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被分封齐国,其实是个惊天阴谋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作为周王朝的重要开创者,同时又是周武王备受信任的“恩师”,姜子牙的地位在古代的一众谋士当中可谓“笑傲群雄”。

在武王分封天下的时候,凭借着自己那份卓越的功绩,姜子牙与他的整个家族,也被封到了位于渤海之滨的“山东”地区,并在那里创立了后来雄踞东方的齐国。

乍眼一看,仿佛这片土地是华夏地区当时最为繁盛的土地之一,由此也能够看出武王对“恩师”有多么重视。

然而,如果根据历史的角度去仔细判断,那就会发现,在姜子牙被分封到齐国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天阴谋...

图片来自网络

武王分封诸侯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诗经·大雅·大明》

公元前1046年,商朝军队与周联军在牧野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决战。

最终,摇摇欲坠的商王朝,在这场流传千年的战争当中被周联军一举击败。

商都朝歌被攻破,一代暴君商纣王也死于乱军当中。

就此,华夏文明迎来了奴隶社会时期最后一个大王朝——周。

武王伐纣

战事平定,国家建立,接下来的就是对有功之臣们进行论功行赏了。

在谋臣姜子牙的推动下,周武王采纳了分封制来代替从黄帝时期所传下来的“宗法制”。

以此来当做整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根据分封制当中的规定,周王被奉为“周天子”。

“天子”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

周王朝

其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

众所周知,周礼在古代礼法当中算得上是颇为繁杂的。

所以,在对诸侯进行划分的时候,也有着极为明确的先后顺序和详细缜密的一番考究。

首先,便是对于“商地”的处理。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在攻克商朝之后,仍然将商朝移民安排在了商地境内。

并且还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也就是禄父,扶植为了新任商王,让其接着代替他暴虐的父亲来掌管商地。

除此之外,因为担心年轻的武庚缺乏管理土地的经验,武王还专门派遣了自己的弟弟管叔鲜蔡叔来帮助其进行治理。

“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

所以,在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也让商朝遗民十分高兴,纷纷赞颂周武王的仁义之举。

不过,这看似仁义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极其敏锐的政治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弄巧成拙的政治策略

当时周王朝刚刚经历过一场大决战,兵力损耗巨大,恢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这个时候如果这些遗民造反,那么就会给刚刚建立的周王朝带来一些冲击。

到时候可能周边的戎狄部落还会趁机前来攻打。

所以让武庚来掌管商地,就是为了防止商朝遗民因为受到家国沦丧的影响发动叛乱而造成进一步的动乱。

而且派遣管叔鲜和蔡叔前去“辅佐”武庚,背地里其实是“监视”。

电影姜子牙剧照

不久之后,武王在朝歌东部设立卫国,以管叔鲜为卫王;西南部为鄘国,使蔡叔为鄘王;北面为邶国,使霍叔为邶王。

三个国家从三面对商地进行夹击,形成了“三监之势”。

这让武庚不敢轻举妄动。

虽然周武王的这个安排成功对商地加以了限制,可是却让三个国家之间联合了起来。

在武王去世之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武王之弟周公旦开始摄政,这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商王武庚见机拉拢发动叛乱。

图片来自网络

最终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流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成功平定了三监之乱。

本来负责监视商地的三国,最终竟然跟随商地一同走向了覆灭,实在是让人感到唏嘘不已。

从这件事上,也能够看出,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周武王姬发还是留了一些心眼的。

而这除了体现在了商地之外,一些“功高震主”的重臣,也受到了影响。

武王伐纣行军图

头号受封的大功臣

处理完商地的问题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对“三皇五帝”后裔们的划分。

这个项目比较简单一些。

因为华夏传统的缘故,不管是在夏朝还是在商朝,对这些人都有着特定的安排。

所以武王也不需要费什么心思,随便找一块不是很重要的地方,将这些人塞过去就可以了。

比如“舜后封于陈,禹后封于杞”等。

而真正让武王头疼的,是对功臣名将们的分封。

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自己奉为“尚父”的姜子牙

《姜子牙》剧照

根据《史记》记载:“……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

又可被称之为“姜尚”、“吕尚”、“姜太公”等。

原本,他只是一个在渭水之滨垂钓的渔夫罢了。

直到80岁那一年,遇见了当时正被商朝所打压的西伯侯姬昌

在一番交谈之中,姬昌觉得此人脑中藏贤识、腹中有大略,是自己一直所追求的贤臣。

于是当即将其拜为太师。

图片来自网络

从此姜子牙便成为了大周集团的首席军师加头号智囊。

后来姬昌病逝,其子姬发继位后,将姜子牙尊为“师尚父”,并将其任命为周国军事统帅。

在周联军攻克商朝的过程中,姜子牙屡屡贡献奇谋,帮助武王制定绝佳的战略部署。

这也为周王朝最终的胜利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所以,姜子牙自然成为了一众功臣武将最先受封的那一位。

封神榜

受封齐国的背后

武王灭商后,将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叫来商议如何进行接下里的国家治理。

姜子牙根据以往“宗法制”的优劣加以分析,建议实行“分封制”。

也就是将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由周天子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作出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国,充当周朝统治中心的屏障。

这被后人称之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不得不说,姜子牙这番建议肯定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图片来自网络

毕竟作为周王朝建国的头号功臣,在分封土地的时候,他所得到的肯定要比别人好上许多。

所以,在受封的时候,可想而知,姜子牙的心情还是十分激动的。

然而,在听到武王给自己所封得的土地时,姜子牙却愣在了当场。

根据武王的划分,姜子牙受封于“齐地营丘”。

从历史上倒推回去,营丘这片土地还是非常肥沃的。

齐国在地理位置上占有天然优势,位于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的东部。

南边靠近泰沂山脉,向北濒临渤海,东部和南部又靠近黄海。

图片来自网络

在山川海岱之间,分布着纵横交错的河流和大大小小的湖泊。有山有水,山间树木繁茂,物产富饶,水中盛产鱼盐,再加上发达的交通。

这些为齐国日后的强大带去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然而,在刚开始的时候,这片土地却只是一片远离中原的荒芜之地。

被分封到如此遥远,说明了背后隐藏着武王的“心计”。

第一是将重臣发配到远离中央权力中心的地区,以防姜子牙“功高震主”,对周王室的权力造成威胁。

第二是利用姜子牙卓越的政治能力,对东边的大片土地进行开拓。

图片来自网络

以此来达到拓宽周王朝疆域的目的。

所以,在“分封齐地”的背后,实质上是帝王对于重臣所设计的“阴谋”。

老辣的姜子牙自然知道武王的深意。

这让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史书记载,在姜子牙赶赴营丘的时候,行动十分缓慢,并没有太大的积极性。(“东就国,道宿行迟。”

甚至还在半路上遇到了莱国军队的袭击。

图片来自网络

幸好在姜子牙的从容指挥下,士兵作战英勇顽强,莱军被杀得丢盔弃甲,悻悻而回。

无论如何,最终姜子牙还是到达了齐地,并在那里成功建立起了日后震动华夏数百年的齐国。

这也算是在这场“君臣较量”当中,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齐国   遗民   王朝   商朝   华夏   功臣   诸侯   阴谋   土地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