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军营”感悟之一:若不身在其中,何来感同身受

新春走军营,从1月17日登上军列,到22日返程,小编一直跟随执行任务的导弹押运兵采访。一开始觉得他们神秘,我想走近他们。可上车之后,老兵们不爱说话,新战友说话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直觉告诉我,这次采访出稿数量和质量都不太乐观。

当我试着不带目的,跟战友们在一起生活近一周的时间之后,我发现,之前是我对他们的工作不够了解,对付出与牺牲缺乏刻骨铭心的体会。

(一)

知道和感觉到,是俩回事!通过“新春走军营”,我对导弹押运兵的工作有了更真切的认识,我对军人的付出、坚守、孤寂有了深刻的生命体察。

上车跟拍之前,我觉得他们的工作应该挺轻松的,整天待在车上,不累,还能跟着军列览尽大好河山。

其实,“东风镖师”是把无尽的孤寂和如山的使命藏在了心里、守在了嘴里。一走就是万里征程,一行就是归期遥遥。

“哐当”“哐当”,军列编组,老兵黄艳生下意识地弹了起来,把桌上所有的瓶盖再次一一拧紧。

跟大家一起生活得越久,我观察到他们还有很多这样的下意识行为,或者说是独特的习惯。

上车后的第二天,班组完成了卸货任务,军列停在编组站等待编组。班组成员,有人忙着做饭,有人在收拾车厢卫生,但老兵黄艳生却“躲”在一边睡觉。

这个疑惑,直到我跟着他们回到了连队,才知道了答案。

“那是黄班长在补觉。”陪同我在连队采访的战士赵武安告诉记者,导弹押运兵的睡眠质量都不太好,一点动静就惊醒。行车过程中,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声、铁轨接缝处的颠簸晃动更是使得他们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无论多晚,只要停车,他们就要下车检查装备紧固情况。配电室里,24小时要有人值守,每隔6小时,柴油发动机就要停机一次。到了清晨,烟灰缸里的烟头堆得像一颗颗“子弹壳”。

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执行押运任务,他们夜里几乎不能睡觉,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观察产品车里“大国长剑”的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

老黄作为军龄较长的老兵,在跟新战友搭班执行任务的时候,他需要付出的会更多。

(二)

遇到导弹押运兵,别问他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在哪儿,他们执行的每趟任务都是带密级的。

常年在外执行任务,总会遇到停靠在家乡编组站的时候,会不会有中途下车回家看一眼的冲动?

00后战士王海雨摇了摇头。小编登上军列的地方就是王海雨的家乡,“马上就要过年了,附近居民楼家家灯火通明,我肯定也想回家看看,给父母拜个年。可是我们有保密要求,不能随意暴露自己的身份位置,就算是路过家乡、看见亲人也不能打招呼。”

在连队采访期间,我还听到很多“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有人隔着车窗看到了妻子和孩子,有人春节路过家乡朝家的方向敬礼……家在眼前,国在心间。

政治指导员卢昕说,这就是导弹押运兵的“战位意识”。不见敌人的战场更要坚守战位。

这就是我们的战友,当使命在肩,当任务摆在面前,所有的犹豫和不舍,所有的期盼和牵挂,都变成每次接到任务后的那句“保证完成任务”!

(三)

跟随采访的这段时间,我对“坚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21岁的上等兵段文博,除了窝在厨房间做饭、跟着班长检查车厢,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静坐在窗边的过道椅上。他并非是为了看风景,只是想把头扭向窗外,打发时间,仅此而已。

军列走货运线,很颠,摇摇晃晃,看书都费劲。找人聊天,大家都太熟了,往往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对方就知道你要干什么。工作、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下了班可以去逛街,刷短视频看到美食推介可以毫不犹豫地点外卖,双休日可以去看场电影,我们有很多解压、娱乐的方式。而自备车上的战友,虽然吃饭、睡觉、洗漱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可那也是他们坚守的战位——一节车厢。

想想看,就算你整天走南闯北,可活动空间就这么大,会是什么滋味?

万家灯火的美好图景中,总有人在为你我守候。离开铁路运输连的路上,我在朋友圈写下一句话:我们能平平安安过除夕,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中国军人在为我们守岁!

导弹押运兵们把“坚守”印刻在了中国铁路线上:坚守信念、坚守阵地、坚守战位、坚守纪律、坚守乐观和坚守军人该坚守的一切优良传统和品质。

作者:翟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军营   编组站   连队   班组   感同身受   下意识   导弹   战友   车厢   班长   孤寂   军人   新春   家乡   采访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