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60后和70后,将活成被90后和00后“抛弃”的第一代

01

有一位作家写道,每个人终将被抛弃。而抛弃他们的,要么是他们的亲人,要么是残酷的生活。

本来“相互依靠”就好,为什么还要“抛弃”呢?抛弃,是常态。而不抛弃,则是非常态。由于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那抛弃就不可避免了。

比如你是一个老人,而他是一个年轻人。由于年轻人无法感受老年人的痛苦,那年轻人不就会狠心地抛弃老年人了吗?

等这些年轻人上了一定的年纪,那些无法感同身受的后人,也会有样学样,将他们给抛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历史轮回”。

对此,有些人会反驳,我没有抛弃过自己的父母,难道孩子也会抛弃我吗?

这是很难说的,没有人可以保证什么。唯一可以保证的,就是人性本私。期待太多,甚至渴望太多,到头来吃亏失望的,并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要知道,60后和70后,终将活成被90后和00后抛弃的第一代。

02

在当下,有这么一个“特别割裂”的问题,身为孩子的90后和00后,跟父辈的60后和70后,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

身为父母的60后和70后,有他们的一套。而身为孩子的90后和00后,也有他们的一套。这两者的观念,终究会产生冲突,影响了家庭的关系。

在网络上,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90后和00后这代人,跟前几代人,有着不一样的三观和追求呢?

只能说,哪怕是80后,也属于传统的一代,更别谈60后和70后了。从90后开始,一切都变了,他们不再传统,也不会遵守什么老旧的观念,只会按照自己的利益追求做人。

比如说,在结婚生子这件事上,90后和00后,明显是没有欲望,也没有意愿的。哪怕父母提供了房子和车子,他们也毫无打算,甚至自己顾自己。

比如说,在养老这件事上,60后希望90后来养老。殊不知,90后连自己都养不起,都“半躺”着做人了,又如何能够帮父母养老呢?

一旦60后和70后的愿想全部落空,那他们就离被抛弃不远了。

03

广州的陈先生,他的孩子是文科生,从211大学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由于文科生工资太低,所以孩子就辞职回家备考公务员。

孩子说是说备考公务员,其实就是在家啃老,成为了“蹲考族”。没办法,赚钱不容易,唯有考公务员这条路,可以去试一试了。

没想到,这一考就是三年的时间,依旧考不上,而且内卷过分严重,竞争越来越大。没有工作经验,也不愿放弃备考的孩子,如今左右为难,只能继续啃老。

身为父亲的陈先生,也不好说什么。首先,如今赚钱确实很难,孩子成为蹲考族,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其次,自己家有钱,可以支撑下去,不在乎孩子那几千元的工资。

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像陈先生的家庭这般有钱,那贫穷家庭的孩子,该怎么办呢?只能打着几千元的工作,养活自己,但无法结婚生子,也无法养活家庭。

等再过几年,60后和70后逐渐老去了,需要孩子来养老了。这些孩子,是否可以承担起“为父母养老”的重任呢?

两个字就能概括,很悬。

04

为什么60后和70后,会被90后和00后抛弃呢?三个原因。

第一,养儿防老成为了过去时。如今并不是养儿防老了,而是“养儿啃老”。

将“吞金兽”养大,还以为他们可以回报父母。殊不知,他们不啃老就不错了。如果想要他们回报父母,除非孩子很有钱,工作特别好。

从“二八法则”来看,能够财富自由,赚钱颇多的孩子,只占了不到两成。还有八成的孩子,或许一毕业就失业,一毕业就成为了蹲考族,不容易。

第二,养老越来越难,风险越来越大,压力超过了普通人的想象。

在以往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养老还是比较轻松的。如今,动不动就生病,动不动就卧病在床,动不动就去医院。这压力,又有哪个家庭能扛得住呢?

既然扛不住,不少人都会选择“独善其身”。不然,为什么如今会出现“不婚不育”的观念?就是因为压力太大,所以年轻人才选择放弃。当然,最后也会养不起父母。

05

第三,观念改变,自私的一面被无限度地放大。

有没有孝顺父母的经济物质能力,是一回事儿。而有没有孝顺父母的心意,又是另外一回事。不少的孩子,都偏向于精致利己了。

不是说“利己”不好,而是过度“精致利己”,就会让感情变得淡薄,让人心变得冷漠。这般精致利己到了最后,吃亏的,只是多年付出的父母。

物欲横流,改变了人性,也改变了人之观念。一切,都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文/舒山有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养儿防老   常态   公务员   精致   观念   年轻人   父母   压力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