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为何魏东亭看完康熙的遗诏后就死了?有何深意吗?

如今很多的影视剧,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或多或少的对正史,进行了一些改编。

尽管与历史事实有许多不符,但其中一些情节,却值得人们深思,像《康熙王朝》中,魏东亭看完康熙遗诏就死的情节,就一直让不少人感到困惑。

可仔细思考便会发现,导演或许另有深意。

看完遗诏便死的原因

作为康熙皇帝从小玩到大的好伙伴,魏东亭和康熙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君臣关系。

在康熙眼中,魏东亭算得上整个大清王朝中,最重要的一个近臣。很多不方便他人插手的事情,康熙都会直接交给魏东亭去做。

哪怕没有多余的交待,魏东亭也能将事情做的圆满。要是放到以往,康熙即便驾崩,魏东亭也多半能当选下一任君王的辅政大臣。

怎么偏偏到了他这里,剧本就遭遇了删减?关于这一点,主要原因应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康熙经历九子夺嫡事件后,他知道储君对朝堂的影响有多大。

康熙晚年最希望看到的景象是什么?不是大清王朝会发展到多么强盛的高度,仅仅只是儿子们兄友弟恭,和睦相待。

可一桩桩、一件件,因权力而撕破脸的斗争事件,实在令他失望之极。面对如此情形,他也深知魏东亭对储君以及未来朝堂局势的影响。

敢让魏东亭看遗诏,其实也就是没想过,能让魏东亭活到第二天。

古人提出的伴君如伴虎,绝不只是说说而已。更何况再怎么深厚的感情,与大清朝的传承相比,又能有多重要呢?

魏东亭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要么惊惧而亡,要么是早已被下了毒药,毒发身亡。

其次,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康熙王朝》电视剧算得上是对历史改编小说的又一次改编。

和原著情节不同,魏东亭曾在康熙四十六年,欠了户部三十五万两白银。老四(雍正)带着尤明堂和施世纶,去逼债的时候,还是康熙皇帝自掏腰包,帮他还的钱。

这一情节曾经在《雍正王朝》中出现过,虽然有细微改动,但雍正和魏东亭的关系,也早就埋下了伏笔。

所以,当魏东亭看到诏书上接受传位之人时,很有可能会想到以后没有康熙的庇护,也不知雍正会怎样对待自己。

想象中的压力,越来越大,魏东亭也会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理所当然的去世。尤其是身为康熙的近臣,死也会死的体面。

背后深意

了解死因后,其中深意自然呼之欲出。古人以往谈到伴君如伴虎,绝非危言耸听。

别说魏东亭会面临这样的局面,曾经为了不让骨肉相残而一直努力的荣妃,又何尝不是如此。

为遵循孝庄太后的遗旨,荣妃一次又一次,当众阻止康熙废掉太子。可这种事一两次便是极限,再多就是找死。

最终康熙忍无可忍,直接将荣妃送到宗人府中。而一代贵妃,最后的下场竟然是被马桶砸死,让人唏嘘感慨。

贵妃尚且这般,魏东亭又有什么稀奇?就像上文所述,两个人的感情再好,但能比得上清朝整个国家的传承?

其实。早在康熙亲政六十年的千叟宴上,就已经为后续的人物发展埋下了伏笔。

彼时,魏东亭叫来了孙子魏子玉,并且告诉康熙,他希望魏子玉,能够给皇孙当伴读。正如当年他作为康熙伴读一样,继续为大清朝效力。

魏东亭的申请,康熙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见,并且第一时间就让人叫来,正在远处玩耍的弘历,告诉弘历他和魏东亭之间的故事。

在康熙眼中,未来的弘历和魏子玉,同样有可能是自己和魏东亭的又一个模板。

表面上看来,这是康熙对魏东亭的认可,所以才会接受魏东亭的申请。可事实上,或许这也是康熙对魏东亭的一种态度。

你的孙子和我的皇孙,未来有可能会重复我们的道路。那么我无法干涉他们发展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不能干涉呢?这种想法很可怕,却也很纯粹。

帝王不允许有大臣居功自傲,并借此影响后世帝王的统治。康熙信任魏东亭,却也害怕这份信任,会在他去世以后,成为魏东亭无所畏惧的盔甲。

这种怀疑看起来十分矛盾,却是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中,所有帝王的通病。

魏东亭说得上幸运,他侍奉了一位英明雄武的帝王,却也说得上不幸,只能陪伴这位帝王,一同离开人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遗诏   王朝   深意   雍正   康熙   近臣   伴读   清朝   帝王   情节   魏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