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之-昌邑王刘贺是昏庸的吗?

做什么事都得有规矩、尽量讲规矩。首先先讲讲惯例,按照顺位继承法,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其实顺序都已经排好了,那就是先父死子继,再兄终弟及。

商朝是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所以商朝是很乱的,后来不得不改为父死子继和嫡长子继承制,例如嫡出的幼子商纣(帝辛)继承了老爹帝乙的帝位,商纣庶出的哥哥继承权排在商纣后面。以后历代都是如此。

周代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也有顺序,就是先嫡子,没有嫡子再看长子。这个制度有一个缺陷,就是如果嫡长子是个傻子,也得立。例如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立了傻瓜儿子司马衷,导致了国家破亡。

因此,父死子继,立嫡、立长、立贤,便成了君位继承的规则。

首先,汉昭帝刘弗陵没有儿子,按照顺位继承法,就需要从汉武帝活着的儿子里面选。上一集我们说了,汉武帝6个儿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还活着,那就应该弟终兄及。

但是这个家伙特不靠谱,“喜好游乐,力能扛鼎,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行为没有法度”。这种人,如果被立为皇帝,肯定把国家搅个天翻地覆。所以,他是首先被汉武帝排除掉的。

如果惯例不可违反,按照顺位继承法,那应该选广陵王刘胥。大臣们商议要立的人选,都主张立广陵王刘胥。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霍光心感不安。

领导有心病,下属来解忧。

虽说干事情要讲规矩,但那是给一般人做框框的。对于万万人之上的人,那是二班人,是不受这种框框限制的,只要人力能为的事情,万万人之上的人无论想干什么,只要想干,就能干成。

如果说刘胥,正面说可以说他是汉武帝唯一健在的儿子(唯一性)、年富力强(能举鼎)、有为之君,反面说可以说他是商纣,可以罗列一堆词淹没他。

有郎官上书说:“周太王废掉太伯而立王季,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武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是废黜长子而立少子也是可以的。广陵王是不可以继承宗庙社稷的。”所说的正好符合霍光的心意。霍光就把这份奏书给丞相杨敞等人看,反正杨敞也是自己的小弟兼橡皮图章,跟杨敞打个招呼就行了;投桃报李,霍光接着把这个郎官提升为九江太守,到昌邑迎立昌邑王刘贺。

为什么是昌邑王刘贺?

既然广陵王刘胥被排除在外,那就要从汉武帝的孙子里面选。

1.首先是汉武帝长子刘据,孙子都被杀了,只有史皇孙刘病已,是半个罪人,被排除在外。

2.其次是汉武帝次子刘闳,早死,无后。

3.然后是汉武帝三子刘旦,跟刘弗陵和霍光不对付,并且造返,通过自刹保存了家人,这一支肯定被排除在外。

4.然后是汉武帝四子刘胥,自己不能被立,立他的儿子就毫无道理,这一支被排除在外。

5.然后是汉武帝五子刘髆,早死,有一子刘贺。

6.最后是汉武帝六子刘弗陵,早死,无后。

可见,霍光没得选,只能选昌邑王刘贺。

刘贺是唯一选择!

虽然霍光可以代行天子事,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那就别等着了。霍光当天就奉皇太后的诏令,派光禄大夫丙吉等去迎接昌邑王刘贺。

这一幕很熟啊,500年前,临淄城里的大臣们通知公子小白回国继承王位,公子小白快马加鞭,半路还被管仲射了一箭,率先到齐国继承王位,成为春秋首霸。刘贺也怕到手的皇位飞了,收到邀请函的第二天中午,刘贺便从昌邑出发,快马加鞭,傍晚就赶到了定陶,一口气跑了135里地,据说累死了好几匹马。

其实,刘贺进长安,是有先例参考的,那就是他的直系先祖汉文帝刘恒。

1.刘恒进长安,只带了几个随从。目的就是让大臣们放心安心,我不会用我代国的小臣取代朝廷的大臣们。

刘贺就不同了,一出发就带了属官50多人,就跟去长安赶集一样。后来去长安的属官达到了200人,赶集是撑不开场子了,这是要赶大集呀。

虽说人多力量大,但是这点人对霍光而言只是小蚂蚁而已。

2.刘恒即位后大封功臣,先稳住功臣集团,再温水煮青蛙逐渐掌权。

刘贺没有这样做,刘贺刚一进京,就大肆安插自己的亲信。朝廷里的大臣一看,好嘛,你一个新来的,就想把我们这帮旧臣都踢走啊。与刘恒仅仅几人进长安相比,刘贺的嫡系人马有200多人呢,好嘛,这是要把我们朝廷旧臣们全替换光嘛。

刘贺集团与朝廷旧臣集团的矛盾空前尖锐。

3.刘恒一到长安,先让亲信掌握了南北两军,握住了军权(其实相对周勃那些将军来讲,这个军权是不牢固的)。

刘贺也这样做了,让亲信掌握了南北两军,得了老爷爷的真传。但是,经念歪了,他又派人掌管了上官皇太后的宿卫,这明摆着是把上官皇太后做人质啊。

4.刘恒即位以来,作风正派,开创了文景之治。

刘贺自从进长安,就感觉大汉朝是自己老刘家的,都是自己的。并且他爹死的早,很娇惯,养成了为所欲为的个性。尤其是他那帮属官,参差不齐,做出了很多坏事。这些坏事都算到了刘贺的头上。

刘贺即位27天内干了1127件坏事,平均一天干41件坏事,每天不睡觉那么每小时要干1.7件坏事。可见刘贺实在是太太太忙了。

5.刘恒遵守礼仪法度。

刘贺进长安跟得大奖似的,根本不把汉昭帝刘弗陵这个叔叔的去世当回事,该吃吃该喝喝,该笑笑。历朝历代,都是讲礼仪的。刘贺以为自己的皇位稳了,天下就是他刘贺一个人的,本性暴露,毫无礼仪可言。

虽然刘贺在法理上是刘弗陵的儿子,但是据说刘贺想给他亲爹立个皇帝的牌位,这简直是在他六叔刘弗陵还没有入土时就想另立门户的节奏。

据说刘贺“行为淫乱”,还跟汉昭帝刘弗陵的宫人小蒙姑娘等行淫乱之事。到底有没有不一定,大概可能也许有吧。不过,霍光不让汉昭帝宠幸任何一个宫人,这些人都在闲置着,即便刘贺用了,宫人们也巴不得呢。

6.刘恒即位的时候,诸侯国犬牙交错,可以做外援。

刘贺即位的时候,诸侯国都被削没了,外援也没了。

班固的《汉书》大体描绘了刘贺的很多荒唐事。汉书在很多地方为尊者讳,它不像史记一样记载了真实的历史,而是将很多黑暗面隐去。作为反面人物,刘贺被记录了太多的不堪,这些不堪,都是霍光强加给刘贺的。而后来的很多考古发现,刘贺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并没有那么荒淫。

历史是为胜利者书写的。历史记载了刘贺太多不堪的事情。真假难辨。但是从以上刘贺的做为,我们可以反推刘贺的品行和为人。拨开汉书的迷雾,去除刘贺在史书上记载的莫须有的很多不堪,从以上几条,我们可以看出几点:

1.刘贺是公子哥

刘贺的爹死的早,且是一根独苗,锦衣玉食,养成了他唯我独尊、直来直去的个性。这种个性,必然与权倾天下的霍光发生碰撞。

2.刘贺的才能略显平庸

当他爷爷的爷爷带几个随从进长安鼎鼎天下时,他不学。他一上来就带着一群良莠不齐的小臣要夺朝廷大臣的权,比建文帝还着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小火慢熬的才好。他不懂。

3.刘贺犹豫不决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例如何进、李建成。

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讲。

刘贺如果放到太平盛世,可以做一个平庸皇帝,但是放到一个大权臣主政的汉朝,实在难为他了。

权力就那么大,掌权者非刘既霍,不可能共享,是零和游戏。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刘贺与霍光的矛盾必然集中在夺权与被夺权上。刘贺到了长安,除了掌握南北二军、安插自己人进入核心层,为了夺权,还主要做了几件大事。

1.将符节上的黄旄改为红色

这一条,一般人看不懂,不就改个颜色吗。其实这事大了。符节是调兵遣将的凭证,这些都掌握在霍光的手里。按说刘贺是皇帝,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改变符节上黄旌的颜色,说白了,就是让霍光的符节作废。明摆着夺权。

2.请大批昌邑旧臣进宫

进宫做什么,如果从正面说可能是商讨大事,如果从负面说也可能是宴饮、荒淫无度、沉迷酒色。至于究竟是干什么,成王败寇,不好判断。

汉宫中觥筹交错,刘贺也已经喝得七成醉。昌邑旧臣徐甲凑上前来敬酒:“启奏陛下,小臣徐甲敬您一杯。”

刘贺端起酒杯,说到:“徐大人现在是朝中重臣了,将来要干一番大事,来。。。干杯!”

徐甲继续进前,说到:“陛下,目前朝中大事,全被权臣霍光把持,想我太祖高皇帝提七尺长剑斩蛇起义,以有我大汉天下,岂能由一个权臣放肆。”

刘贺干了一杯,大笑道:“徐爱卿言之有理,我正有此意,我必将回复大汉的荣光。哈哈哈,大家干杯!”

昌邑旧臣陈乙见李贺有贬斥霍光之意,进言说:“陛下,现如今霍光掌握大权,我们切莫大意,应学太尉周勃,当机立断,方能鼎定乾坤!”

刘贺皱了皱眉头,说道:“他霍光虽然专权,但是。。。并无过错,实在不好将其拿下。可徐图之!”

徐甲见刘贺犹豫,进言道:“陛下切莫犹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们应该当机立断,将霍光召入宫中,趁机斩杀,其他党羽则如鸟兽散,大事可成。”

刘贺想了想,还是犹豫不决,端起酒杯说:“各位,容我再想一想,喝酒,喝酒!哈哈!”

徐甲叹了口气,“哎,大事不成矣!”连夜,徐甲逃出了长安城。

俗话说:谋贵周,计贵奇。刘贺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谈论干掉霍光的事情,肯定会漏风。当刘贺一干重臣在举杯庆贺时,一个宦者逃出了宫城,报告了霍光。

霍光一听,这还了得,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但我霍光的脑袋不保,霍氏也将灭门,将来我老霍家的祖坟都要被刨了。

霍光该怎么办?

请看下集:废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昌邑   符节   昏庸   长安   帝国   汉武帝   陛下   长子   在外   朝廷   大汉   大臣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