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眼中的冯道(2)-另类眼中的冯道


冯道

道学家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冯道几乎全面否定,其实诟病的主要就是“不忠”,说冯道为人臣不能从一而终,失去儒家所谓的“大节”,虽有小善,亦不足取。亚圣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忠与不忠,看的不是对一家一姓的小忠,而是为了天下苍生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大忠。

范质

道学家们虽然竭力贬低冯道,但是对于冯道的个人道德修养也不得不肯定。关于史实当时的人最有发言权,后人一般都是根据前人的记述拾人牙慧。与冯道同殿为臣的后周宰相范质说冯道:“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这个评价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与道学家不同的是,后世还有许多另类赞许冯道。

富弼

北宋名相富弼称赞冯道:“此孟子所谓大人也!”

王安石变法

宋代大政治家、大文学家王安石说冯道是“佛位中人”,“能屈身以安人,如诸佛菩萨之行”。

二苏

大文学家苏轼称赞冯道:“菩萨,再来人也。”

文学家苏辙也称赞冯道说:“非盛德何以致此”。

李贽

明代作《焚书》的李贽甚至称赞冯道: “观五季相禅,潜移嘿夺,纵有兵革,不闻争城。五十年间,虽历经四姓,事一十二君并耶律契丹等,而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

南怀瑾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讲座中多次肯定了冯道的历史作用,为冯道翻案。

让跟我们再看看冯道自己是怎么说的。他在《长乐老自叙》中阐述了自己做人做事的三不欺原则:“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

再冯道写的诗《天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静坐的冯道

冯道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个人的私德方面来说,冯道几乎无可挑剔。贪财好色是人类的通病,但是冯道一样也没有。他居高位二十年,品性仁厚,性格温和,与人为善,对别人送的财物一律拒之门外。在为父亲丁忧的那段时间,正逢灾荒,他将家财赈救乡里,他居茅舍,睡草床,与仆人同吃同住。有人将掠得的美女送给他,他推不掉,便将美女安排在别的地方,然后再寻访她们的家人,将其送还。 碰到像李嗣源一样的明君,他也多次劝谏,体察民间疾苦,多行仁政。在用人方面,从不拉帮结派,不结党营私,而是努力提携有才能的寒门士子。

冯道见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灭亡后晋后,冯道前去朝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问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冯道说:“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冯道拍马屁忍辱负重,耶律德光听了之后很高兴,制止了对汉人的屠杀。因此就连竭力贬低冯道的欧阳修也不得不承认:“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冯道救了多少人,不知道造了多少级浮屠!

冯道修九经

冯道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自己掏钱维修孔庙,主持国子监对儒家《九经》(《易》、《书》、《诗》、《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进行刻板印刷,使得中华文化在乱世中得以保存并传承。

亚圣孟子

可以说他在力行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世界上最险恶的人莫过于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冯道被道德绑架了1000多年, 是应该有个结束的时候了。

身在乱世,能洁身自好,已实属不易。有时候明哲保身,乃人的本能,冯道也不例外。

哪些满嘴仁义道德的人,私下里却妻妾成群,花天酒地,与冯道相比,何其渺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士子   国子监   契丹   孟子   儒家   亚圣   道学   忍辱负重   春秋   眼中   道德   另类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