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境内的32个姓氏源流考证

绥宁县,湘西南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隶属于湖南省宝庆邵阳市管辖。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绥宁县境内的32个姓氏源流考证》,根据1997年出版的《绥宁县志》记载,按照绥宁县境内各姓氏的族谱的记载,现将这32个姓氏按照进入绥宁县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列如下。欢迎熟悉绥宁县当地情况的朋友们补充雅正。

杨氏,唐代初期就是徽州豪族,这个大家族经历唐朝、五代十国一直到宋朝初年都很强盛而不衰,史书记载有近20名杨氏酋长先后散掌诚州、徽州以及十峒。绥宁县境内的《杨氏族谱》溯源到五代时的 杨再思 及其第三子 杨正修(后裔主要分布在绥宁的关峡一带和城步苗族自治县)和第六子 杨正绾(后裔主要分布在现在的东山一带)。二支杨姓后裔已经遍布全县,成为绥宁县境内最大姓氏。

周氏,绥宁境内的周氏分二支。一支为 周提聪,由靖州迁入绥宁东山定居(具体年份不详),后裔主要居住在现在的鹅公岭、东山等乡。另外一支为江西泰和县人 周试英,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奉命率领军队奔赴绥宁县辰溪(现在武阳镇一带)查勘荒田屯种,后来定居在这里,他的后裔主要居住在武阳镇。

李氏,有三支。一支为 李光兴,原籍为豫章(江西省)泰和。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光兴 携子赴楚南戍守,李光兴 长子定居在大坡头(现在会同县),次子定居在关峡苗族乡文家村境内),三子定居在黄羊坪(现在白玉乡境内)。另外二支李氏是元朝自豫章(江西)吉永迁居绥宁县城的 李化主 和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从南京迁入绥宁的 李浚沩。李氏现在已经分布到绥宁县的各个乡镇,以长铺、关峡、武阳、黄土矿最多。

龙氏,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到1085年),湖南安抚招讨使 龙禹官(河南汲县人),奉诏“镇南”,元祐二年(1087年)卒于任上。哲宗帝诏其子 龙宗麻 升任湖南宣抚处置副使,屯师渠阳军(现在的靖州一带)草荐寨,后来移到莳竹县(1103年改名绥宁县)东山,龙宗麻 在铁冲(现在东山侗族乡境内)安家。他的后裔现在主要居住在东山、鹅公岭、朝仪、蓝家等12个乡镇。

陈氏,豫章(江西省)泰和县人 陈伯万,唐末督兵进入湖南戍守,他的第十代孙 陈享 于宋绍兴四年(1134年)迁居绥宁县红岩,后来转到李熙桥陈家寨。后裔现在居住在李熙桥、盐井、黄土矿等10多个乡。

秦氏,迁居豫章(江西)泰和县的浙江人 秦仁义,宋绍兴八年(1138年)因为戍守落籍在绥宁县的东山白竹山。传到15代后,秦进英 迁居冻坡(现在双河苗族乡境内),秦再兴 迁居双梁湾(现在长铺苗族乡李家团村境内)。

黄氏,永福(现在福建省永泰县)人 黄龟年 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率师到渠阳(现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一带)戍守,后来定居。他的第五个儿子 黄秀鞭 游历绥宁县,落籍于武阳。后裔主要居住在武阳、盐井、东山、瓦屋塘等13个乡镇。

明氏,苏州人 明顺星 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年到1173年)随军征战,落籍于绥宁石碑之竹林凤山团。他的后裔主要居住在竹舟江苗族乡和双河苗族乡。

肖氏,豫章(江西)泰和人 肖明 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到1189年)避金乱落籍到武阳。他的后裔主要居住在武阳、金屋塘、梅坪、瓦屋塘、水口、白玉、关峡、枫木团等地。

于氏,河南汝宁府新蔡县人 于仲仁 ,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出任统领,镇守绥宁,辞官不返,择居于洛口山。他的后裔分布在李熙桥、双河、朝仪等地。

陆氏,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陆清浦 带着妻子和儿子由宝庆迁徙到绥宁的上二里(现在乐安铺苗族侗族乡一带)。后裔主要居住在乐安铺、联丰、双河、金屋塘等地。

莫氏,豫章(江西)泰和县知县 莫进溥 卸任后,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携妻儿避金乱进入绥宁县三都里(现在的李熙桥一带),定居于卯坪塘花台园。后裔居住在李熙桥和唐家坊一带。

游氏,豫章(江西)抚州府崇仁县人 游仲渝,于南宋淳祐年间(1241年到1252年)任绥宁县教谕,卸任后定居在都二里(现在的盐井乡一带)。传六代到 游有爵,生三子,一子迁鹅公岭。后裔主要居住在盐井、鹅公岭、枫香等地。

唐氏,南宋保祐五年(1257年),唐国栋 由靖州江东迁居绥宁的都二里七甲(现在盐井乡红岩)。他的后裔现在居住在唐家坊、盐井、桃坪、黄土矿等地。

袁氏,豫章(江西)人 袁广五郎之后裔 袁进现,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官任指挥,入绥宁坐镇。卸任后携妻儿落籍于大水白羊坪(现在的洞口县古楼乡),他的弟弟 袁进琦 落籍于唐家坊。后裔主要居住在黄土矿、瓦屋塘、金屋塘、梅坪、水口、在市、唐家坊等地。

朱氏,饶州(现在江西波阳县)人 朱海清之子(佚名),于宋代(年份不详)迁入绥宁县阳溪、瓮溪(现在东山侗族乡境内)落籍。后裔主要居住在东山、武阳、在市等地。

欧阳氏,豫章(江西)吉州(吉安)人 欧阳文明,于元朝大德年间(1297年到1307年)任靖州太守,卸任后落籍绥宁县。他的后裔居住在唐家坊、瓦屋塘、麻塘、枫木团等地。

苏氏,吴县(江苏省内)人 苏昌裕,元朝延祐七年(1320年)调任湖广行省武冈县主薄,任满以后适逢兵乱,难返家乡,于是携家眷到高坪(关峡苗族乡境内)定居。他的后裔居住在关峡、长铺等地。

匡氏,豫章(江西)泰和县三都塘人 匡公良、匡公清、匡公节 三兄弟,于元顺帝至元年间(1335年到1340年)辗转绥宁都二里渡头坪(现在的盐井乡境内)落籍求业。后裔主要居住在盐井一带。

侯氏,元朝末年,祖籍南京的 侯仲贵 有辰州东郊迁入绥宁县田木舟(年份不详)。后裔现在居住在鹅公岭、水口、麻塘、盐井等地。

关于绥宁县境内各姓氏源流的其他信息,建议大家找笔者分享一下《绥宁县志》。这版《绥宁县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97年由官方统一编撰的第一版《绥宁县志》,里面收集和整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包括很难得的历史图表。《绥宁县志》是研究绥宁历史和了解绥宁人性格特点的百科全书,对绥宁感兴趣的朋友很值得仔细阅读。

笔者有《绥宁县志》可以分享给大家

陶氏,祖籍江南当涂(现在安徽省当涂)的 陶清奇 随父亲当兵,在贵州的时候生了三个儿子,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到1398年)先后迁居绥宁都一里(李熙桥一带)、武阳里(白玉乡)、扶二里(现在瓦屋塘、水口一带)。他们的后裔居住在李熙桥、水口、麻塘等地。

傅氏,南京宿县人 傅友德,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到(1398年)带着儿子 傅惟椿 从征,落籍武冈岩山(现在洞口县境内),辗转迁居绥宁武阳里(现在白玉乡,迁居年份不详)。后裔居住在白玉、李熙桥、盐井等地。

刘氏,有二支。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刘化海之妻带着儿子 刘光荣、刘光华由武冈县迁居黄土矿。永乐二年,祖籍豫章(江西)泰和县的 刘** 由武冈牛栏山(现在洞口县境内)迁徙到绥宁扶二里(现在瓦屋塘和金屋塘乡一带)。二支刘氏后裔散居全县,尤以金屋塘、瓦屋塘、黄土矿、武阳、长铺等地最多。

蓝氏,豫章(江西)泰和县人 蓝文思,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到1456年)迁徙绥宁县青坡里蓝家坪(现在麻塘苗族乡境内)。后裔主要居住在联民、麻塘一带。

彭氏,豫章(江西)莲花县人 彭重八,好游山水,于明朝天顺年间(1457年到1464年)迁徙到绥宁县。后裔居住在黄土矿、瓦屋塘、水口、麻塘、盐井、武阳等地。

石氏,豫章(江西)泰和县人 石仕明 在云南为管,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到1487年)卸任归里,路经绥宁,见山水秀丽,遂定居于岳二里(现在桃坪一带)栗木田。后裔主要居住在盐井一带。

钱氏,豫章(江西)临口府新喻县人 钱玉山,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到1619年)迁徙绥宁。后裔居住在乐安铺、蓝家一带。

丰氏,豫章(江西)丰城人 丰宽一、丰宽二、丰宽三,于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由靖州西关打油街迁徙到绥宁城西大冻翁溪落籍。后裔定居在市、枫香、双河一带。

葛氏,祖籍浙江杭州海宁县的 葛政 在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由靖州迁徙到绥宁县东二里瓦窑塘(现在的乐安铺苗族侗族乡瓦窑村)定居。后裔居住在乐安铺一带。

吴氏,明朝 吴亮 后裔有一支(佚名)由靖州贯头迁居绥宁县南部(时间不详)。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他的后裔 吴正爵 由大团迁徙到岳二里(现在金屋塘乡和瓦屋塘一带)小坪溪。此后,子孙分布于东山、鹅公岭、金屋塘、水口等地。

蒙氏,山东登州府海州(现在江苏连云港)人 蒙万户,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到1162年)领兵赴楚,落籍渠阳贯堡(靖州苗族侗族县境内),后辗转迁居绥宁(年份不详)。后裔主要居住在东山、蓝家、鹅公岭一带。

向氏,豫章(江西)新建县人 向文皋 在南宋隆兴年间(1163年到1164年)任辰阳(现在辰溪县西南)太守。传到 向通江 ,迁到绥宁岳溪(黄土矿一带)香山坡(年份不详)。后裔主要居住在桃坪、盐井、黄土矿一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绥宁县   豫章   水口   苗族   境内   东山   绥宁   盐井   源流   江西   后裔   姓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