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 - 和《县委大院》编剧王小枪聊聊乡镇工作那些事儿

在多次采访中,编剧王小枪都提及,《县委大院》是他从业十几年来压力最大、难度最高、时间要求最紧的一个剧本。

编剧王小枪

《县委大院》将叙事镜头对准发展中的光明县,讲述了光明县县长、后来又担任县委书记的梅晓歌,面对县域发展中的各项难题,与县长艾鲜枝等同事一道探索,不断努力前行的故事。

剧中上百个人物形象,有省、市、县、乡镇、村的干部,有田间地头的老百姓,也有谙熟交际规则的企业家……上百个人物形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部展现当下基层干部县域治理工作状态的群像戏。

距离《县委大院》开播已过去1月有余,该剧也已于去年年底收官,但关于该剧的讨论一直持续着,剧中展现了基层治理所面对的繁忙琐碎,也刻画了县城生活的平凡朴实。开篇便将拆违、迁坟等诸多基层治理的难点一一铺陈开来,让年轻人认识“原来基层治理会有这些情况出现”,也让基层干部感慨“基层工作确实重要且不易”。

而将这部剧放置在王小枪的创作生涯中,该剧也是其对自身经验感受的再创造。今年1月中旬,记者与王小枪聊了聊创作背后的所思所想。

以下是对谈的内容:

基层治理,从陌生到熟知

南方+:您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说《县委大院》是您从业十几年来压力最大、难度最高、时间要求最紧的一个剧本,为什么这么说?

王小枪:因为此前我对基层干部这一群体并不熟悉。从编剧创作的角度上来讲,比如我写一群医生,我至少得知道他们在手术室里做手术的工作细节,在做手术时的状态是如何的。我之前从未在体制内工作过,也没有特别亲近的亲属是在县城里当基层干部,基本上这是一个陌生领域。

因此从创作角度上讲,这是比较“可怕”的,而且这部剧又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它不像谍战题材的剧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者通过合理想象来编织相关故事。基层干部就在大家身边,我至少得清楚这一群体每天工作在做些什么、在想写什么,而不能通过想象去虚构这一群体的工作、生活状态。

所以为创作剧本,我此前前往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生活体验了5个月。剧本题材类型的不同,可能体验生活的重要性也会有所不同。不过,至少《县委大院》的故事和题材决定创作者必须得体验相关的生活,否则难以完成这次创作。

南方+:您前往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体验生活近5个月,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有没有做采访调研笔记之类?

王小枪:在这5个月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会议,不管是农业的、工业的、防疫的、招商引资等有关会议,或者是县里平时的一些例会我都会列席参加。

不过,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往乡镇跑,期间做了很多笔记,同一个县里的不同乡镇都有所不同,有重点发展工业的,也有侧重于发展农业的,很有趣。

多维度描绘基层群像

南方+:在江西这5个月给您较大的体会是什么?在剧中有很大笔墨是写了农村干部的工作经验,这一部分有哪些情节是和您自己经历很相似的?

王小枪:我印象更深的有两点,第一是我发现乡镇干部年轻化,之前我也经常听到这个词,但没实际感受过。这次去了江西后我发现,不少乡镇干部都很年轻,“90后”的不少。

第二个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乡镇干部工作饱满的精神状态,让我感受到基层干部的干劲,当然这可能和刚才讲的乡镇干部年轻化有关系。就像王骁在剧中扮演的城关镇党委书记乔胜利,乔胜利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乡镇工作,无论是拆违还是其他事,都会找上他。

基层治理中有一句话叫“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意思是说省市上级发布的各种政策,最后都是由乡镇基层干部来传达、落实到每一个村民生活中,最终都会穿到乡镇基层干部这根“针”的“针眼”中去。

南方+:乡镇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更多面对的是农村老年人群体,部分年轻的基层干部可能和这些老人家在生活阅历上有较大的不同,会不会有这种情况?

王小枪:相对而言,我觉得县和乡村其实也是两种不同的工作生态,比如说村里面,基层干部和老人家或者百姓打交道时,需要更灵活地用“拉家常”的方式,而不是用一种很书面的语言去和老人家沟通。

南方+:剧中由张新成扮演的年轻干部林志为也有不少戏份,您是怎么想着在剧中加入这样一个角色?他在剧中的作用是什么?

王小枪:一开始就决定写林志为这样一个角色了,我希望观众能借助林志为这样一个职场新人的角色,像导游一样带领大家看看县委大院的人每天在做些什么,带领大家走进县委大院看看,然后再往里走,各个办公室的人都在忙些什么,以此拉近观众与故事之间的距离。

其实他也是我本人的一个视角,因为他第一天去上班的视角也是我第一天去江西体验基层生活的感受。一开始我也不懂,只有走近看才知道,原来县委的桌子是这样摆放的,文件夹都是蓝色、黑色的,原来大家在食堂吃饭时聊天的内容话题是这样的等等。

《县委大院》海报

故乡是创作上的心理支撑

南方+:能分享一下您的创作心得和方法吗?在这部剧的剧本创作上,有没有哪些遗憾?

王小枪:换位思考很重要,我把我当成林志为,他在上班第一天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有怎样的心态,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的一部分心态。我在创作中尽量去体验这些基层干部的心态,这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没有什么遗憾,但是如果在江西基层体验生活的时间能更长,那更好。

南方+:您在先前的采访说您的故乡山西定襄始终是您创作的源泉,故乡给您哪些创作灵感?

王小枪:故乡许多风物传统是我创作上的一个心理支撑。比如说电视剧《县委大院》里面,剧中光明县的支柱产业是法兰,其实法兰是源自于我老家山西定襄的一个支柱产业。我在定襄生活到20多岁才离开,还是有很深的感情,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其实在创作中也会不自觉带入一些。

南方+:当下如何把正剧、主旋律题材写好、制作好,让大家喜欢看?

王小枪:我个人认为创作者不应该被某一类题材固有的特征框柱,无论是描写基层干部还是其他行业的人群,本质上还是写关于人的故事。我更着重的是怎样去塑造一群有意思、生动的人物,去创作一些精彩的故事情节。

南方+:您觉得编剧在整个电视电影作品制作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王小枪:举例子说,比如像运动员的话,我们如果跑“4×100”米的接力赛,编剧是跑第一棒的,把这个速度启动,跑完了以后交给导演,第二棒导演跑完,第三棒交给演员,演员第三棒跑完就交给观众这样子。

南方+:您今年还有哪些创作计划吗?

王小枪:今年还会根据一部医疗题材的纪录片为蓝本,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另外,还有之前没完成的一个12集的反扒题材的短剧,我今年会将这两部作品完成。

【记者】杨琼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 杨琼

人世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大余县   定襄   县委   赣州市   大院   编剧   乡镇   工作   光明   江西   剧中   事儿   题材   剧本   基层   基层干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