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夺位之后,如何对待柴荣的几个儿子?说出来别不信

谈到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不得不提到柴荣,两人曾是君臣关系,赵匡胤早期受到柴荣、郭威父子二人提携,担任大将军之位。由于柴荣的前三个儿子已被后汉隐帝杀掉,所以其去世之后,将帝位传给自己年幼的四儿子柴宗训,称周恭帝。除周恭帝外,柴荣还留下了三个儿子。

历代亡国皇帝大多都有着凄惨的下场,甚至包括其整个皇室宗族都会被诛灭,因为只有这样,开国新君才能避免复国反叛,建立新政权。那么赵匡胤夺位之后,又是如何对待柴荣的几个儿子呢?

一、陈桥兵变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去世,将皇位传给幼子柴宗训,由符太后符茗垂帘听政。周世宗遗诏命赵匡胤前往宋州赴任,保地方平安;韩通升官,担任辅政大臣,统领皇城汴京军务。韩通虽对周王室忠心耿耿,但是其心胸狭隘,一直对赵匡胤心怀不满。

小皇帝继位后,政局不稳,加上辽军入侵,主政的符太后听闻乱了手脚。手握兵权的韩通思索后,认为只有赵匡胤率军出征能抵外敌,但是韩赵两家积怨已久,心有不甘,不忍将兵权交给赵匡胤。韩通的儿子韩珪劝谏父亲应以大局为重,韩通这才向太后举荐了赵匡胤。

韩通一直对赵匡胤心怀不满,想借赵匡胤此次出兵的机会将其杀掉,于是在朝中散布谣言,声称赵匡胤意欲谋反。而此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也认为二哥手握兵权发动兵变的时机已经成熟,便趁谣言之势进一步助推,用计使得太后娘娘深信赵匡胤谋反。

符太后听闻此事,便下懿旨杀掉赵匡胤,并将追随他的士兵就地活埋。此时,赵匡胤已率军行至陈桥驿。太后的这一懿旨彻底引起了士兵不满,士兵随即高呼反了,纷纷跪下高呼:陛下万岁,万万岁,赵匡胤当场被拥立为皇帝。

据史料记载,赵匡胤本无意谋反,但是迫于士兵拥护的压力及民心所向,才迫不得已黄袍加身。他黄袍加身并和士兵约法三章:第一、不得欺凌谋杀小皇帝和太后;第二,不得凌辱朝中大臣;第三,班师回城不得侵略朝廷库府,不得大开杀戒扰乱百姓。

就这样,赵匡胤与士兵达成一致,兵不刃血,成功发动了陈桥兵变。对比历史上多次的兵变,赵匡胤此次的温和的兵变被后人赞颂不是无道理,尤其是在五代十国的乱世,能够减轻战争为百姓带来的疾苦,实属不易。

二、周宋禅让

公元960年,成功发动陈桥兵变的赵匡胤班师回朝。年幼的柴宗训皇帝以定国为民之念,将帝位禅让于赵匡胤。赵匡胤封符氏为周太后,封小皇帝柴宗训为朕王,分配至西京洛阳行宫起居。

公元962年,柴宗训被贬至湖北房县。但是赵匡胤本深明大义、宅心仁厚,加上其自知黄袍加身似乎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未对柴宗训开杀戒,而是制作誓书铁券,由符氏周太后和柴宗训世代相传,保柴氏一族平安富贵。

柴宗训在房县生活10余年,于公元973年逝世,年仅20岁,至于柴宗训的死因,史无记载、无从考证。赵匡胤听闻柴宗训逝世的消息后,十日未上早朝,穿素衣,停止一切宫中娱乐活动,对恭皇帝表示哀思。

柴宗训去世之后他的长子被封为郑国公,从此该官位世代世袭。坊间相传,柴宗训后代为躲避祸患,迁居到福建定居,并改姓林,此段历史无从考证。总之,相比于其他末代皇帝,柴宗训在赵匡胤的庇护下算得了善终。

三、三个小儿子

柴荣四子周恭帝算得了善终,那么柴荣的其他三个小儿子怎么样了呢?根据史料记载,五子柴熙让在周恭帝柴宗训继位后,被封为曹王,但在赵匡胤陈桥兵变成功后,不知所踪。

据北宋诗人王巩记载,赵匡胤夺位后初次进宫,嫔妃宫人前来参拜,其中有两个宫人抱着两个婴儿参拜,经过询问得知,这两个婴儿正是柴荣的六子柴熙谨、七子柴熙诲。

赵匡胤向身边的臣子询问这两个婴儿该如何处置,赵普等人建议除掉两个婴儿,而潘美和卢琰元帅则一言未发。赵匡胤回头询问潘美,潘美不敢作答。随后赵匡胤表示自己从柴家手中夺得天下,现在要杀死他的孩子于心不忍呀。

潘美看到了赵匡胤仁厚的态度,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他说:微臣很矛盾呀,微臣和陛下曾都是周世宗柴荣的臣子,受柴家恩惠,如果杀掉两个孩子,对不起死去的周世宗;如果劝说陛下别杀两个孩子,恐怕又对不起陛下呀。

赵匡胤看到潘美同样仁慈的态度,便将六子柴熙谨送给潘美抚养,从此不再过问。但是赵匡胤表示潘美与柴熙谨只能是叔侄关系,而非父子关系。后来柴熙谨改名潘惟吉,长大后做了刺史。

赵匡胤将柴荣的七子柴熙诲送给卢琰元帅抚养,并改名为卢璇。据史料记载卢璇武艺超穷,被授予殿前指挥使之职,三年后升武烈侯。卢琰还将自己的女儿卢锦许配给卢璇,其儿子卢可后任宋吏部尚书,子嗣绵延。

四、赵匡胤祖训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赵匡胤建立“誓碑”留下两条祖训,其一是便是善待柴氏一族,及时他们做了错事也不能以刑律处罚,如果真的做了谋逆之事,处罚止于狱中自尽,不得连坐诛杀九族。其二便是不得杀害文人士官。

据史料记载,宋太祖留下的两条祖训受宋后代皇帝诵读于心,若有违背祖训,赵氏子孙一定会受到天罚。由此可见,赵匡胤也是心怀感激之人,他年轻时受柴家提携,又从柴家手中夺得天下,自知惭愧。

五、总结

对于宋太祖赵匡胤的评说,后世评论褒贬不一,甚至有人猜测其未真正善待柴氏后代。试想一下,倘若赵匡胤没有黄袍加身,天下又会落入谁之手呢?柴氏一族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恐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民不聊生。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五代十国,战乱不断,山匪横行,草菅人命,赵匡胤出于这乱世,平定天下是一种必然。反观历代朝代更替,几乎都沾满旧王朝的鲜血,而赵匡胤尽己之力保全亡朝后代,最大程度避免杀戮给百姓造成伤害,从这一点来看,确是开国皇帝中的一股清流,值得后人歌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房县   黄袍加身   儿子   兵变   陛下   太后   史料   公元   士兵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