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华为郭沫若守活寡68年:没行过房,还被当成免费保姆

1980年6月24日,91岁的张琼华在乐山的家里孤独病逝。她是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一生却只见过郭沫若三次面。

张琼华为郭沫若守活寡68年,和丈夫从没有过夫妻之实,因此也没留下一儿半女。但只因为郭沫若的一个鞠躬,张琼华甘愿接受了这一切。

媒妁之言,酿成苦果

张琼华出身在乐山的一个封建家庭,她的父亲是清末的秀才,全家靠着二百多担田租生活,日子过得富裕而简单。

张琼华和当时很多女孩一样,受着封建礼教的熏陶,裹小脚,读“女儿经”,等着父母为自己指定一门婚事。

郭沫若也出生在乐山,他在家里排行老八。因为家境优渥,他小小年纪就跟着哥哥们去学堂读书。百日维新后,光绪皇帝颁布圣谕: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改作策论。学堂的沈焕章先生紧跟形势,开始向学生们传授一些现代的科学知识。郭沫若赶上了一个变化的时代,因此,新旧文化都在他身上打下烙印。

几年后,郭沫若的大哥去成都上学,购买了大量的新学书籍和报刊寄回家,这些书籍不仅让郭沫若增长了知识,还拓宽了他的眼界。他对拿破仑和俾斯麦尤其着迷,先进、开放的思想在小郭沫若心里扎下了根。

十多岁的时候,家里给郭沫若订过一门亲事,只是女方后来去世了,这件事也就没再提起。对于年轻的郭沫若来说,这是一种解脱。他读过很多爱情故事,时常渴望着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

所以,面对家里的安排,他总是以“不着急”来推脱。一晃眼,郭沫若19岁了,家里开始把他的婚姻大事正式提上议程。

母亲一边感慨自己的八儿子已经长大,一边认真地给郭沫若物色起结婚的对象。这一次,郭沫若还是极力推脱,整整抗争了一个暑假。但回到成都上学没多久,他就接到了家里的来信。信中说,母亲给他订了婚,女孩姓张,是远房一个叔母的亲戚。

虽然内心很矛盾,但孝顺的郭沫若没法再违背母亲的安排。母亲还在信上说,叔母介绍的这个女孩,正在读书,也没有裹小脚,人品和自己的三嫂不相上下。

郭沫若心想,叔母的话应该是可信的,三嫂是家里最漂亮的女人,能和三嫂媲美的姑娘应该也差不了。于是,他草草答应了订婚,心里竟还生出一丝期待。

郭沫若和张琼华就这样被安排到了一起,婚礼在郭沫若放寒假回家的时候如期举行。

那天是张琼华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在接亲队伍热烈的敲敲打打中到了郭家。

拜轿仪式后,新娘走下轿门,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显得那么扎眼,把郭沫若心里的热情瞬间浇灭了。那天晚上,张琼华一个人过了一夜。

叔母用谎言促成了郭沫若和张琼华的婚姻,本以为两个人结婚后,相处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好起来,却没想到,这场婚姻酿成了张琼华一辈子的孤独。

独守空房,再见又是20年

郭沫若在结婚5天后,就回到了成都,留下张琼华一个人在郭家。

因为不满婚姻、痛恨封建,郭沫若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随后,郭沫若考上了日本的学校。

在日本,郭沫若遇到了日本女孩佐藤富子。这个女人像一道光一样,照亮了郭沫若苦闷的心。他们很快住到了一起,开始了甜蜜的生活,没过多久还迎来了爱情的结晶。

而彼时,国内的张琼华正过着“无男即无主”的孤独生活。她用心伺候公婆,照料家庭,她把郭沫若的书、写的作业和稿子,像宝贝一样保存起来,还一遍遍擦拭屋里的家具,以寄托对丈夫的想念。

每一次收到丈夫的来信,她都兴奋地听婆婆读信,可听完又失落好久,因为信中没有一个字提到自己。

郭沫若的妈妈心疼儿媳妇,她劝张琼华给郭沫若写信,让郭沫若接她去日本。

起初,张琼华不愿意麻烦丈夫,但经不住婆婆劝说,也想为自己的婚姻做些什么,于是就找人写了一封信,她卑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这封满载张琼华希望的信,并没有盼来回应。郭沫若只在给弟弟的回信中,让弟弟帮自己传话:他说自己学业太忙,没有过多的时间回信,让张琼华不要再给他写信,他只希望张琼华把公婆照顾好。

后来,郭家得知郭沫若在日本又有了家庭,大哥还给郭沫若写信,劝他要不和张琼华离婚,要不就三个人一起生活。对于大哥的说法,郭沫若的想法挺矛盾。他觉得和张琼华离婚,自己思想没那么新,三个人一起过,自己思想又没那么旧。

不新不旧的尴尬处境,让张琼华日复一日过着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相比之下,郭沫若的生活却精彩得多。

郭沫若学成之后,带着日本妻子和孩子回到祖国。他积极投身革命,后来还加入了共产党,南昌起义失败后,郭沫若被国民党通缉,只好又携家眷,去了日本。

在日本生活的十年里,郭沫若潜心研究学问,他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蜕变成令人瞩目的文化大家。

七七事变爆发后,郭沫若抛下妻子和五个孩子,一个人回了国。

起初,郭沫若有些怀才不遇,后来有人劝他,日本妻子对他从政有影响,不如再娶一个。没多久,郭沫若就和年轻漂亮的女明星于立群走到了一起。

再次收获爱情的郭沫若,事业也顺遂起来。很快,他就在国民政府内部担任起重要职位。

然而不久后,郭家传来郭父病危的消息,郭沫若带着新婚妻子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家,张琼华终于又见到了丈夫。

孤独终老,悲苦一生

此时的张琼华已步入中年,她还穿着粗布衣服,怯生生地站在人群后,默默注视着不属于自己的丈夫。

郭沫若走进从小生活的房间,看着家里被打扫地干干净净,看着被张琼华精心保存的书本和笔,感慨张琼华这些年来,对自己父母的付出和家庭的贡献,他突然朝着张琼华,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是他们结婚以来,郭沫若对张琼华唯一一次认可,张琼华受宠若惊,也高兴极了。她又是沏茶,又是倒洗脚水,还给郭沫若做了最爱吃的南瓜蒸肉。她甚至期盼着,郭沫若这次也能把自己带走。可是没几天,郭沫若就带着新婚妻子走了。

后来,郭沫若的父亲去世,郭沫若又带着妻子和儿子回来奔丧。张琼华也是竭尽全力地讨好郭沫若,她不仅把自己结婚的新房让给丈夫和于立群住,还买鱼买鸡给于立群做饭。

可即便已经付出所有,张琼华也走不进郭沫若的心,处理完父亲的丧事,郭沫若一家就走了。

公婆去世后,张琼华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因为没有收入,她只能靠着典当家里的东西为生。

朋友看她过得辛苦,就劝她给郭沫若写信。起初张琼华很犹豫,害怕给丈夫添麻烦,后来走投无路,她给郭沫若写了信,顾念到过往她对郭家的付出,郭沫若答应每个月给张琼华15块钱。

张琼华73岁的时候,想去看看郭沫若,但郭沫若以工作忙为借口,对她避而不见,只让秘书带着张琼华在北京转了转。张琼华自觉无趣,在北京呆了几天就回了老家。

1978年,郭沫若去世。这个消息张琼华是很久之后才知道的,当时她连续几个月都收不到郭沫若寄的钱,心里很纳闷。郭家人知道,虽然两人的婚姻有名无实,但张琼华心里始终装着郭沫若,他们害怕88岁的张琼华受到打击,就隐瞒了这件事。

后来,郭家把张琼华的情况向国家做了反映,为了照顾这个无依无靠的老人,政府决定出面每月给张琼华寄生活费,一直到她离世。

要说张琼华晚年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郭沫若和于立群的女儿,郭庶英与郭平英去看望她。那时张琼华已经89岁了,两个孩子紧紧握着她的手,在她耳边,轻轻唤了一声“妈妈”。这声迟到的“妈妈”,让一辈子无儿无女的张琼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激动地哭了起来。

郭沫若曾在《少年时代》里说到:他和张琼华的婚姻,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悲剧,但主人公不是他。

的确,在郭沫若和张琼华的封建婚姻里,郭沫若没有受到束缚,他一生风流,娶了三任妻子,张琼华却用一生的时间,独自品尝包办婚姻的苦果。

即便被郭沫若无情地对待,张琼华也没说过丈夫一句坏话。她爱了郭沫若一辈子,却一辈子没被爱过。这个体贴、孝顺的女人让人心疼,她悲惨凄凉的的人生更让人惋惜!


@艾弥儿 说

郭沫若的前妻是个悲剧,鲁迅的前妻是个悲剧,那个年代很多人的前妻都是个悲剧。

有人觉得悲剧的根源是旧社会的一些封建习俗,也有人觉得是女人裹小脚,没有受到平等的教育,也不能参与社会劳动,所以没有经济基础。这些当然从今天来看都是落后的,应该摒弃的。但是我感觉那一代人悲剧的根源,其实并不在于它是旧的落后的,而在于他在一个新旧更替的时代,旧又不完全旧,新又不完全新。所以会产生很多的冲突。

你比如说如果完全是在旧社会,那么即使女人没有什么地位,但是男人一般会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因为本来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如果男人在外面挣不到养家糊口的钱,回来也是要被妻子骂的。在旧的那个年代,男人虽然也会喜新厌旧,甚至会妻妾成群,但是明媒正娶的正房夫人也有她该有的地位,享有她该有的权利。生的孩子都比小妾生的孩子更有地位。

可就是在郭沫若和鲁迅生活的这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像郭沫若和鲁迅他们是受过比较开明的思想教育的,但是呢,他们的上一代又是完全保守和守旧的,所以上一代会给他们安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他们既接受了开放的思想,又没有办法完全挣脱家庭的传统束缚,所以会既接受这样的安排,又反抗这样的安排。所以才会出现,你让我结婚我就把婚结了,你让我娶谁我就娶谁,但是我不碰她,我也不理她。我远走高飞之后,我再通过自由恋爱找我想要的那个女人,这时候这个原配夫人就悲剧了。

在那个时代她们没有得到丈夫的爱和尊重,甚至丈夫都没有关注过她们,但她们也一样挣脱不了命运加在她身上的安排,她们只能恪守本分,伺候公婆,孤寡一生。

现在无论是男人和女人都可以自由恋爱了,但是你会发现自由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人一直恋爱,但是也找不到可以结婚的合适对象,索性就单身单身的比例越来越高;有些人找到了合适的结婚对象,但是结婚之后因为还有选择的自由,所以现在的离婚率也越来越高。那些婚姻里边的琐琐碎碎,柴米油盐,就更不用说了。因为现在男女越来越平等了,男女对于自己在婚姻中应该享有的权利也越来越有意识了,没有了男尊女卑,没有了绝对的服从,所以矛盾冲突就越来越多了。

这是自由的代价吧,但是不管怎么说,自由总是好的,平等总是好的,有选择总是好的。只要跟上一代女性的这种悲剧来比,我们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头条发现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郭沫若   叔母   乐山   华为   公婆   日本   保姆   悲剧   丈夫   家里   妻子   婚姻   张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