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人”鲁迅(二)

这一战,让陈西滢成了鲁迅笔下家喻户晓的“正人君子",从此灰头土脸。但他对污蔑鲁迅抄袭一事,仍然不肯公开认错。直到鲁迅去世后,才由胡适公开说,这事当初是陈西滢误信小人张凤举之言,理应由当事人出面澄清,还鲁迅一个清白。

陈西滢只是其中之一。在民国时期,鲁迅与无数人笔战过,而且对手俱非泛泛之辈,如徐志摩,李四光,梁实秋,郭沫若等等,而且几乎战无不胜,可见鲁迅那枝笔是何等锋利。

著名女作家萧红这样评价鲁迅:

"从最初起,到最后止,他都是个战士,勇者,独立于天地之间,腰佩翻天印,手持打神鞭,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出入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一萧红论鲁迅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鲁迅何以如此厉害?

鲁迅自己曾说过:"在中国,我的笔算是较为尖刻的。"他又说:"既然已经开打,为什么还要顾及情面?"也就是说鲁迅打起笔仗来,是毫不留情的,而且他的文字穿透力极强,能抓住对手要害一击而中。他与人对垒很少瞻前顾后,他之能无所畏惧,在于他的生存哲学是一一"反抗绝望"。试想一个对社会对生活对生命都绝望了的人,哪里还会有顾虑。鲁迅是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由此产生的一个信念是,他就是要与所批评的对手和现象同归于尽,他与人斗起来就是要纠缠如毒蛇,执着似怨鬼。

在他与许广平的通信集《两地书》中,有一个情节:许广平希望自己的亲人都安好,鲁迅却说,他希望自己的亲人都消失,这样他在与黑暗搏弈时,才能更无牵挂更少羁绊。当时许广平对鲁迅这些想法完全不能接受也无法理解。由此可见,鲁迅之所以能"狠",完全因为他是在向死而生。

其实,鲁迅何止对敌人"狠",他对自己更"狠"。

据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回忆,先生曾对他说:“一个独身的生活,决不能常往安逸方面着想的。岂但我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鲁迅晚年日记中曾记过一件事,说是某个周六他不打算休息了,原因是上个周六他去参加一个老朋友(许寿裳)孩子的婚礼,耽误了半天工作,所以这周要补回来。

难怪鲁迅说:"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

日本友人增田涉曾因翻译《中国小说史略》与鲁迅有过半年的近距离接触,他回忆说,鲁迅最厌恶一个人无所事事浪费光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鲁迅   棕绷   郭沫若   胡适   铺板   撒豆成兵   中国   安逸   绝望   对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