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风|昔日的中山中路


顾益君



▲1988年中山中路松江百货商场


中山中路是松江解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唯一成规模和气候的商业一条街,尤其是东从谷阳路西至马路桥的这一核心路段,被称之为松江的南京路,计划经济时期囊括和集聚了当时松江所有的商业经营业态和旗舰标杆门店。这一路段的变迁无疑记录和见证了松江解放后商业经营的变化和发展。


▲松江百货大楼


儿时我家住在岳庙北侧的新桥街,穿越和尚坟至岳庙口的中山中路核心路段仅有300余米。彼时,课余和闲暇时分尚处贪玩阶段的我,经常与街坊同龄伙伴相约去大街(对中山中路的别称)兜街白相。那时的中山中路狭窄,汽车和自行车车道混行,车辆仅能勉强会车通行,道路两旁的商店大多为低矮的平房和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经营设施十分简陋,商店店门沿袭过去的行闩板开门经营和关店歇业;柜台、货架大多为陈旧的木制器具,营业员站立于柜台和货架中间售货服务(俗称拍半身照)。


印象中中山中路上最多的门店是百货店和棉布店,其次是烟糖食品商店。春蕾棉布店、锦花布店、大方服装商店、龙潭商店、黎明日夜商店、长虹食品商店、绿叶茶叶店、天马回民食品商店、余天成药店、大众理发店、松江五金交电商店、金华肉店、小广东饮食店、清真回民饮食店等如今大多已经消失多年,昔日中山中路核心路段这些稍有名望的店家至今我仍然耳熟能详。在漫长的计划经济时期,这些店家曾经承载着松江市民吃穿用医的主要零售市场供应重任。


那时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位于莫家弄对面的岳阳图书阅览室。《铁道游击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连环画,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每年盛夏,黎明日夜商店二楼黎明自制工场冷饮供应开设,一种叫刨冰的主要由绿豆和冰凌制成的饮品大受顾客青睐。初中阶段的我,怀揣平时积攒下来的零用钱,邀上三五知己同学光顾黎明二楼畅饮一杯刨冰,顿感消暑解渴。彼时,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收入仅够解决家人的温饱而已,一般不轻易下馆子胡吃海喝,去清真馆吃一次羊肉锅贴于我已经是莫大的奢望。妙严寺对面的清真馆是当时松江唯一经营清真饭菜的饭店,其镇店小吃——羊肉锅贴用精选羊肉做馅,用精准的火候码锅煎制,出锅的锅贴皮焦馅嫩、色泽黄焦,蘸上香醋入口非常鲜美。主理和掌勺大师傅是一位矮胖的回族老头,人称羊肉杨,烹制清真菜肴、点心十分讲究。清真馆的羊肉锅贴从上午开炉起锅一直要到晚上9点时分,秋冬时节整条中山中路商店都已打烊歇业,寂静的中山中路几无人影,唯有清真馆灯火阑珊,还有不少市民围着煎制锅贴的锅台排队购买刚起锅的热气腾腾的锅贴,或堂吃或带回家中与家人分享美味佳肴。


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匮乏,副食品供应十分紧张奇缺。肉鸡禽蛋和豆制品都要凭票购买,且常常需要排队等候,逢年过节尤甚。其时每逢春节等节日,母亲天蒙蒙亮就唤醒我,母子俩早早赴中山中路上的金华肉店、岳庙豆制品门市部等副食品商店排队购买。那时,金华肉店已是人满为患,每个斩肉墩前都已排起一溜买肉的长队,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现在少有人问津的猪肝、猪肺、猪肚等内脏会率先被人购去,猪骨头因其价格低廉也成了抢手货。


▲松江商城


进入80年代中期,中山中路核心商业路段的商店进行装修,并不断创新新的商业经营业态,沿用几十年的行闩板换成了玻璃弹簧门和卷帘门;水泥地面更换成了水磨石子或大理石地面;拆除蜘蛛网式的铅丝收银网线,腾出商品出样和人流购物空间;开始采用射灯、冷光灯等新颖照明灯光设施,商店门头设计趋向明亮和时代气息。一壶春音乐茶座、新潮服饰商行、梅林全国土特产商店、万里鞋庄等适应社会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新型业态也应运而生。


1994年,松江加快推进了旧城改造力度,中山中路核心路段实施更新改造,沿街商铺随道路拓宽全部拆除重建,一幢幢具有现代商业气息的高楼大宅在原地拔地而起,彻底改变了原来中山中路核心路段商铺陈旧破损的面貌。



编辑:周雨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中山   华亭   松江   岳庙   肉店   锅贴   清真   路段   羊肉   昔日   商店   核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