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竟是独眼,乾隆有心劝退:独眼岂能登金榜,探花下联犀利反击

乾隆的审美一直饱受争议,酷爱文学的他还会在各种文物上题诗、盖印,总之,乾隆给人的感觉就是“颜值即正义”,这种感觉不仅存在于追求器物上,也存在于选拔大臣中

清朝巨贪和珅就是乾隆的宠臣,英国使臣对和珅的评价极高,形容其“白皙英俊,举止潇洒,颇有大国宰相风度”,经常与和珅斗嘴的刘墉也长得端正,同样也是乾隆最信任的人。

当然还有一个纪晓岚,他虽长得不怎么上得了台面,但乾隆极其欣赏他的学识。

这么看来,乾隆选拔人才无外乎两点:英俊潇洒、文采斐然。

结果就在乾隆四十五年时,一个独眼瞎子挤着眼睛站在乾隆面前、顶着乾隆的挖苦傲然而立时,乾隆十分不甘地点了探花。

此人是谁?为何敢在金殿之上与乾隆针锋相对?

独眼探花刘凤诰

明清时期,江西作为排名第六的科举大省出过不少状元,1761年,出生在江西赤山镇观泉村的刘凤诰深受氛围影响,从小孜孜不倦,恰巧老天爷也赏饭吃,给了刘凤诰聪慧的脑袋,使得他读书学习的进益数倍于其他人。

然而刘凤诰也不是那种坐在书桌前死读书的孩子,读书之余喜欢到处跑着玩,且他跟别的孩子最大不同就是胆子大。

彼时,各个村镇之间经常会有戏班子讨生活,有些戏班子会演一些神神鬼鬼的故事,很受民间欢迎。

于是就会有很多大人喜欢逗小孩子,说戏台上面有好吃的,然后演员就会吓小孩子,博人一笑。

刘凤诰也被哄骗着上了台,可他却一点也不畏惧,穿梭在扮相诡异的演员之间,直到找遍了台子发现没有好吃的,这才大摇大摆下了台。

刘凤诰确实俘获了很多同龄人的羡慕,也让不少大人对他评价颇高,但也正因他的胆大,让他失去了一只眼睛。

那是一次过年放炮,小孩子总喜欢热闹,可真正敢放的却没几个人。

刘凤诰不怕,不少小孩子都喜欢跟在他屁股后面,只是没想到,这次的炮竹也不知是受了潮还是怎么,引线烧完了也没爆炸,刘凤诰上前仔细观察,却没想到这个时候,炮竹突然炸开了,刘凤诰也因此伤到了眼睛。

由于当时医疗水平有限,刘凤诰彻底失去了一只眼睛。

偏偏祸不单行,她的母亲也因身体原因离开了他,双重打击下,刘凤诰仿佛一夜之间成长了,他收起孩子好玩的天性,安安静静地攻读圣贤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凤诰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可无论人们心中如何称赞他,嘴上总会让刘凤诰十分不舒服。

人们往往喜欢给人起外号,对于刘凤诰也是如此,刘凤诰当然知道这些人没有恶意,只是心中一直颇为反感,人们过于在意他的眼睛。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十五岁时就考中了秀才,秀才可不像现在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酸腐无能,清代的秀才可是能给家里免除徭役的,见了大官也不用跪拜,甚至被指控有罪,都不能轻易抓捕审问,就算是真的有罪,官府也不能动刑,必须层层上报批准

村里人弹冠相庆,这种场面完全像现在的偏远地区走出一个高材生一样,当大家以为刘凤诰会去州府找个职位时,刘凤诰偏偏继续攻读,丝毫没有懈怠。

这种场面就如同学了一个很有前景的专业,毕业了不去找工作,反而还想考研读博。

在亲戚朋友的质疑声中,三年之后,刘凤诰考上了举人,家乡父老炸开了锅,都惊讶于刘凤诰的毅力,他们开始揣测刘凤诰会不会一直考下去,果不出所料,刘凤诰还真的继续刻苦读书,终于在他28岁那年高中,还是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

可这中间的过程极为曲折,刘凤诰差点没有熬到殿试那一关,这又是为什么呢?

坎坷的“江西大器”

刘凤诰幼年的经历不仅磨砺出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更是让他的性格颇有些耿介正直

他有多耿直呢?因为眼睛不便,考试中他十分费力,许多考生都已经交卷走出考场了,刘凤诰依旧坐在那里眯着眼睛仔细书写。

很快截止时间到了,监考人员在数次提醒依旧阻拦不住刘凤诰奋笔疾书,正准备强行收卷时,碰巧礼部尚书常青看到了刘凤诰的字体俊秀有力,当下便制止了监考人员,并命人为他点起了蜡烛照明。

可以说,常青是刘凤诰的第一位贵人。

不久后,刘凤诰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探花郎,多少读书人毕生追求的功名,就在他的眼前,可命运总是爱开玩笑,麻烦就像糖葫芦,串了一个又来一个。

我们现在很多模式其实和古代没什么区别,考完了笔试,并不代表能够成功入职,还需要和老板面对面的聊一下。

我们称这种行为叫“面试”,在当时则被称为“殿试”,我们见的是老板或者上司,再不济也是个人事,而刘凤诰要面对的则是乾隆帝。

天下学子中一步一步拼杀过来的自然都是精英翘楚,乾隆也早在殿试之前就认认真真看过他们每个人的试卷,不得不说,乾隆和常青的看法是一样的,这个刘凤诰试卷上的书法如此浑厚,又只有28岁,想来应该是个风度翩翩的才子。

谁知,听着面前的十位贡生一一介绍,乾隆险些惊掉了下巴——怎么这个探花郎面相如此粗陋?

乾隆开始犹豫了,自古以来,状元、榜眼和探花都会被朝廷委以重任,同时,其他臣子也会主动结交,可以说前三名的分量极为重要。

乾隆末年自称“十全老人”,理所当然对朝廷形象很是注重,毕竟当时外国人来清朝访问的也不少,要是负责接待走动的是一个“独眼”,那他皇帝的面子往哪搁?

于是乾隆心生一计,想让刘凤诰自己放弃探花的位置。

乾隆在前几位贡生身上没有浪费什么时间,简简单单的问答而已,可到了刘凤诰时,乾隆突然话锋一转道:“北宋寇莱公,双天官,双管齐下著诗书。”

这说的是寇准两次拜相,被天子钦赐“天官”一职。

这个对子看起来没什么,可这么多“双”字摆在那里,明摆着是针对刘凤诰的独眼。

刘凤诰自知乾隆在挖苦自己,面不改色对道:“大清刘凤诰,一目人,一目了然读文章。”上半句谦逊不与寇准做对比,后一句不卑不亢,凸显风骨。

乾隆仍不死心,皱眉道:“独眼岂能登金榜。”不得不说,乾隆这句多少有些重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刘凤诰的长相,怎么也有些不尊重的意味。

刘凤诰也有些不乐意,立即答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看刘凤诰如此,也就来了兴趣,反倒没了前面那般咄咄逼人,继续出对子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言外之意就是别看天上星星多,那还不是沐浴在日月的光辉下?能不能璀璨还是得看谁做主。

刘凤诰听到这里就有点不爽了,彼时对抗监考人员收考卷的那种劲头一下子涌上来了,他昂首便道:“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这回刘凤诰多少就有些火药味了。

春夏秋冬都有各自的鲜花点缀,这是自然之道;星辰浩瀚沐浴日月之辉,这也是自然之道,皇上您是天下之主没错,但臣也是探花郎,这点改不了!

乾隆也没想到刘凤诰其貌不扬,倒是有一身文人风骨,不卑不亢,乾隆虽有“颜值即正义”的看法,但同时也很欣赏文采卓著的臣子,刘凤诰的三次问答,显然让乾隆很满意,于是乾隆便打消了之前换探花的决定,对刘凤诰委以重任。

刘凤诰也没有让乾隆失望,两年后的京察大考,刘凤诰荣获二等,被破格授为侍读学士,次年便出任提督广西学政。

到了嘉庆年间,刘凤诰仍被重用,甚至被任命为《乾隆皇帝实录》的副总纂,负责编纂国史。

可惜的是虽然刘凤诰名声在外,但因为一次监考没有避嫌,险些让人行贿钻了空子,致使许多考生议论纷纷。

嘉庆帝听闻后很是生气,将其贬到了东北受罚,后来查明原由后,发现刘凤诰并没有受贿,可惜这次事件必须杀鸡儆猴,刘凤诰也因此在东北呆了三四年。

在这期间,刘凤诰也没有闲着,他在师父彭元瑞的遗作《五代史》十四册的基础上,继续收集资料、认真整理,额外又添加了五十八册。

好在很多学子也都认可刘凤诰,嘉庆帝也觉得差不多了,就找了个理由把刘凤诰重新召回任职。

可惜没过多久,刘凤诰眼疾复发,只能告别朝堂去扬州将养,到了刘凤诰去世时,人们发现了他的手抄残稿,整整还有六册十二卷,涂改、注释不计其数,其书写之端正,全部按照《康熙字典》中的笔画一一复刻。

刘凤诰一生起起伏伏,可他对于学术的严谨十分令人敬佩,无愧于乾隆帝称其“江西大器”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乾隆   探花   贡生   殿试   委以重任   炮竹   下联   江西   金榜   秀才   犀利   眼睛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