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 国内能源转型驶上“快车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

当下,世界各地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给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作为一种综合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绩效的新型企业评价体系,ESG正在逐渐成为全球衡量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新标杆。

在这其中,ESG披露是展现企业ESG绩效的载体,但从目前相关数据分析来看,我国的ESG披露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据上市公司协会发布,2021年度我国A股共计4643家上市公司,其中仅1399家披露了ESG相关报告,披露率不足1/3,且披露质量差异较大。

其中,碳排放管理作为衡量高碳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表现也并不理想,在804家上市公司中,有192家企业披露了碳排放管理情况。从管理成效来看,仅有206家企业披露了碳排放强度。

“ESG披露,本质是企业的全面价值体现,即除财务绩效外,其非财务价值的评估。”毕马威中国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合伙人胡颖华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非财务价值的评估比财务价值评估更为难以统一标准,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管理模式其非财务风险/机遇都不相同,这也就造成了目前ESG披露的可比性比较差的原因。

ESG信息披露

从政策方面来看,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针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做出了具体部署。

而在其有关“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的表述中,特别提及要“完善绿色标准、绿色认证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开展绿色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形成全面系统的绿色标准体系。”

此外,于2022年2月8日正式生效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则第一次明确提出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要开展碳信息披露,并配套了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格式准则要求,规定了披露范围、披露内容和部分指标。

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推进ESG信息依法披露进程中仍面临着一定的制约因素。

“目前ESG理念在中小企业压力比较大的原因,是大量中小企业认为ESG只有风险和投入,没有机遇和产出。”胡颖华表示,以碳减排为例,大多数中小企业认为在碳减排过程中需要购买绿电等更贵的能源去替代现有传统能源,因此投入动机并不强烈。

胡颖华认为,随着ESG价值体现,如技术改进,生产节能精细化管理,市场逐渐会认识到ESG除了投入外,还有绩效产出。“并且随着诸如消费侧推动,人们会更愿意购买碳足迹低、对环境影响小的产品,从市场推动绿色产品的销售,这种情况在未来可望改善。”

而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进一步告诉记者,中小企业在做ESG投资方面肯定面临着一定的成本压力,因为ESG经常需要一定前期投资的,而且可能有些时候投资的量还不是很小,对中小企业来说成本压力偏大。

“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还是需要让企业通过ESG投资看到真正的财政回报”。康勇介绍称,毕马威每年会对全球1300多个CEO进行调查,2022年的报告中发现全球更多的CEO表示ESG的投资带来了财务上的回报,同时更多的CEO表示,通过ESG投资带来的财务回报比去年的比例是提升的。

而在推动ESG发展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胡颖华分析称,政府扮演监管的角色,负责统一ESG评估和评价规则,避免“洗绿”等行为;从市场角度,全面价值体现和绿色投资理念将引导ESG发展和实践,有效推动ESG发展;从社会角度,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理念将从消费侧和产品端推动ESG发展。

胡颖华告诉记者,ESG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非财务价值体系,当企业制定ESG战略规划并进一步制定行动计划付诸实施时,有多样化的实施途径。

“企业一方面需要将ESG与其他规划结合实施,例如ESG规划中的气候机遇纳入商业模式等综合考量,付诸实施;另一方面也要组建专门ESG委员会,跨部门推动ESG战略规划的实施,并推动ESG赋能各环节,将ESG战略规划结合业务和管理实施落地。”胡颖华说道。

能源政策

长期以来,新能源的经济刺激政策对于低碳进程所产生的影响一直是行业内密切关注的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多方了解到,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策支持在能源转型前期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但长期来看,仍需要市场发挥主导力量。

“在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期,投入成本还偏高的时候,监管驱动、政策支持非常有必要,而且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企业界、商业界、公众对这方面的重视。”

但长期来看,能源转型还是需要市场机制来运作。“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来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双碳’目标的达成。”康勇说道。

“新能源转型早期的成本通常偏高,例如早期光伏、风电的发电成本是传统火力发电的数倍。所以完全靠市场机制推进的话,新能源早期成本端、收益端可能并不完全匹配。但随着市场的发展,规模经济的出现会有效降低成本,这时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因此,康勇认为,早期的政策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政策支持,企业可能缺乏自发的动力来推进低碳转型。“加强对ESG报告的要求,提升ESG的标准,甚至未来所有的上市公司可能都要进行ESG信息的披露,这些都是监管驱动的体现。”

具体到细分场景,康勇举例称,储能是目前市场非常关注的领域,他也看好储能未来的发展,但目前储能有些细分赛道的商业模式还不是特别清晰,需要各界共同推动和支持。

“比如独立储能电站,我们看到至少2022年它的规划规模是远大于落地规模的。”康勇表示,这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独立储能电站投资方在计算项目投资回报率时,需要考虑补充费用、现货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些考虑因素受政策和市场变动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导致投资方建设动力不足,这也是目前独立储能电站需要更多政策支持的原因。

“长期来看,政策和市场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互动,这样才能实现整个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康勇总结道。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能源   快车道   新能源   绩效   上市公司   中小企业   成本   体系   目标   原因   财务   价值   政策   环境   社会   国内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