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称没有穷人的朝代,是如何建立的?

王莽/文中图片均源于网络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出现了很多朝代。它们有的能攘外安内,有的要屈辱求存,有的屹立几百年,有的在风雨飘摇中仅存几载。


但是不论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在时代背景下都难以做到国富民昌。即便历代有不少中兴之主,他们文治武功都很卓越,也不会做到“没有穷人”的程度。那么这个称呼是对哪一个朝代而言的呢?


这个朝代只经历了一位皇帝,不过却有一番超越时代的作为。他将土地收为国有,然后均匀分给平民,把一些事关民生的盐、酒、铁、铸钱、山林川泽等行业收为国有管理。他下令禁止奴婢买卖,改变了币制。


他信奉儒家思想,虽说一系列政策都是为了人民,但是想法太过超前,推行时选择强制手段也不合时宜,引起了很多人反对。甚至一些错误政策还激发了边境冲突,数十万大军困于边疆,耗费了大量物力财力。这个朝代最终在战乱中覆灭了,皇帝在位16年,最终死在乱军之中。


这个朝代被称为新代。时间夹在西汉和东汉之间,开国皇帝王莽,史称“王莽篡汉”。


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 ——《汉书》 ​


王莽其人


虽然朝代寿命不长,但王莽此人还是非常谦恭的。在年轻时,他就为人简朴,礼贤下士,这在当时的王家来说是个另类。因为彼时王家仗着背景势力,嚣张跋扈,沉迷享受,还喜欢去攀比谁更富有。在这样糜烂的环境下,王莽竟然出淤泥而不染,不仅无心奢靡,还饱读诗书。不得不让人佩服。


王莽生于外戚家族,其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所以王家的势力强大,在当时是最显贵的家族。王家不少人都在宫中担任要职,前后有九人被封侯。王莽从小失去父兄,是被叔父们养大的。


他孝顺母亲和嫂子,平日里还照顾兄长留下的孩子,对于叔叔伯伯们的侍奉也很周到。并且喜欢广交贤友,十分尊重有才能的人。这在时人眼里是王家的一个另类。他的好名声逐渐远播,成为当地人尽皆知的贤人。


崛起得势


王莽生命的拐点在公元前22年,他24岁时,入中枢任职。他办事认真,对人恭敬,加上叔父助力——找皇帝把自己的部分封地分给王莽,他渐渐站稳脚跟。此时朝中一些与王莽相识的大臣也向皇帝举荐,认为他是个人才。王莽的伯父王凤去世前,还专门叮嘱皇后好好照顾王莽。有了众多关照,王莽的官职步步高升,30岁就当上新都侯。


当然在如此令人眼红的位置,王莽也难免遇到对手。王太后的侄子淳于长,善于阿谀奉承,私下曾为汉成帝办了不少烦事,受到皇帝信任,成为了九卿之一。


两人都盯上了大司马一职。此时大司马还是王根,不过他年事已高,已经准备从大司马卸任了。于是两人开始明争暗斗。


王莽在做官时,非常注重和百姓的关系,不仅不摆官架子,还常常接济穷人,在当地的名声极好,所以王莽没有什么劣迹可以被找出来。而淳于长则相反,仗着自己的地位曾做了不少坏事,甚至还和前任皇后私通过。


野心勃勃


进入官场后王莽变圆滑了,他把收集到的罪证交给王根,王根看后非常生气,直接禀明了太后,于是淳于长被抓走,调查清楚后杀了。


在王莽38岁时,得到叔父举荐和太后赏识,他顺利坐上了大司马的位置。


此时他的野心虽未显露出来,却已经开始蓄谋篡位了。他更加体恤民情,收买人心。后来为了独揽大权,毒杀儿子,并趁机灭了一系列朝中政敌。


汉平帝病死后,王莽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立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即孺子,自己坐上了“假皇帝”的位置。


改朝换代


王莽终于揽下大权,不过此时一些刘姓势力妄图夺回刘氏的社稷,都被王莽收拾。直到反叛的人越来越多,他才开始安抚叛军,说自己并不想当皇帝,只是现在皇帝还没法当政,等年龄一到,自己就退位。众人并没有摸清王莽此时假仁假义的面目,趁着这些叛军纠结之时,王莽派军队把他们暗中剿灭了。


于是一个新的朝代就出现,王莽成为新始祖,改国号为“新”。


王莽为改变西汉末期的颓败局面,拉拢百姓,出台了一系列超前的政策,志在拉低人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要开辟一个“没有穷人”的昌盛王朝。但是这触碰了贵族豪强的利益,最终引起大乱,更始军攻入皇宫,王莽被乱军杀死。


———————————

新代在建立十几载之后便倒下了,“没有穷人”的目标终究难以实现。不过这样超前的思想,倒是在两千多年后带给了人们奇妙的思考——王莽会不会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的?虽然脑洞大了点,也是个不错的谈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王莽   朝代   穷人   外戚   叛军   叔父   超前   皇后   皇帝   大司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