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木骨都束

陆洋阳

木骨都束是古国名。在今非洲东岸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见于《明史·外国列传》和《星槎胜览》。明代中国航海家郑和曾三次到此。而《明史·外国传七》有言曰:“木骨都束,自小葛兰舟行二十昼夜可至。永乐十四年遣使与不剌哇、麻林诸国奉表朝贡,命郑和赍敕及币偕其使者往报之。后再入贡,复命和偕行,锡王及妃彩币。”



近年来,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以其开放性、包容性不断吸收沿线国家参与合作。癸卯兔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而非洲也是中国外交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逐日上升。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正式宣布把非洲作为发展成员,中国和非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互支持,共同发展,迎来了中非关系的黄金时代,而索马里作为非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从中获益匪浅。近年来中国政府多次援助索马里新冠疫苗,该举动不仅有力的推动了索马里的抗疫工作,也增强了双方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成为中索关系的一段佳话。


郑和船队曾三次访问了当时的木骨都束,与此同时木骨都束也先后三次遣使来华。中国华夏文明,可谓是在明朝,得到了最大最广的文明辐射范围,跨越万里海域,直达东非,为万里外的木骨都术带去了东方文明的曙光。永乐年间,明成祖对于这个国家显示出了非常友好的大国风度,积极的款待使者,甚至特例准许他们与华经商,以至于现在索马里还能经常挖掘出来自明代的陶瓷和文物。



当然,两国交往不仅体现在华夏文明的外传,还体现在两国的外交往来。永乐年间,木骨都束曾派遗使节与不刺哇和麻林的使节一同前来明廷访问。翌年,郑和的第二次访非之行,目的之一就是回访木骨都束。不得不提,木骨都束的使节以花福鹿(斑马)和狮子为礼物赠送明廷,一时间成为明廷徳被四海,威震远非的象征。宣德年间明人编写的《异物图志》中有一幅《福鹿图》,画的便是木骨都束赠送明廷的斑马。

郑和下西洋的随行人员马欢、费信等人所著《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记录了郑和七下西洋沿途30个国家的山川地貌和风土人情等,其中就有描述郑和七下西洋时期于木骨都束之所见所闻。同时根据《明史》记载,木骨都束也给郑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在回国后,对当地生活的描述非常诗情画意。因为是临海的部落国家,他们取石为屋,堆石为城,男女都注重发式,佩戴非常耀眼夺目的首饰,而且非常具有“武侠风”,不论男女,出门都是青纱蔽面,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极度的缺乏水源。而这些新鲜的见闻,使得明王朝的眼界更加开阔,物种更加丰富,艺术器物方面也逐渐吸纳了各国所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郑和七下西洋三赴木骨都束,是中非友好交流的象征和文明互鉴的楷模,也为今天中索互助合作与共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石。

END

参考文献

《历史第305淘-明朝与非洲》

人民网江西频道《从郑和眼中的“木骨都束”到今日摩加迪沙――600年的变与不变》

百度词条-木骨都束

《明史.外国传》

当代中国研究院《一带一路倡议》

海都网《索马里海域发掘福建德化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索马里   中非   摩加迪沙   明朝   明史   使节   非洲   永乐   中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