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崇趁郭威建立后周立足不稳时联合辽国南侵,为何最终不了了之?

后周是五代时期的最后一个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由乱世到治世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后周是由后汉的枢密使郭威篡夺皇权建立的朝代,建立初期只控制了东京汴梁城及其周边地域,当时大量后周军阀并没立刻宣布向郭威效忠。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甚至有后汉节度使起兵反对郭威篡权,使他的皇位非常不稳。同时后汉宗室,原河东节度使刘崇趁机在北方自立称帝,延续后汉的国祚,史称北汉。然后刘崇向北方的契丹辽国称臣,并联合辽国南下入侵,图谋趁机夺取中原,恢复后汉的江山社稷。

然而刘崇的图谋并没有成功,他谋划的这次与辽国的南侵最终以虎头蛇尾的形势结束。辽国甚至没有派出像样的军队来支持刘崇,只借了五千兵马帮他攻打晋州。尽管如此,刘崇的军队也打得非常艰苦,连续进攻六十六日而不能破城。最后在得知后周太祖郭威平定了四方叛乱,并派出枢密使王峻北上增援,而辽国的大军又久久不至时,不得不选择烧毁营寨,撤军退走。至此北汉策划的这场联合辽国大军夺取中原的战略以失败而告终,北汉军队在战争中也损失惨重,刘崇之后再也无力率军南下出兵中原。

后世的历史爱好者谈论到这段历史时常常会感叹后周太祖郭威的英明,也会夸赞后周军队的强大,或者将刘崇说成志大才疏的君主。他们认为郭威在立足未稳时平定四方叛乱,击退刘崇和辽国的联军,是郭威和后周军队在军事上的重大胜利。然而翻开史书可以发现,这场刘崇谋划的夺取中原的大战略似乎就是一场闹剧。前后持续不到一百天的战争,刘崇和他的军队连山西都没有完全攻下来。而他寄予厚望的辽国朝廷更是表现极差,不但只派了五千兵马支援他,而且承诺的大军南下也迟迟不见踪影,最终使得这场战争不了了之。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疑点,它们成为导致刘崇大军最终铩羽而归的主要原因,其中辽国大军的缺席却是刘崇失败最为核心的原因。按照刘崇的设计,他是要复制后晋皇帝石敬瑭的模式,借着辽国的强大军力乘着中原乱局争夺天下,然后恢复后汉在中原的统治。为此他不惜向辽国称臣,甚至向辽国皇帝称侄,丧失的自己全部的尊严,就是为了借辽国的军队争夺天下。而辽国早已对中原虎视眈眈,尤其是在辽太宗耶律德光败走中原后,辽国有不少希望卷土重来,在中原建立自己的王朝,所以双方是有着共同的野心的。

在这样野心的趋势下,北汉和辽国才有了紧密合作的基础,于是刘崇便搞出了与辽国组成联军南下的入侵的大战略。可是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辽国居然失约,没有派出大军南下,只借给了刘崇五千兵马,使得这场南侵以虎头蛇尾而结束。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辽国方面是怎么考虑的呢?为什么在答应刘崇联合出兵后,却又不见大军踪影,使得这场占据良好战机的策划最终不了了之?是辽国皇帝临时改主意了么?其实不是。辽国方面对这场战争也是做过充分准备的,尤其是辽国皇帝耶律阮打算御驾亲征,想要再度占据东京汴梁城。

可是在大军南下的过程中出了重大的变故,导致耶律阮无法继续率军南下支援刘崇作战,使得这场战争最后以虎头蛇尾而收场。这场变故发生的起源,还得从耶律阮的父亲耶律倍说起。契丹辽国虽然是辽太宗耶律德光攻占东京汴梁城后建立的,但契丹这个民族统一却是在耶律德光的父亲耶律阿保机手中完成的。耶律阿保机晚年立了长子耶律倍为太子,但他死后耶律倍却没能继承皇位,因为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反对。当时耶律倍崇拜汉学,部下都是偏向于南下中原的契丹将领,而述律平则代表着契丹保守势力,都是传统契丹部落。

双方展开争权夺利,由于传统部落势力极大,最终耶律倍被迫放弃皇位,述律平指定次子耶律德光继承了皇位。耶律倍失去皇位后怕被耶律德光迫害,不得不南逃托庇于后唐明宗李嗣源的朝廷。后来耶律倍在后唐的内乱中被杀,在辽国留下了一个儿子耶律阮。耶律阮没有随着父亲南逃,反而支持耶律德光南侵的计划,所以受到耶律德光的宠信。耶律德光以后晋皇帝石重贵拒绝称臣为由率领大军南侵,耶律阮跟随在耶律德光左右。耶律德光灭后晋兵在东京汴梁城建立辽国,但却没有站稳脚跟,却被联合起兵的藩镇军阀赶出中原。

耶律德光在北归过程中病逝,这让辽国朝廷为了国家继承人的选择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依然发生契丹的崇汉派和传统派之间,崇汉派推崇耶律阮继承耶律德光的皇位,而皇太后述律平则想要扶持小儿子耶律李胡为新的皇帝。为了防止回到东北后让述律平强行指定耶律李胡即位,契丹族崇拜汉学的大臣,尤其是原皇太子耶律倍的旧臣,纷纷支持耶律阮在耶律德光的灵柩前即位。于是耶律阮在辽国北归的大军中继承了皇位,是为辽世宗。而述律平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让耶律李胡率领大军南下争夺皇位。

这场契丹族内部的斗争因为契丹名臣耶律屋质的劝阻而达成内部和解,史称横渡之约。和约达成后述律平和耶律李胡被迫承认耶律阮的皇帝地位,然后被耶律阮囚禁于祖州。虽然述律平的阴谋失败了,但她原来麾下的那些传统的契丹部落首领们并不甘心,后来策划了多次刺杀耶律阮的计划。传统的契丹部落首领们都是强烈反对南下的,对于耶律阮的汉化政策更是抵触,双方实际上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种斗争也延续到了刘崇向耶律阮借兵之前。耶律阮对于南下入侵是很有野心的,一方面是因父亲耶律倍崇汉,另一方面也是受耶律德光的影响。

成为中原王朝是契丹族崇汉派贵族中的一个至高理想,这是来自于唐朝的那种帝国时代的影响力所致。在契丹的领土中靠近南方的部落都很崇拜汉学,尤其是很多在后晋时期迁往燕云十六州的契丹贵族。所以不论是皇太子耶律倍,还是辽太宗耶律德光,都对南下中原建立王朝有着极大的野心。与他们相反,在东北和北方草原的契丹部落则更加保守,以北方部落为代表的一大批贵族强烈反对南下。所以在借到刘崇的南侵计划时,辽国朝廷再次吵成了一锅粥,两派大臣和贵族互相争权夺利,就差直接内部开战了。

最终耶律阮强行压下了反对南下的声音,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御驾亲征,他想要重现耶律德光攻占东京汴梁城的辉煌,同时在这里建立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为了于刘崇的北汉军汇合,耶律阮先一步率领大军抵达了归化州的祥古山。他在这里等待各部落的军队汇合,也在这里祭祀了自己的父亲耶律倍。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辽国贵族泰宁王耶律察割、燕王耶律牒蜡等人在宴会后趁着他大醉的机会发动了叛乱。他们率领反对南下的部落首领冲进了耶律阮的营帐,杀死了耶律阮,中止了这场辽国南侵的计划。

因为耶律阮在祥古山遇刺身亡,辽国国内顿时大乱,各方争夺皇位的势力开始内斗。契丹辽国内斗的时候,正是刘崇率军南下攻打晋州的时候。按照刘崇与耶律阮的约定,双方会在晋州汇合,然后一起南侵中原,攻打东京汴梁城。结果刘崇打了六十六天,耶律阮的大军还不见踪影,反而是郭威抓紧时间平定内乱,向晋州派出了援兵。由于没有耶律阮的大军,刘崇在军队上完全处于下风,只能撤退回太原。实际上从当时的形势看,郭威忙着平定四方叛乱时,是北方最好南下的机会,刘崇和耶律阮的联合也是看中这个机会。

可以说辽国内部的祥古山政变改变了当时中原的历史,使得辽军没有办法按照耶律阮的计划抓住机会南侵。等辽国内乱平定后,郭威已经坐稳了后周太祖的皇帝宝座,得到了中原藩镇军阀的支持。此时辽国再想和刘崇联合南下攻打东京汴梁城,已经毫无胜算了。而辽国也在这次内乱中从第一个国力巅峰跌落,再次回到对中原王朝守势的战略姿态。直到后来辽国太后萧燕燕执政,辽国才迎来了第二个巅峰,对于统一中原的宋朝展开大战,并取得了包括高梁河大战、君子馆大战在内的一系列胜利,重新从战略守势,变成战略攻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后周   汴梁   晋州   契丹   王朝   后汉   中原   东京   皇位   不了了之   大军   郭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