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巷29号任阁臣旧居轶事

开通巷55号(原29号)任阁臣旧居


在西安和平门里,西侧顺城巷这一段叫下马陵,相传是汉朝时著名政治家董仲舒的陵寝所在。董仲舒祠向西约200米,有一条南北方向的巷子——开通巷,开通巷在西安城是条碎巷子,但却藏龙卧虎,令人刮目。开通巷23号院,是大名鼎鼎的“张百万”家;30号院,是曾为碑林博物馆首任馆长的杨立三的宅院……29号院则是辛亥革命先驱、“西安围城”保卫战功臣任阁臣先生的宅院。任阁臣先生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曲折、奋斗的一生,他这一生为国、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尤其是他为保卫西安做出的贡献,我们不应忘记。

1883年1月22日,任阁臣出生于陕西省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代王镇桥王村小任自然村一个贫困家庭。据说,家中当时穷到连小板凳都没有一个,只好用树墩子凑活。因家中兄弟姊妹多,作为家中的老大,任阁臣从小就很懂事,经常帮母亲干活,还替母亲带弟弟妹妹,少年老成持重,让弟弟妹妹们非常信赖这个哥哥。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的家庭和母亲的言传身教,让小小年纪的任阁臣明事理、知进退,处事能从大处着眼,识大体、顾大局,十几岁时就独自离家,到西安城里马坊门一家裁缝铺当学徒,挣钱贴补家用,早早地承担起一个男子汉的责任和担当。

任阁臣(1883~1970)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凤翙等西安革命党人在10月22日发动起义,任阁臣亦参加了张凤翙督军所领导的国民革命军,被编入第二军四师十一旅,从当初目不识丁的士兵,到后来担任连长,一直追随着革命步伐。1915年,他加入靖国军,在李虎臣麾下任营长,1919年升任团长。1926年在杨虎城、李虎臣领导的“西安围城”保卫战中,担任由李虎臣亲自指挥的预备支队——策卫队二支队队长。在坚守西安城八个多月的时间里,参加了大小无数次战斗,他在回忆文章中记录了几次较为激烈的战斗:如,围城初始时最为惨烈的东郊御敌战、红庙坡战役以及在小雁塔的拉锯战等。

据《陕西文史资料精编》第二卷 重大事件 第二十章 回忆我在坚守西安期间曾参加的几次战斗中记载:××月×日,总部密令出击西北城外敌人贾济川、王振(外号老五)两部。那时我军方面左翼是由卫定一部沈仲斐团担任,右翼是杨虎城部张自强营部驻扎,增派孙辅丞团出击,西面系李虎臣部第一、二两支队参加,会合作战。那夜晚约12时后,乘黑夜出袭敌方战壕。当我军出城后,用散兵作战,向西北方面爬着行动,因为士兵身上还都带有自己制造的瓷瓶手榴弹,加上自己训练的红枪会,都赤着臂拿大刀、长矛等前进。

“西安围城”保卫战 图/@网络

因城外尽是一片荒草,长得有半人高,官长们又怕自己的人误掉井中,及至距敌人战壕不远的地方红庙坡时,又逢高墙多堵,不易越过时,同志们即把大刀向半墙上一插,作为短梯用,没有声息地平安爬过。快到敌人的战壕时,大家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战术乘敌不备,各部各队的手榴弹齐掷,轰声很大,加之红枪会的同志们齐声大喊“哈!哈!哈!……”前进,炸伤、炸死的敌方战壕内兵士人数不少,敌人纷纷乱逃!我们的士兵在把所准备的高梯,横铺于战壕之上,搜索前进。

这次夜袭,获得敌方长枪三十余支,还把红庙坡据点夺回。终以我军的弹药日缺,无力占守较远据点,遂即收兵进城,红庙坡又让敌占领。

以后××月×日,仍是深夜出袭,二次又将红庙坡夺回。但我兵进城后,敌方仍占去了。

第三次夺回红庙坡时,因我军搜索追击,敌方散兵后撤,屡战屡退,所以就把战场撤到大白杨一带,杀伤无数,这次又把王振伪师长的勤务兵一名和所持短枪一只夺获。

从文中不难看到,当时我军兵力匮乏、弹药短缺,凭借大刀、长矛与土地雷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仅一个小小的红庙坡便经过先后三次争夺、战斗,才取得胜利。后来又经历小雁塔拉锯战、西安解围之役等,任阁臣和他领导的二支队,都是任劳任怨,不畏险阻,哪里需要就打到哪里,为解西安之困立下了汗马功劳,任阁臣的身上也留下了多处枪伤。

革命公园悼念守城死亡军民(资料图片)

任阁臣在“西安围城”保卫战中屡立战功,之后因不满时局的发展,离开部队,解甲归田。赋闲后,他两度变卖房产兴建秦腔剧团“正俗社”,还捐资给临潼老家办学校。平时则居住在他先前购买的开通巷29号(现55号)宅院,过往的邻居、孩童见到他都很亲切地称呼他“任团长”“任伯”,他总是微笑着点头致意。

29号院地处开通巷的南头路东,隔两个院子就到南城墙根了,是一个幽深的四进的院落。无论张家、任家抑或其他人家的大院,开通巷的院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表面简约、质朴,内里深藏不露,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已定居北京的任阁臣先生的孙女任建友,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退休法官。从工作岗位上下来后,又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十多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现任北京市朝阳区朝外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北京市市级优秀调解品牌“任建友调解工作室”业务负责人,仍在岗位上默默做着奉献。《光明日报》曾以《退休法官任建友 人民调解 用法理情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宁祥和》报道了她的事迹,可谓享誉京城。我和任建友是通过朱文杰《老西安记忆》而结识,虽未谋面,但却时常互动、沟通,以文会友。交谈中,她多次流露出对其祖父的思念和对故居的眷恋,向我讲述了其祖父及自家老宅院里的故事。

任家二进院原来的大门

与共和国同龄的任建友告诉我:“我的童年是从开通巷29号院开始的。那时,我家大门是两扇又厚又重、黑色的榆木大门,与南北相邻几家院落的大门无异,门口有两个约六七十公分高、雕刻细腻、神态威武的青石狮门墩,被孩童们摸得黑亮,高高的门槛让年幼的孩童难以逾越。进门两边是用木板隔出的两间门房,早年间爷爷给自己准备的柏木棺材,一直停放在北边的门房里。从头院到三院,都是关中传统建筑格局,犹如串糖葫芦,两侧厦房是“半边盖”的一面坡,雨水在天井中汇聚,走暗道流出院外。头院中小天井的佛龛里供着土地神,每到过年时,爷爷、奶奶从前院的土地神到后院井房佛龛里的龙王爷、厨房里的灶王爷,都要一一去烧香、祭拜。走上青石台阶是过厅,过厅木格门窗,青砖墁地,一袭古风,两边的厅房里住着两家人。”

虽是孩童时期的印象,任建友讲得绘声绘色,异常生动,我静静地听着,随着她的讲述走进院落的深处。

她告诉我,大院的二道门是青砖砌筑的门楼,中间高处雨檐下有精雕细刻的蝙蝠等图案,图案下方中间刻着“耕读传家”四个字,二门两侧两个下部刻着图案的石狮子门墩镇守两旁。可惜的是,一对精美石狮子在“文革”中被砸毁,仅存底部。走进二进院,迎面的照壁是一个可任意开关,平时却一直关闭着的两扇大门,中间的天井院里爬满了葡萄藤。深秋时节,一串串紫色葡萄、沉甸甸地诱惑着院里的孩子们,我们站在葡萄藤下,期盼着葡萄快点成熟,垂涎欲滴。一旁的偏院里住着两家房客,院中有一棵大绒线花树,花开时满院灿烂,特别漂亮。

被毁的刻着“耕读传家”砖雕的二道门

三进院的上房很高大,两边屋脊上各排列着一排类似狮、 马、牛、羊等动物造型五脊六兽砖雕。堂屋前的廊檐很宽阔,由四根牢固的大木柱支撑着,木柱下边是雕刻着花纹的础石。堂屋前脸木格门窗,为竖格式传统样式,细致精美;窗格花样各异,上部是窗格,下部有各种精雕的吉祥花卉,每到过年时,奶奶都要带着我们糊上新的窗户纸。堂屋门口上方悬挂着一个大而坚实的木匾,上面写着端庄、遒劲的四个金色大字——恩普龍駒,这是爷爷原所在部队官兵赠送的,他曾在堂屋门前与他们合影留念。

堂屋正中摆放着长条桌、八仙桌和太师椅;过年时,一切祭祀用具、祖宗牌位、香炉、贡品等就摆放出来了。大年初一,全家老少穿戴整齐,全部要在堂屋磕头、祭拜祖先,这是这座院落里一年当中最为隆重的事了。

任阁臣(中)与官兵在自家堂屋前合影

爷爷、奶奶住在堂屋北侧的上房里,墙上挂有爷爷身穿国民革命军军装、佩戴指挥刀、脚蹬战靴、骑着白色战马的大幅照片,英武阳刚,一身正气。但凡到过家里的人,都对这张照片印象深刻,大加赞赏。遗憾的是,这张照片连同恩普龍駒木匾、耕读传家砖雕等在“文革”尽数被毁,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堂屋里有一个后门,推开这扇门就到了后院。后院里有厨房、柴房、库房、、砖窑房、厕所等,还有一口水井,井台上井房的佛龛里供着龙王爷,厨房里供着灶王爷。后院南边是一个花园,种有各种花卉和树木,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三棵石榴树,每到秋天树上就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甜石榴。我家院里的厕所,不同于其它院子,水泥砌筑,干净整洁,是开通巷里头一份!粪便通过落差可直接流到后坑菜园子的化粪池里,沤了肥用来浇地,因此我家的菜地总是绿油油的。

后院有一扇平时锁着的门,门外边据说是当年修建城墙取土而留下的深坑,由一排深深的台阶连通,台阶旁边的崖畔上长着一丛丛迎春花,新春时节格外耀眼。最下边就是我们称之为“后坑”的、一个有着十多亩地的菜园子,也是开通巷占地最大的菜园子。里边种着一排排的苹果、梨、桃子、沙果等果树,树下是各样应季蔬菜,菜园子北边一墙之隔的是张八家的后花园。


榫卯结构木格栅的过厅

任建友绘声绘色地讲述,让我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她讲“家里又厚又重、黑色的榆木大门”时,我想起张天伟老人家的大门;讲“大院的二道门是青砖砌筑的门楼”时,我想到了兴隆巷高培之旧居;她又讲到“进二进院,迎面的照壁是一个可任意开关但平时却一直关闭着的两扇大门”时,我又想到了东木头市108号李家大院……这种似曾相识并非空穴来风,有着充分的事实依据。“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三棵石榴树”不仅东木头市李家院里有,长安学巷曹仲谦旧居院里也有,所以,种种叠加印象让我有了似曾相识之感,也给了我丰富的联想与思考,让我沉浸其中。

任家宅院承载了几代人的生活,给小建友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当然,后院更是她童年、少年的乐园,是带给她快乐的地方。她告诉我,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她和弟弟妹妹们多由爷爷、奶奶带大,为了给她(他)们增加营养,爷爷在后院里养了一窝兔子和一只奶羊,平日里挤羊奶给他们喝。他们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后坑菜园子里割草喂羊和兔子,常常跟着爷爷学着挤羊奶,与吃饱的兔子追逐,看兔子们如何刨土、造窝。在他们精心饲养下,几只兔子很快变成十几只,后花园几乎成了孩子们和兔子的乐园。

被砸掉石狮子的二门门墩

春天是院子里最美的时节,所有的树木都开花了,粉色的桃花、白色梨花、红色的石榴花,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秋天,院子里石榴、葡萄、沙果等硕果累累;冬天,黄色腊梅花迎风傲雪,所散发出的淡淡香味充满院落,家人在房屋里烧着热炕、火盆架上的铜火盆里架着木炭,暖意融融;爷爷乐此不疲地给大家讲着他过去打仗的故事。

到了夏天,菜园子是他们避暑、写作业、复习功课的好去处。写完作业,他们在菜园子里捉迷藏、逮蛐蛐;馋了,就爬上树摘沙果、梨等水果吃;渴了,舀起水桶里刚打上来的井水喝;累了,就躺在果树下看天空和云彩;晚上他们铺张凉席睡在后院院子里,院子里的萤火虫星星点点,他们把捕捉到的萤火虫装在小瓶里照明。吃着水井里冰镇的西瓜,看着天上的北斗七星,寻找着银河两边的牛郎织女星,听奶奶给他们讲牛郎织女的千古爱情故事,进入甜美的梦乡。

任家宅院与其他院落一样,在1949年以后,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部分房屋由房管局经租,前边任建友所说头院、二院分别有两家人租住,这应该是1950年代。后来,29号院里又你来我往般地搬来、搬走许多人家,其中不乏印象深刻的。

当年堂屋础石,如今散落开通巷

虽然是古稀老者,任建友的记忆却非常清晰,她清楚地记得,自家前院过厅北边屋,曾住着一位原大华纱厂经理的夫人。她说:“当时,我们都叫她‘熊妈妈’。熊妈妈人很好,和蔼可亲、善良乐观,小孩们都爱到她家里玩,吃她熬的小豆粥、烙的锅盔。虽说她是满族后裔,但却酷爱秦腔,而且还会唱,唱功一点也不输于专业秦腔演员!她唱得最多的是《火焰驹》里《表花》一段‘满园花儿齐开放,绿树阴浓细草长……’”从她的讲述中,我感觉到这位熊妈妈真不简单,柔弱的外表后面是一颗坚强的心,她靠着自己一个人的微薄收入,养活着三个孩子。

她还回忆道,偏院里曾住过一位在正俗社拉二胡的贵生叔,每天傍晚,吃过晚饭,城墙根下一曲或委婉、或高亢的二胡声响彻在院落上空,这是贵生叔经久不变的“功课”。每当我们闲得无聊时,就缠着他教我们唱秦腔,贵生叔总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至今还记得他教我们唱秦腔《探窑》里王宝钏的一段唱词“老娘不必泪纷纷,听儿把话说分明。我的父在朝官一品,所生我姐妹共三人……”后院还住着卖菜的肖伯伯和肖妈妈老两口,他们经常给我奶奶送新鲜蔬菜,奶奶掏钱时,他们早已跑出门外,感觉像一家人似的。他们的干女儿在尚友社乐队,我们跟着她常到尚友社去蹭戏看秦腔。

电影《火焰驹》剧照

任建友还说:“我家前院还住过一位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企业家,他创办的亚鑫大排档在当时很有名气,他曾当选为碑林区人大代表。”我上网查询后得知,“西安亚鑫大排档是由下岗职工张亚鑫于 1993年5月 28日创立的私营企业”,如果和任建友说的是一个人的话,那么他在探索阶段就住进了29号院。这样看来,29号院是成就他事业成功的福地。

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任阁臣无偿地将前半院房子捐给街道办食堂,将后坑菜园子的一部分捐给街道建了两个小高炉。1962年前后,又把后坑菜园子全部捐给国家,连同23号院张八家的后花园一起建了东方电机厂。同时期,为了街道的民办中学扩大校舍,他又把后院的花园无偿捐献,建了教室。此时,任阁臣早已融入到火红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任阁臣先生于1970年病故。其身后宅院原三进部分,其子女于2000年进行了翻建;原一进、二进公房于2013年改造、翻建。至此,任家宅院的老建筑就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线天式的简易三层建筑,只有门口的两扇木门,依旧保留着百年遗风,忠实地守护着这座院落里的人们。

开通巷29号院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过厅   菜园子   堂屋   秦腔   战壕   宅院   旧居   西安   院落   轶事   后院   爷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