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是怎样炼成的?《易》风天下16

一个人,首要的是生存。命都没了,其他的还有什么意义?其次是繁衍。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想将家庭、家族维持下去,子息繁衍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子息,便要培养好。因为一个败家子足以毁了整个家。

太子难,好太子难

一个国家,首要的同样是生存。为了生存,国家可以付出任何代价。生存问题解决后,太子(即储君)的培养便被提到极重要的地位。皇帝终究会死去,继位的太子能否接过重担?这就需要对太子进行培养。

石敬瑭的继位人石重贵和崇祯帝便是最明显的反面例子。因为两人没经过培养阶段,又是年幼登基,手里既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也没有一套为他所用的班子作助手,所以两人一继位,短时间内就被朝臣左右,施政不是太急就是太缓,在朝政混乱的同时国势也就不可挽回。

崇祯帝是一个悲剧

因此,太子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培养好太子,需要皇帝、太子、师傅三方面的努力。而具体的培养过程,可从《周易-太子篇》(3-12卦)中得到答案。

1、定位之初,分封羽翼

太子初立,虽如草木萌芽,生机勃勃,但成长的过程也是充满艰辛的,所以应给予适当的扶持。不要希望刚立的太子能干什么,派出有力的人才辅助其成长才是最适合的。

从小到大,太子的成长需要多方的努力

2、启蒙教育,启而明之

太子幼小,幼稚蒙昧。君主、师傅有教育太子的责任,蒙昧的太子也有积极求学的义务。

启童之蒙,授童之识

3、太子待位,诚而和之。

对太子而言,前路雨水连绵,行进不易。因此应沉着冷静,满怀信心等待,一定能有所收获。

在等待中成长

4、与人争讼,虽胜犹败

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与别人的争执。太子必须深自反省,对争讼可能引来的祸患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负气地注重一时的胜负,能退让时便退让,因为一时的争讼胜负对太子没有实际意义——胜无功,败有过。能够做到这一点,众人会对太子有进一步的认识和评价。

身居高处的太子与人争斗是愚蠢的

5、治府如师,锻炼队伍

承袭大业,这是太子的本职。但没有足够的领导才能,是做不好太子的。太子应尽早适当作为总指挥的角色,锻炼自身的领导才能。

自己的队伍都管不好,怎么治理国家?

6、相亲相善,精诚团结

作为太子,应对辅助自己的团体相亲相善,形成精诚团结的局面。这样的话,对自己不服的势力也会主动来投。否则自身阵营不和,没有更多的势力来投,局势将变得凶险。

团结是团队得以维持的关键

7、积蓄力量,蛰伏待发

太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急于进入权力核心,而应当作好各方面的准备,积蓄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当自身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可而止,过分贪婪只会招致无穷的祸患。

不要心急,皇位是你的

8、冒犯君威,平和应对

太子触犯了君主的权威,只要量力守分,适时退让,那么国君会采取宽容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国君来说,太子的冒犯要给予恰当的处理。不恰当的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小老虎踩了大老虎的尾巴,其实不用太过惊慌

9、高层稳定,同心协力

国君老病将逝。太子从小到大,终于成长到了接班的时刻。然而行百里者九十半,接位前夜,稳定为上,尤其要处理好与国之高层的关系,让一众高层不成为阻力,才能避免的接位之初的混乱。

稳定的朝廷格局是太子继位的坚实保证

10、上下闭塞,变生肘腋

在接位前夕,由于小人从中作梗,太子与国君的沟通不灵,以致误会渐生,将引发严重后果。

小人虽小,却能坏事

太子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教育,不仅要教太子各方面知识,更要教治国常识。其次是班底(助手)的形成。国君要给太子配备成套人马,让太子接班后有成熟的、可信任的人手。再次是磨炼。太子不仅要逐步接触政事,还要找造自己的班底。要注意的是,在磨炼过程中,太子要以稳为主,不要过于心急,甚至触碰国君的权威。同时,国君也要对太子持宽容的态度,给予适度支持。最后,在接班前夕,太子既要与朝中各大势力处理好关系,减少接班的助力,更要时刻注意小人的从中作梗。

其实,儿女的成长过程与太子的成长过程是极其相似的。只是现在的父母过分注重教育,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以致于儿女大了之后除了课本的知识,其他的全要从头开始。这是培养儿女的误区啊!

高分低能的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国君   崇祯   太子   从中作梗   精诚团结   祸患   蒙昧   小人   儿女   势力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