势头,还非得自己开口不可,便用折扇往堂上一指,大声说:“刘墉,不是跟你说了吗。你多点几根蜡烛,不就什么都看清楚了。你这堂上如此昏暗能审什么案子!”

刘墉好像还没听出皇上的声音,“嗯嘿”一声说:“听你口气,好像你是本府故旧,非要本府认出你们来。可是本府食国家俸禄,受圣主恩宠,理应秉公执法,以报效朝廷,岂能因私枉法,有负君恩?所以,还是认不出的好,来呀,让他们跪下!”

乾隆一听,又气又怒,指着刘墉怒斥道:“大胆刘墉,竟敢让朕……真让我给你脆啊!”他还没说完,旁边两个衙役过来,用水火棍一指大声喝道:“还不快跪下,找打不是?”

和珅一看可真急了,慌忙上前护住乾隆,同时大声喊道:“且慢,刘大人您听我说,我这位东家从小腿上有毛病,不能打弯,没法下跪。这么着,您息息怒,就由小民给您下跪,多磕几个响头都成。”说着,当真跪下来给刘墉磕了三个响头。

刘墉口气缓和,说道:“你要早说,本府也不会逼他下跪。既然是腿上有毛病,当然不便久站。来呀,给他一个凳子,让他坐下听审。”

一衙役拿过一个竹凳,往乾隆身后一放。“坐下吧!”乾隆坐下,怒意稍解。接着,刘墉开始演戏。

“堂下人犯,姓甚名谁,何方人氏,从实招来。”

和珅忙代乾隆作答,说道:“回大人。我东家姓黄,叫黄三,京城人。小人叫和珅。”刘墉好像没听清,又问道:“你说你叫什么?“

和珅忙大声说:“我叫和珅,我就是和珅呐。刘大人!”谁知,刘墉一听,一下子站起身来,语气诧异地说:“怎么,你也叫和珅?"

和珅颇有些得意,笑道:“什么是我也叫和珅。我就是和珅,刘大人,你看不清人,总该听得出声音吧?”

不料,刘墉却把惊堂木一拍,怒喝道:“大胆刁奴,竟敢假冒和中堂之名。和中堂乃朝廷一品大员,每日陪王伴驾为主解忧,岂能像你们这种鸡鸣狗能之徒一样,跑到那种地方嫖娼宿妓?还为争女人打死人命?你可知假冒重臣之名,该当何罪?”

和珅着急地叫道“哎哟,我的刘大人,你耳朵怎么这么笨,我不是和珅,还能是谁?”

刘墉又把惊堂木一拍,呵斥道:“大胆刁奴,还敢嘴硬。来呀,夹棍伺候!”

两个衙役哗啷啷拉出夹棍,往和珅跟前一扔,这下子和珅是真害怕了。他心里突然明白了刘墉是故意不认他。

照这样不明不白地下去,自己准吃亏。他忙又给刘墉磕了个头,求道:“刘大人息怒。小人不是和珅!”

刘墉冷笑道:“怎么,你又不是和珅了。那就是承认刚才是假冒和中堂之名。这假冒之罪名还是难逃,来呀,上夹棍!”

和珅赶紧辩解道:“且慢。刘大人,您听小人说清楚。小人的确也叫和珅,只是跟和中堂同名同姓而已,并非假冒。”

刘墉轻咳一声,面带威严地说:“和珅,你既然不是假冒中堂之名,本府就不追究其罪。你退下,本府要问黄三打死人命一案。”

刘墉正说着,忽然从后衙传来一阵急促的鸣锣声,还夹杂着呼喊声。大堂里的人都慌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一个人影跑进来,慌里慌张地喊叫道:“哎呀,大人,不好了,后衙失火啦!”

刘墉一听,慌忙站起来喊道:“快,快,救火要紧。留一个人看守人犯,其余人都去救火。”

三班衙役丢下水火棍,往外就跑。偌大个公堂转眼之间,就只剩下乾隆、和珅和一个看守他们的差役。

那差役似乎也想着救火的事,走到门口,心神不安地向后衙张望。

和珅一看机会来了,忙走到差役身旁,满面带笑,亲热地问道:“小兄弟,你怎么不去救火?”

差役看看他,说:“都去救火了,谁看住你们!”和珅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笑道:“小兄弟,放我们走吧。”不知何时,把手上戴着的祖母绿钻戒退了下来,放在差役的手上,说:“想到你们当差的也不容易。这东西你拿去换几两银子,给老母亲买点东西补补身子,也算尽了人子之孝。”

差役连连摇头:“不,不,在刘大人手下当差,我可不敢干这事儿。”

和珅劝说道:“小兄弟放心,我有办法不让刘墉对你有所怀疑。”说着,就把身上的绸带解下来说,“请小兄弟受点委屈,我把你捆在柱子上,堵上嘴巴。这样,刘墉绝不会想到是你所为。”

差役一听,笑了,高兴地说:“先生真有高招,我就想着这样呢。来,动手吧!”

往柱子上一靠,老老实实等着和珅捆绑他。

和珅毫不客气,用绸带把差役捆了个结结实实。最后,又掏出身上的汗巾塞进差役的嘴里,这才与乾隆深一脚、浅一脚地逃出府衙。

跑得很远了,和珅还心有余悸地向后张望。乾隆拍拍他的肩膀说:“你放心,刘墉是不会追过来的。”

和坤疑感地问道:“皇上,您怎么知道?”乾隆敲敲他的大脑袋,说:“你用用脑子想一想,刘墉早就认出我们了,他是故意放我们走,你没有注意到后衙刚才只有喊声,没有火光吗?”

和珅如梦方醒,连声说道:“奴才怎么没想到呢?可惜我的祖母绿戒指啦!”他苦恼地望了乾隆一眼,乾隆皇帝哈哈大笑起来。

刘墉就这样化解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次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刘墉   乾隆   夹棍   差役   衙役   公堂   死罪   堂上   中堂   化险为夷   小兄弟   皇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