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姬周王朝封建赏赐的政治意义

周朝的灭亡,其根本原因来自于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分封制让诸侯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他们不愿再受到周朝王室的管辖,希望可以取而代之,由此延伸出春秋战国时代,这也是后世几乎彻底摒弃分封制的主要原因。

那为何周王朝要实行分封制呢?除了礼法之外,姬周王朝进行大量封建赏赐也有十分深刻的政治意义。

从当时的角度来看,这种赏赐制度非常的合理,西周王朝能够发展接近300年,和赏赐制度密不可分。

一、西周的弊端

(一)西周的建立

西周(周族)原本只是商朝的附属国,经过多年的演变后,他们的实力愈发壮大,并在周文王时期达到了顶峰。

在获得商王的信任后不断开疆扩土,成为了商朝境内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在和商王产生矛盾后,借助商朝腐败政治制度所产生的民怨,正式对商朝进行起义,并在武王时期完成了逆袭,代替商朝建立了西周。

战争结束后,周武王过的并不轻松,因此此时摆在他面前的问题非常多,并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庞大的国家如何去进行管理、如何防止外敌的入侵、国家如何继续发展,经过慎重思考,分封制应运而出。

(二)西周面临的困境

通过后续的历史可以看出,分封制是周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随着赏赐的不断增加,诸侯国有了和周王朝正面抗争的实力,可从周王朝初期的角度来看,分封制的确是当时最好的制度。

如果周王朝本身的战力一直保持最强势的状态,分封制只会给周王朝带来更多的好处,因为周王朝当时面临的困境必须依靠分封制,也就是封建赏赐的形式去解决。

首先,周王朝需要拿出一个优质的国土管理措施,西周的国土范围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并不大,可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大国,在没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时代,如何管理国土就是一个大问题,不同地区之间的距离过于遥远。

即使当时最快的马车,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无法妥善进行管理,很多偏远地区相当于脱离了国家。

其次,在周王朝的外部还有很多的敌人,其中就包括参与覆灭西周的犬戎,这些外敌同样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如何防御他们是周王朝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办法,便是在周王朝的边境地区长时间的驻守部队,震慑敌人的同时还能快速做出反应。

最后,西周时期农业还不发达,国内有大量荒芜的土地,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腹地,这对于人口发展和国家发展都形成了严重的影响。

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开荒,同时扩大人口,可人口迁徙也是一个大难题,这些西周面临的问题,促成了封建赏赐制度的出现。

(三)赏赐制度的出现

起初,封建赏赐制度主要针对皇室宗亲和对国家有贡献的功臣,通过“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措施,将这些人分封在不同的地区,并进行“授土授权”

简单来说,在分封地区内部,周王室无权进行直接管辖,需要对诸侯国下命令,然后由诸侯对本国内部的人进行再次下令才能进行调动。

同时,诸侯还需要对自己国内的百姓负责,对国内的安全进行负责,并同时服从周王室对诸侯国军队的调度,那么封建赏赐制度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二、封建赏赐的政治意义

(一)民生层面

封建赏赐制度在民生层面的政治意义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分别是开荒和人口扩大。

在分封制度出现前,中原地区和偏远地区有大量的皇帝,不仅粮食生产十分有限,同时人口也难以扩大,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困境。

在进行授土授权后,大量的平民跟随调令来到了不同的诸侯国当中,他们在这里不仅会进行开荒活动,同时有了更大的自由,可以完成人口快速扩大。

这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闯关东”,将大量的荒地给予大量的平民,这意味着这些平民可以生产足够的粮食,自然能够完成人口扩大的目标。

(二)军事层面

除了扩大人口,封建赏赐在军事层面的意义同样重大,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晋国。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周记》曾记载:“后二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戎人灭姜侯之邑。”

可见晋国在针对外敌时做出的绝对贡献,而晋国就是周王室通过封建赏赐部署在边疆的诸侯国。

在中原地区,不管部署多大的军事力量,想要针对外敌都需要长途跋涉,这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延误战机,对辎重粮草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通过封建赏赐在可以直接在边境地区部署兵力,这些兵力还有诸侯国可以负责安置,对敌人实行步步蚕食的目标。

长期以往,不仅可以轻松解决这些外敌,还可以通过诸侯国的壮大为周朝贡献更多的力量,毕竟每一个诸侯国的壮大都代表着整个周朝有更加强大的力量。

(三)权力层面

在权力层面,封建赏赐同样达到了两个目标,分别是权力的集中和权力的辐射。

在权力的集中层面,封建赏赐让周朝成功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进一步确定了国内的统治稳定。

阶级是无处不在的,当社会缺少阶级的压制,社会就会混乱,当等级制度确立后,由于缺乏晋升渠道,各个阶层都无法反抗天子的权威,很多事情就变得容易解决。

例如在春秋时期,两个诸侯国之间发生了矛盾,想要解决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获得天子的首肯,在一定的规则内进行争斗。

有点像现在的擂台战斗,这样不仅可以快速解决争端,同时不会产生更大损失。

同时,天子可以随意对国内的平民乃至诸侯国进行调度,如果一个诸侯做的不到位,天子可以取消对其的赏赐。

在信息传递匮乏的年代,周朝通过封建赏赐实现了短时间的国内和平,维护了王朝稳定,扩大了国家发展。

不过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封建赏赐在度过了“甜蜜期”后,立刻对周朝带来的反噬。

在平王东迁后,周王朝已经名存实亡,诸侯国各自征伐,天下重新陷入了混乱的局面。

三、周朝的覆灭

(一)武力大过礼法

封建赏赐制度的失败,来源于基础条件的选择错误。

封建赏赐所依靠的是礼法制度和天子本身的威慑力,但这份威慑力的前提不应该选择礼法,应该选择武力威慑。

简单来说,西周时期各个诸侯国之所以听从周天子的管理,是因为无法和周天子的直属军队相抗衡,当周天子的直属军队数量减少,就无法形成对诸侯国的威慑。

因此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彻底成为了摆设,诸侯国的国军也放弃了原本“公”的称号,纷纷以“王”来自称,反倒曾经威风凛凛的周天子,其势力勉强可以当做一个小的诸侯国。

(二)缺乏限制

诸侯国能够成长到这种地步,在于授土授权的同时,也授予了他们可以自由发展的兵权,且这份兵权缺乏一定的限制。

即使是周天子,也必须通过诸侯国才能指挥诸侯国下属的军队,可想而知,当一个诸侯国足够强大的时候,自然不会再接受周天子的管理。

为何封建赏赐制度会出现如此可怕的变化,原因在于封建赏赐初期,受到赏赐的基本都是皇室宗亲和开国功臣,他们和周天子之间的关系是无可挑剔的血缘亲属关系。

即使拥有强大的军队也不敢造次,但经过多年的传承后,继任的诸侯国君已经失去了和周天子之间的联系,所谓天高皇帝远,大家已经不拿周天子当回事。

尤其是周天子在对强大的诸侯国失去管理能力后,大家已经看清了事实,只有自己强大才能保护自己。

同理,当自己足够强大后,就能肆意的吞并其他诸侯国的土地,也就是在此时,各个诸侯国开启了自己统一中原的目标。

四、结语:

封建赏赐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本身并没有太多的错误,在后续朝代的初期也经常出现,例如汉朝和明朝,在建国初期都采用了类似的分封制度,并且遭遇了相同的问题:

诸侯国反叛,汉朝的七国之乱和明朝的朱棣登基,都是封建赏赐造成的恶果,即使到了清朝,也被吴三桂打了接近一半的疆土。

因此,几乎每个朝代在建国后,都会同步开启削藩政策,再次将权力收归国有,完成最终的权力集中,毕竟只有当权力完全集中在一点后,才能真正的进行国家发展。

最重要的是,在封建赏赐进行启动的同时,国家必须对兵权进行严格管理,这才是保护封建赏赐的根本方式。

就好比现代的国家,各个地区的最高行政人员虽然有行政权,但没有实际的兵权,因此无论权力多大都必须接受国家的管理与分配,没有造反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王朝   赏赐   封建   商朝   周朝   西周   层面   权力   意义   政治   制度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