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辛丑条约中的庚子赔款(下)-实际赔偿金额和退还情况

接上部:细说辛丑条约中的庚子赔款(上)——赔款金额的由来

按照条约规定,庚子赔款将从1902年1月开始偿付各国,最初九年每年赔款金额为1882.95万两白银,赔款由各省分摊并按月上交。

清政府开始时一直按时支付,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从十月开始因各省革命独立没有上交赔款,清政府也就无法再按时支付给各国。经外务部与各列强驻华大使协商,决定各列强直接从清政府的海关关税中提取赔款,因当时清政府海关税务司由外国代为管理,收到的关税都是存在外资银行。

应该说此后算是老天爷照顾中国吧,1914年欧洲一战爆发了。

协约国为了争取中国加入,开出了暂缓付款的条件。在中国正式参战后,1917年11月30日,各协约国驻华公使通知中国政府,自1917年12月1日起,中国延缓支付美,英,法,意,比利时,葡萄牙和日本等国庚子赔款 5年,不计利息。

中国政府于1917年3月14日宣布同德国绝交,并停付赔款。8月14日向德宣战。

其后根据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上签订的的《凡尔赛和约》第128款,德国放弃自1917年3月14日以后的庚子赔款。

1919年1月10日,各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条约,奥地利同意放弃1917年8月14日以后对中国之庚子赔款。

1920年中国与匈牙利签订和约,匈牙利同意放弃中国对原奥匈帝国庚子赔款中之匈牙利部分。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此后中国政府在此期间有三次暂停支付的情况,1919年7月25日,俄国代理外务委员加拉罕(Leo Karakhan)发表宣言,表示苏维埃俄国自愿放弃沙俄与中国签订之一切条约,无条件归还俄国在东北的所得利权,并放弃庚子赔款。但前提是中国政府承认苏俄政权。

加拉罕,1937年在肃反时被枪毙

1924年5月31日,中苏两国建交并签订协定,其中关于庚子赔款,确认为:

(1)苏联政府同意放弃对中国的庚子赔款;

(2)该赔款在优先清偿在该款担保之债务后,将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

苏联放弃的庚子赔款此后主要用于以下两项教育事业:

(1)1924-1926年,北京各大学每年195万银元的办学经费;

(2)1927-1934年,每月35万银元作为平津各大学经费拨款。

应该说一战对于中国在庚子赔款方面有很好的一个结果,随着俄、德和奥匈帝国的消失,这三国占了一半的赔款不需要再支付了。而苏联为什会要求放弃的赔款要用于教育,则和美国当时对庚子赔款的政策有关。

许多人都听说过美国率先把庚子赔款退回中国用于教育,如清华大学的建立和中国赴美留学生的资助。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美国圣母心发作,一心想无私地支援和帮助中国。我虽然不赞成当前的舆论宣传好像全世界的坏事都是美国一手导演的,但也反对一些人把美国形容成文明的灯塔,世界人民的救星。我们要客观公正的了解美国的行为及其原因。

真正促成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功臣是当时中国驻美公使梁诚。

梁诚官服像

梁诚,广东番禺人,1875年第四批清政府公费留美幼童成员之一,曾在麻省的菲利普斯学院就读,虽因清政府提前召回留学生而未能在大学毕业,但六年的留学生活让梁诚了解了美国的风土人情,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梁诚在美国读大学时和棒球队队友的合影

1904年做为驻美公使在同美国国务卿约翰关于庚子赔款是还金还是还银的谈判过程中(当时银价波动较大),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在同美方官员沟通中意外获知美国当初在计划赔款时核对有误,存在索赔过多的情况。其实当时除英国外其它各国在赔款金额中都存在狮子大开口的情况,特别是俄国。于是趁机向约翰提出核减赔款,约翰没有同意但答应同总统商议此事。

约翰·米尔顿·海伊(JohnMiltonHay,1838年10月8日~1905年7月1日)

吃进嘴里的肉当然不想再吐出来,退回赔款一事在美国政府内部反对声音很大。此后美国罗斯福总统约见梁诚,原则上答应将退回多收的款项,但推诿说需经过国会同意,不过事后罗斯福并没有立即向国会提出。但梁诚深知退款的意义,曾说:“中国财政支拙,如果美国能退还超索部分”,就可“省一分之出款,即裕一分之国用,即纡一分之民力。”

因他在美国生活过,深知美国民间和报社力量之强大,于是积极活动,游说美国民间团体,为了获得同情,梁诚在美国民间特别是教育界提出中国发生义和团运动,主要是民智未开,从而被奸人所鼓动诱惑。退回之款项将只用在教育上,提高中国人民的教育水平,使人民了解世界,同文明接轨。

而对于美国政府,他又从另一方面游说美国官员和议员,说因中美相隔遥远,路费昂贵,中国人留学现在主要是去日本或欧洲。而能留学之人皆为官宦或富家子弟,未来皆是国家栋梁或政府官员,如果均是在日本受教育,中国倒向日本将不可避免。而将赔款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未来将大大增加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美国的亲近感。

此后梁诚又通过自己在美国军队中同学的关系了解到美军当年出兵军费的实际金额,计算出美国实际应赔偿金额应只有1165万美元,但索赔的银两折合美元达2444.08万美元,超出近一倍有余,又在美国报纸上痛陈此事。

在他的运作和社会的压力下,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交咨文,要求国会授权退回庚子赔款,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并以派遣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为主。

西奥多·罗斯福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赔款由2444.08万美元减至 1365.5492万美元,多索取的1078.5308万美元退还给中国并用于教育。

1908年12月28日,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签署法令,决定于1909年1月1日起正式退回中国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派遣学生赴美留学。赔款的退还采用先赔后退的原则,即清政府仍按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向美国缴纳,美国在收到赔款后,扣除实际的赔款数额后,再将多付的赔款退还给清政府。

1909年9月,清政府外务部会同学部联合招考第一届留美学生。1910年游美学务处招考了第二届学生直接赴美留学,1911年招考第三届共录取63人。

1909年,第一批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与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会办唐国安和范源濂合影。

此后根据前三届学生赴美后的反馈情况,于1911年4月29日,清政府学部用美国的退款于清室皇家园林清华园正式成立清华学堂,作为留美预备学校。官方全称为帝国清华学堂(英文 Tsinghua Imperial College),1912年建立民国后,改名为清华学校。

另外说下一直到1949年,庚子赔款退回的款项中给清华部分的余款还有409万美元,后来台湾用这笔钱在新竹重建了清华大学。

192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员洛奇(Henry Cobot Lodge)向参议院提出退回庚子赔款全部未付之余额给中国的提案。8月11日,获参议院通过,但被众院和政府所反对。不过美国社会特别是教育界普遍支持此提案。

1923年12月6日,美国国会参议员洛奇重提此案。1924年1月12日和2月28日,众议员 Magee 和Porter两人分别提案要求退回庚款。

美国国会众议院于1924年3月31日-4月2日举行公开听证会,商讨此事,最终以下观点获得多数议员认可。

(1)中美均为民主国家,一个强盛的中国,有利于美国和世界各国。

(2)庚子赔款不是债务,而是对清政府的惩罚,为讲求公道,应该将余款退回给中国。而且拳乱只是少数人的恶行,不应该由全体中国人民来共同承担责任。

(3)第一次退款后,中国政府确实信守承诺,将之全部用于教育,成绩斐然,且从未中断过付款。

(4)第一次退款促进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明显获得中国人对美国的好感。

(5)中国未来的领袖人物接受美国教育,亲近美国,美国可获得外交和经济上的利益。

(6)其他国家也在商议退回中国庚款,美国作为倡导者,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

1924年5月8日,众议院投票表决:以211票赞成,114票反对,107票弃权而获得通过。参议院于5月10日通过此议案。美国总统柯立芝 (Calvin Coolidge)于5月21日批准此议案。

美国总统柯立芝

该决议内容是:

1.确认自1909年-1940年止,中国每年应支付赔款为(本金+利息)539,588美元。现美国政府每年将此赔款全部退回中国。

2.第二次退款方法同第一次相同,即中国政府仍按原定赔款数额交给美国,美国政府在收到每月赔款后,返回给中国。但为避免此款被中国政府挪作他用,由中美两国外交和教育界人士成立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全权负责管理第二次退回庚款之使用。

这笔退款截止至1949年账面余额还有1166681 美元,国民党政府败退到台湾后,这笔钱也继续资助在台教育文化事业,对当时建立台湾的高等教育体系并稳定赴台各大学院校教授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直用到了1970年才用完。

以美国当时在世界上的地位,无论其目的是什么,退还赔款之举,还是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在此之后,英国也准备仿效美国,1911年Evan Spicer 爵士首次提出退还40万英镑的赔款用于在中国建立一所大学,但被英国财政部反对并驳回。

驻华公使朱尔典

1917年英国为让中国加入协约国,开始松口同意退还赔款,其中原驻华公使朱尔典是积极的推动者,但日本表示强烈反对,英国以需同各当事国协商为由一直拖延,直到1922年6月中华民国外交总长颜惠庆在接待来华访问的英国上议员代表团时发表演讲,再次提出退回庚款,获得了代表团议员们的同情和认可,答应回国后会商讨此事。

1922年12月22日,英国外交部正式通知中国政府,英国将在征得议会同意后退回庚子赔款。1925年5月4日和26日,英国下议院和上议院分别通过退回庚子赔款议案,并于6月30日获英国国王批准。

1926年中英双方组成中英庚款董事会,用于商定赔款返回后用途。英国的赔款并不是像美国那样只用于教育,还用在了实业方面。如:

(1)完成粤汉铁路456公里的修筑以及其他周边铁路的修理。

(2)完成黄河堵口工程,广东西江基围工程和导淮部分工程。

(3)参与投资了首都电厂,戚墅堰电厂,中央电气试验所,中央电工器材厂等的建设;

(4)给招商局购买海轮四艘;

(5)新建国际无线电台,九省长途电话网,西南西北长途电话和无线电话网。

至于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的资助,主要是 :

(1)新建中央图书馆,中央博物馆。

(2)资助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用于建筑维护,设备采购和邀请海外专家来华讲座。

(3)自1933-1941年,资助赴英留学生193人。

(4)创办中国地理研究所,蚕桑研究所,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心理生理研究所,甘肃科学教育馆。

(5)在西部和西南部建立数十所中学。

(6)著名的抗战前故宫文物南迁的资金来自英国退还的庚子赔款。

(7)整理影印了敦煌经卷和资助中央图书馆收购散失的古籍善本15000余部。

法国庚子退款一事比较复杂,主要是当时的民国政府处理失当再加上法国在一战中元气大伤,不愿按中国意愿退回赔款。最后双方于1925年4月12日达成协议,主要的退款用在了因一战投资失利而面临倒闭的中法实业银行的救助上,以及中法两国间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的费用补助。最终于1949年核算退回款项合计约为504万美元。

意大利在八国联军入京时仅出兵2000人,但在索赔时索要赔款占全部庚子赔款 5.91%,高达2661.7万两白银,显然此赔款严重不合理。

意大利虽然在英美宣布退款后,依国际形势不得不口头支持退款,但实际上借故百般拖延,直到1933年才最终确立下来1933年11月以后的赔款约1100万美元不需再支付,但11月前的应赔款项和利息需付清。

比利时和荷兰两国金额不大。

比利时将1928年以后的赔款约500万美元退还中国用于教育(占比25%)和中国国内铁路建设(占比75%)。

荷兰将1926年起应赔付的款项约合145万荷兰盾退还中国用于水利(占65%)和文化事业(占35%)。

至于西班牙、瑞典和挪威等国,因为主要是民间赔款,且金额不大,则中国政府全部按条约规定足额赔付。

如今我们回顾民国,往往感叹民国大师辈出、待遇优厚、政府教育管理政策的宽松。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庚子赔款的退还主要用在了教育方面,且款项由各国成立的基金会或董事会负责,民国政府无法直接过问和限制,那各大学和教授们自然不需要看政府的脸色行事,充足的资金加上宽松的管理,自然造就了民国教育的辉煌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庚子赔款   美国国会   罗斯福   俄国   中国政府   公使   英国   美国   条约   中国   金额   清政府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