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坠机30架! 这条航线究竟有多少飞机坠毁?


驼峰航线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内脆弱的工业体系不断遭到破坏,各种战略物资愈发紧张,大量需要进口。1942年,随着日军进攻缅甸,唯一的陆路运输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民政府决定突破封锁,开辟一条新的运输线。陆路运输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时间紧迫,又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周边国家也战事不断,而最快速便捷的就是空中航线。

c-46运输机

经过勘查,确定从印度汀江到中国昆明、宜宾、重庆等地的航线。该线路大部分穿越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平均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而当时的飞机都是装备的活塞式发动机,以C-46为例,空载最大飞行高度才7600米,满载下最高的飞行高度不到6000米,因此必须在连绵起伏的山谷中穿行,因为飞行的线路起起伏伏,就像骆驼的驼峰,因此称之为“驼峰航线”。

c-47运输机

“驼峰航线”分为南线和北线,南线长800多公里,北线1100多公里,南线虽距离短些,但常会遇到日本战机的攻击,一旦遭遇,对于体积庞大,行动笨拙,速度相对缓慢的运输机来说就是灭顶之灾。所以飞行员们宁可绕远走北线也不走距离短的南线,但北线由于高山峻岭的阻隔,气候异常恶劣,低温、气流、暴风雪、大雾等随时威胁着飞行安全,况且当时除了无线电通讯,没有其他的导航设备,也没有气象预报等后勤保障,基本全靠目视飞行,危险性极高。

1942-1945年,几乎每天都有近100架次飞机往返穿梭于这条航线,昼夜飞行,采取换人不换机的方式,不停的运出蚕丝、茶叶、桐油、锡、钨……,运回武器弹药、汽车飞机零件、钢材、油料、药品等抗战物资。为了尽可能保证安全,每次只能运输3吨左右的货物,有数据显示,每运进来1吨汽油,就要消耗约6吨燃油,就是这样像蚂蚁搬家一般,一点点把中国急需的物资从喜马拉雅山的一端运到了另一端。

因为环境恶劣,加上飞行自身的原因,整个航线几乎每天都有飞机坠毁,仅在1945年1月6日深夜,一场异常强烈的暴风雪席卷而来,当时有近60架盟军及其他飞机正在穿越航线,突如其来的灾难顿时使所有的飞机都面临灭顶之灾,每位飞行员都使出浑身解数应对,机舱外一片苍茫,两眼望去,只有白茫茫的一片,雪花不停的抽打在风挡玻璃上,什么也看不清,无线电也无法正常通讯,求救的电波充斥在茫茫夜空。据事后统计,仅在那天深夜,估计至少有30架飞机消失在冰川雪峰之中……

1942年7月,整个印中联队才向中国输送了70多吨物资,而1945年7月,这个数字变成了71000多吨,这背后的代价就是:不计代价!

因多种原因,坠机的数量无法准确统计,但最少也在1500架以上,相当于整个航线不到一公里就有一架飞机坠毁。

如果是晴天,我们从航线上空飞过,透过机窗,有时还能看到点点反光,那是飞机残骸的铝片反射的光芒。

驼峰航线,一条由飞机残骸和烈士白骨堆成的英雄航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喜马拉雅山   航线   飞机   驼峰   运输机   陆路   灭顶之灾   残骸   中国   物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