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鲁迅-读懂鲁迅的24个侧面(14)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朋友鲁迅(3)

提到鲁迅视为知己的朋友,我们不能不说瞿秋白。

瞿秋白与杨之华

1932年春末夏初,鲁迅在家中接待了瞿秋白和夫人杨之华。这是鲁迅和瞿秋白的第一次见面。他们谈得很畅快。从日常生活到刚刚过去的“一·二八”上海抗战,从彼此的遭遇到文学战线上的情况,两个人无话不谈。直到夜幕催人,瞿秋白夫妇才离去。这次的见面,奠定了两人相知的基础。从此之后,鲁迅不仅掩护瞿秋白,扶助瞿秋白,而且与瞿秋白在工作中密切合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从1932年到1933 年,瞿秋白先后四次在鲁迅家中避难,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也就是说,在上海,每当瞿秋白面临危险而无处藏身的时候,他总是会到鲁迅家中。要知道,从1931年9月开始,瞿秋白就成为国民党政府的重点追捕对象,收留他要冒很大的风险。如果没有临危不惧的精神,如果没有对朋友的一腔赤诚,很难想象有谁敢于一再收留这样一位“要犯”。危难时刻,是鲁迅挺身而出,保护了瞿秋白。

不仅如此,在经济上,鲁迅对瞿秋白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瞿秋白当时被王明宗派集团排除在共产党的领导机构之外,自身又没有工作,经济上入不敷出,鲁迅竭尽全力帮助他。1932 年8 月,为了促使合众书店同意买下瞿秋白翻译的4篇高尔基的短篇小说,鲁迅不惜将自己的杂文集《二心集》的版权卖给合众书店,《二心集》也因此成为鲁迅著作中唯一出售版权的书。同年11月,鲁迅将他编译的苏联短篇小说集《一天的工作》交给良友出版公司出版,这本小说集共收 10篇,其中2篇是由瞿秋白、杨之华夫妇共同翻译的。此书尚未出版,鲁迅就预先送给瞿秋白夫妇60元钱。1933年3月,瞿秋白在鲁迅家避难期间,鲁迅和他一起编写了一本《萧伯纳在上海》,出版后鲁迅将全部稿费付给瞿秋白。同年7月,鲁迅请瞿秋白编一本《鲁迅杂感选集》,明知这本选集出版后会影响自己的单本杂文集的发行量,鲁迅还是这样做了。其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使当时生活已捉襟见肘的瞿秋白能得到一笔稿费。该书出版后,鲁迅即给瞿秋白“编辑费”200 元,其实,这其中一半的钱是鲁迅付的。可以说,正是因为鲁迅持续不断地在经济上的支持,才使得瞿秋白 30年代在上海期间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从而完成那么多文章和译作。

在上海期间,瞿秋白还与鲁迅合作写了 12 篇杂文。这些杂文都是瞿秋白在与鲁迅漫谈后写成的,经过鲁迅修改,用鲁迅当时常用的笔名发表。后来,鲁迅把它们收到自己的《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等文集中。

鲁迅与瞿秋白

瞿秋白虽然比鲁迅小 18 岁,但两人之间似乎没有因年龄而造成的隔阂,他们之间的广泛共鸣是鲁迅晚年生活的重要慰藉。在瞿秋白为《鲁迅杂感选集》写的序言中,有这样的句子:“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他终于宣言:'原先是憎恶这熟识的本阶级,毫无可惜它的溃灭,后来又由于事实的教训,以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鲁迅读到这样的文字,有知音之感,这些内容日后也成为对鲁迅的经典评价。难怪鲁迅要抄这样一副清人对联送给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1934年1月,瞿秋白离开上海赴江西苏区,1935年被捕。在身份未暴露时,瞿秋白化名林其祥给鲁迅写信,说他已经被捕,请鲁迅设法营救。鲁迅收到信后,立刻着手设法营救瞿秋白。他想与周建人筹办一个店铺,以作铺保去保释瞿秋白,但不久就传来了瞿秋白被杀害的消息。鲁迅得到确信,长时间“木然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悲痛得头也抬不起来了”。

为了寄托对瞿秋白的哀思,鲁迅放下手头的很多工作,拖着病体,着手编选两大卷瞿秋白的译文集《海上述林》。他亲自抄录部分稿子,校对全部清样,还在内山完造的帮助下,特地送到印制技术较高的日本去,用重磅道林纸印刷。上卷运抵上海送到鲁迅手中时,已是1936年10月2日了。下卷还未出版,鲁迅自己也与世长辞了。这对知己先后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们之间的交往只有短短4年的时间,却书写了人间友谊的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鲁迅   萧伯纳   杂感   友谊   稿费   选集   上海   侧面   阶级   夫妇   知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