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一元|街子木版窗花调查记

地 点: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街子镇街子村

传承人:县瑄

调查人:靳一元

街子镇在东柯河畔,距著名的麦积山石窟很近。公元759年,杜甫流寓秦州时,写下了“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的美好诗句。

如今,东柯河“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的景象当然不存在了,“船人”之于这一水落石出的普通河谷更如童话。使街子名闻遐迩的,是柳公权所书《玄秘塔碑》,那是纪念曾在街子崇福寺出家的端甫即大达法师所作,此碑偕街子一道千古流芳。

我要去街子探访一位制作木版窗花的老人,他叫县瑄。这一天是2020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

最早关注到街子木版窗花的,是天水电视台“人文天水”节目组。之后,天水日报社记者胡晓宜、洪波前往采访,在平面媒体上进行了报道。根据他们提供的联系方式,我事先与县瑄老人的女儿取得联系,请求县老为我定做各种花色的木版窗花两套。到了街子镇,电话却无论如何也打不通,向十字路口摆摊的年长者询问,竟然知道这户人家,为我指示了方向,于是一路询问,徒步前往寻找。此情此景,颇有杜诗“船人近相报”这般口口相传、遥相示意的古风。

县老家住在神龙山下的一个老院子中,在门口一抬头即可看见山上绿色植物组成的巨大“福”字。大门外墙角处有一簇不知名的藤蔓在暮冬已显绿意,分外惹眼,闻讯迎出门来的县老说,翻过年就开花,花黄色的,好看。

县老穿着四个兜的中山装,腰略弯,行走缓慢,说不久前摔了一跤,刚好转。我猜测老人有八十多岁,县老的女儿县美丽未予证实。后来从县老的画作落款上知道,年龄并不是很大,七十余岁。

父女俩带我到院子大门右侧县老起居的小房子中,给我展示制作好的木版窗花。他们等我几天了,我因年底事忙,把拜访的时间一推再推,每推后一次,都要电话告知他们当天不要等。他们专为我制作的窗花没有卖给别人,我也如约而来,此亦《左传》所谓“君子之言,信而有征”之古风也。

按照电话中的约定,每张窗花5元,共需付85元。我付老人200元,兼有拜年祝福之意。老人接过钱,很认真地装进上衣口袋并在外面按了按。见屋子墙上贴着《百子图》和福禄寿禧四条屏的年画,花花绿绿,画风童真,老人说是他画的。这才知道这位做木版窗花的老人,平时除了拓窗花、画窗花,也画年画,为寺院塑像、画壁画,而他的画作,也有富余时出售的,于是买了一套四条屏,200元,题材有教子图、观荷图、弹琴图等。老人想另外赠送一张,我没有同意。民间艺人出活不易,且年岁已高,作品料将越来越少,藏几种足矣,不能贪占。

收藏了窗花,我要求再看看木版原件。县老依言把我领到刚修好的一座新房中,新房正厅供着一尊观音,侧室相当于县老的工作室,桌案上摆着许多纸张和颜料。县老取出木版,云系梨木,有的传承百年了。乃一一拍照录之,后文详述。

当日未和县老长谈,拍照毕,略问感兴趣的问题二三,即驱车返城。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远在宋元时期就流传并逐渐成形,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

古人立春时节剪贴窗花,寓意迎接新春。绝大多数窗花是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此外,剪纸不仅可以作窗花,还用来招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

以雕版印刷的形式制作窗花,在中国北方地区已成为一门濒临失传的手艺。

与雕版文字相比,雕版窗花是雕版印刷技术与绘画的有机结合,题材更加广泛,表现形式更加活泼,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街子木版窗花据说有400余年的历史,一说可上溯至1700年前的东晋时期。

街子古镇的窗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年进入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窗花,哪怕是最穷的人,过年也要贴一幅两幅窗花,图个新春新气象,贴窗花于是成为盛大隆重的民俗活动。

著名诗人王若冰是街子镇王家山人,他说他小时候每年都跟上哥哥贴窗花,“那是一种特别让人激动的享受”,而他最初的美术教育,就是从那些栩栩如生的窗花上获得的。最早的窗花用“印板子”(也就是雕版)印,后来是手工画。至于窗花的来源,因为穷,很少的几张是在镇上买的,大部分是请村里一个瘸腿画匠画的。“我在那个瘸腿画匠家里见过木刻窗花印版,一个木板上有四个画面,也有六个或八个的。”目前街子镇还有健在的画师,比如有一位叫丁颖慧,他的父辈是画匠,他也是画匠,现在应该是快70岁的人了,还在画画,我们相约了以后去探访。

县璋老人生于1944年,属猴,76岁的他传承了祖辈的木版窗花手艺,是目前街子镇唯一的一位雕版窗花传承人。他保存的雕版是从曾祖父那一代传下来的,已经传了四五代人。县璋老人的太爷是一位泥塑艺人,曾给石门景区和周边寺庙塑佛像、画像,有功德,进入腊月就制作木版窗花在集市上卖。他的这一手艺自然而然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孙子,也就是县璋老人的祖父、父亲。20世纪50年代,每当长辈们制作窗花时,小县璋都会在一旁帮忙,长期的耳濡目染,使他掌握了制作木版窗花的技术,自幼便喜欢上了画画。

街子木版窗花首先要使用雕版拓印,在此基础上手工着色、加工。

雕版的制作非常复杂考究,版材要选用硬度好的梨木、核桃木等。为了使制作出的雕版不变形不开裂,并能够长期保存,需要将版材在温水中蒸煮多次,再放到背光的地方阴干,之后才能刻制。正因为准备版材不易,为节省起见,民间艺人有时也刻制双面雕版。

刻制雕版有严格的步骤,首先将版材打磨光滑,再将画稿拓于版材上,选择形状各异、功能有别的大小刻刀,把画面线条之外的空白部分一一剔除,谓之“打空”,使人物花鸟的线条在同一个平面凸起,和制作阳文印章的过程类似。能否使窗花形神兼备,功夫就在一厘一毫之间。拓印木版窗花时,墨汁要均匀地刷在雕版上,以保证线条清晰有力、色彩浓淡均匀,待完全晾干后便可手工着色。着色时,传统人物画的技法,在窗花上色中大有用武之地。

县璋老人保存下来的雕版数量并不多,共有6块,一部分正反两面雕刻,共17个图案,最古老的雕版由他曾祖父所刻,经岁月磨蚀,包浆醇厚。近年来,县老自己也创作了几种雕版,有的人物面部整体采用“打空”手法,拓印后仅存轮廓,后期二度创作时可使人物面部表情灵活变化。他同时还将小鸟、蝴蝶等装饰性图案直接刻在印版上,制作更方便省力。

“全家福”雕版是县瑄曾祖父刻的,舟船、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非常精细,是县老的压箱之宝。

“游西湖”取自秦腔戏剧中的一个经典场景,展现的是贾平章(贾似道)派人杀裴生(裴瑞卿)的场面。

《游西湖》是秦腔保留演出剧目。剧情为:南宋时,御史之女李慧娘与太学士裴瑞卿一见钟情,互托终身。权奸贾似道羡慕慧娘貌美,强纳为妾。李、裴西湖相遇,船头互诉衷肠,贾窥其情,盛怒回府,一剑刺杀慧娘;又命家奴骗裴过府设计害之。慧娘冤魂不散,怨气腾腾;九天玄女怜其不幸,差土地神赠阴阳宝扇与裴相会。慧娘魂返贾府,星夜救裴逃生,并严惩了奸相贾似道。

贾似道,因官至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相当于宰相),故曰贾平章。

“三闯辕门”雕版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刻的是《三国演义》的故事,人物有刘备、诸葛亮和张飞等。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神态安然,张飞则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惟妙惟肖,令人想起《三国演义》第一回中的情节:年已28岁的刘备看到刘焉为征讨黄巾军发布的招军榜文时,因感念自己的人生而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

“绑子上殿”窗花取自秦腔《打金枝》,画面是郭子仪绑了郭暧,向唐皇请罪。

故事梗概:唐肃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郭暧为妻。时值郭子仪花甲寿辰,子、婿纷纷前往拜寿,唯独升平公主不往,郭暧怒而回宫,打了公主。公主哭诉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皇明事理、顾大局,并加封郭暧。皇后劝婿责女,小夫妻消除怨气,和好如初。

“晋怀王”窗花,使人感受到了沙场秋点兵的气氛。

历史上至少有两个晋怀王,一个是明朝藩王晋王系(晋国)的朱表荣(1468—1493年),不过他27岁时薨,没有什么业绩,晋怀王是后世晋王追封的,况且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篡位后大力打压各地封王,因此,明朝后期的王爷大都只有爵位俸禄,没有实权,不值一提。此木版窗花上的晋怀王形象是西府秦腔传统剧目《蛟龙驹》中的主人公,晋代的怀王。这也是西府秦腔很多戏班的看家戏,陕西省艺术研究院藏有西府秦腔抄本。

故事梗概:晋成王崩,怀王篡位,囚皇后,搜杀太子。臣王尤妻与儿媳巧扮民妇,保太子出城,投子王勉所辖地避祸。事为奸臣皇甫石所察,捕太子等人解往京师。途中遇好汉刘勋得救,同于龙凤山聚义。王勉得番王进献之神马蛟龙驹,攻打京城,杀怀王,辅太子登基。

这一窗花使人联系到西府秦腔演员、陕西宝鸡人魏甲合(1894—1976年)扮演的晋怀王,他用“倒拉翎”“虎抱头”皱眉瞪眼的架势,把晋怀王的奸刁凶顽、穷凶极恶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武闹馆”窗花取自秦腔《玉虎坠》,也称“马武打馆”。马武先为义军首领,东汉时官居骑都尉。

故事梗概:西汉末年,马武揭竿起义,欲邀冯彦共举大事,冯不允。马武取王腾首级,悬于冯家门外,逼其造反。冯彦被收监,冯妻与其子田郎出逃,夜宿慈云庵中,巧遇王腾之女娟娟,遂与田郎订婚,并赠玉虎坠变卖救父。后冯妻与王娟娟往洛阳点炮告状,恰告于马武(时马武已归刘秀)堂下,说明前情,冤情始白,马武做媒田郎与王娟娟完婚。

窗花中马武脱戎装换微服,来到罗郡庄王腾家,王腾开门见其相貌凶煞、森森可怕,大呼:“哎呀我的天神呀!”马武说:“父母生就的异相,莫要胆怕。”马武求王腾劝冯上山聚义,不意为冯所拒,王腾出谋令马武寻一人头挂在冯家,逼其上山。马武急切间,无处寻头,竟将去而复返的王腾误杀,将头挂于冯门。

“徐懋公”窗花取自秦腔《斩单童》,内容来自《隋唐演义》。

这是一出非常有名的传统戏,讲述单童(单雄信)不愿投降唐童(李世民)被斩杀的故事。该剧为秦腔花脸唱腔,唱功并作,慷慨激昂之至。“秦腔慷慨悲壮之风,尽显此剧,无怪乎百年传唱,经久不衰,堪为经典。”

徐懋公是瓦岗寨的英雄,窗花中的徐懋公跨骏马,持马鞭弓弩,英姿勃发。县瑄老人说画面表现的是“徐懋公传信”的情节,至于传什么信,则不得而知,可对照《斩单童》情节理解。

……

总之,街子木版窗花的题材,有的是花鸟鱼虫、山水风景,单纯起装饰作用,体现了古镇人家的审美情趣;有的取材于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秦腔戏剧及民间故事、历史传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节义的价值观念;有的以农业农事为题材,寄托着吉祥喜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和万事兴的期望。

县老说,街子古镇当初只有父亲和叔叔两人会制作木版窗花,他们每年提前一个月便开始动手印制,腊月二十三至三十拿到集市去卖。他十二三岁起,就帮着父亲卖窗花,一对窗花1角钱,春节前能卖五六十元,足可贴补家用。当时生意非常好,卖得最快的时候,即便是边画边卖也赶不及,有些人买不到,甚至还需要提前预订。

目前,窗花市场式微,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几乎看不到贴窗花的人家。县璋老人守着老祖先传下的手艺聊以自娱自乐,他已有6年没有到街上卖过窗花了。

我国著名的木版年画有杨柳青、杨家埠、武强、朱仙镇、桃花坞、绵竹等。冯骥才先生说,木版年画包含3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分别是雕版印刷、拓印和扑灰。(《北京青年报》2014年3月14日)

拓印是印刷史上先于雕版的一种技艺。冯骥才先生介绍,四川绵竹年画使用的是拓印技艺,一般年画的雕版是阳刻,文字是反字;拓印的版是阴刻,文字是正字。一般年画印制是先在版上刷墨,后印在纸上;拓印年画的版不刷墨,先敷上纸,喷少量的水,用净毛刷将纸敷实(俗称掌纸),然后用拓包蘸墨一点点将画面拓印出来。

扑灰是山东高密使用的一种特殊技艺。冯骥才先生介绍,古代画工代代相传的最珍贵的东西是粉本,即单线白描的稿样,最初画在兽皮上,后改用绢或纸,使用时在粉本的线条上扎许多距离相等的针孔,洒上色粉,让色粉从针孔漏下来,使画样清晰地显现在画纸上,便可据稿作画。高密的扑灰就是这种古艺。

街子木版窗花使用印版制作年画的技术,则属于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是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印制于唐代咸通年间,文字精美,插图线条流畅纯熟。冯骥才先生介绍,一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使用雕版印制图书,后来的年画即胎息于此。近代以来,西方的石印术、铅印术传入,当今社会,彩色胶印技术得到推广,雕版印刷术遂被抛弃,中国木版年画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中的展示项目。现在,要想看到原汁原味活态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只能去木版年画作坊,那里至今依然使用着全套传统的手工雕版印刷的工具与技艺。

木版窗花是一种传承的技艺,画面终岁不改,手法始终不渝,表达着艺人们对祖传手艺的敬畏和崇敬。当然,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有所创新。但不论如何创新,木版窗花艺人也视祖传的古版如生命,决不轻易放弃。

街子木版窗花由于在拓印的基础上还需二度绘画创作,其形态与性质极其独特。这种窗花线条清朗、刀法考究、古雅迷人,虽然填色的技术差一些、稚嫩一些,但是天真浑厚、生机勃勃,很有草莽气。可以说是微缩版的中国传统文化密码、陇右古老民间美术的孑遗,标本价值非常高。

县瑄老人年事已高,近年来制作窗花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他最大的心愿是将手艺传给儿孙,让这门传统技艺可以代代相传、瓜瓞绵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窗花   木版   绵竹   天水   拓印   画匠   秦腔   年画   腊月   剪纸   技艺   手艺   线条   画面   老人   靳一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