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翻车的焦虑:信专家不可靠,不信专家又信谁?

2022年,堪称是专家陨落元年,往年虽有专家翻车却远不及2022年各方面专家的集体公信力下降,以致于专家彻头彻尾成了砖家,甚至连专家自己都开始自嘲。

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发文说:2022,是专家们声誉破产的一年!

马老师说,以前可能大家觉得经济学家不靠谱,现在大家突然发现,医学专家更不靠谱!!

因为,一个要钱,一个要命!!

曾几何时,专家是一个引导国家和人民前进的群体,只是在当下,专家已经没有了任何公信力,这在我看来很危险!

专家的公信力下降实际上对于群众而言是存在焦虑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以往我们都是跟着专家学者的论调走,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信任专家,原因也无他,除了相信专家,我们别无他法!

只是2022年,让一切都变了!

经济学家我们就不说了,大抵是谈到发展经济,那便是除了谈房地产啥也不会,而且你谈就谈吧,说的还不一致,况且房地产市场本身就摆在那,又有什么讨论价值呢?其次,关于复苏经济,那便是带动消费,这种话要专家说吗?傻子都知道消费会复苏经济,可是钱从哪里来?

也正是如此,经济学家成了名誉扫地的第一波专家!紧接着,由于疫情政策的改变,医学专家也开始丢失公信力了!

钟老也在网络的调侃中成为了老钟,而那些蹭热度的专家更是说出了一些废话,诸如“能不感染就不感染,能晚感染就晚感染”这样的论调有任何意义吗?显然没有!

事实上,这样的事件多了,专家的公信力只会越来越低,而群众的焦虑也就只会越来越多,到最后恐怕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就需要引起整个社会群体的反思!

一方面,对于专家层面来说,废话、套话、没有意义的话要少说,而那些专业术语也最好说一些群众能听懂的话。

我们就以医学专家陨落的新冠疫情为例,放开时专家说的是90%以上为无症状,现实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大多数都有症状,也正是于此,大家对于医学专家开始了口诛笔伐。

可事实上呢?新冠疫情按标准说法是肺炎,如果说按照没有肺炎就是无症状的标准来看,专家并没有说错,据统计,肺部有症状的概率约为7%,也就是从科学角度来说,专家没有说谎。

只是,群众显然不懂所谓的术语,因为我们大都不是医学专业从业者,我们认为的无症状那就是一点事也没有,也正是这样的认知差造就了专家的陨落!

也正是如此啊,我们在某些方面也应该反思,专家或许只是不接地气,可是接踵而至的嘲讽会不会让那仅有的、为数不多的敢说实话、会说接地气的话的专家失声呢?

这一点我们也需要反思!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专家靠不住,只是不信专家我们又能信谁?即便你的身体不会骗你,你知道你病了,可是治病的不还是专家吗?

而如果我们把这个病上升到国家层面,那么便更是细思极恐!

事实上,如果一个社会让躺平、内卷、负面情绪、消极思想、胡喷企业家、诋毁专家、制造阶层矛盾、制造各种对立情绪、制造信任信用危机、高级黑带一群低级红扰乱社会舆论氛围、播撒焦虑情绪,只有破坏性、没有一丁点建设性的声音占据主流舆论,谣言惑众,让民众特别是年轻人长期笼罩在负面阴暗灰暗消极的舆论声音侵泡之中,整个民众的意志情绪就会消沉低落下去,这才是社会的一大隐患!

而这一点在当下恐怕已经存在了,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能过多的苛责民众,因为有些“专家”自己就是通过散布负面情绪、甚至妖言惑众来从中得利!

关于灵活就业,可以把多余的房子租出去,用私家车跑滴滴;关于低收入,年轻人就该低收入,不然就没有奋斗的动力;关于内卷,可以适当给90后00后增加工作强度……

这样的话都是出自专家之口,民众反驳又有何不可?

专家尚且如此,民众又该如何?

事实上,我们本质已经从信专家的焦虑中走了出来,只是我们又陷入了新的焦虑,那便是专家靠不住我们该信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焦虑   专家   翻车   这一点   公信力   论调   低收入   肺炎   疫情   经济学家   负面   民众   医学专家   事实上   情绪   群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