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历史人物:郭松龄差点改写东北的历史


郭松龄,字茂宸,是奉系军阀中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因其生活朴素,平日里爱穿布军服----布军服除了奉军普通士兵穿,就是白俄士兵穿,加上郭松岭身材魁梧,穿上布军服后像白俄士兵一般高大威猛,故人送外号“郭鬼子”。

郭松岭曾在陆军讲武堂担任教官,张学良为讲武堂学员。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郭张二人政见相投,郭既具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又有强烈的爱国忧民思想,张学良对郭松龄极为赞赏,二人成为莫逆之交。由于张学良在张作霖面前多次举荐郭松龄,郭松龄扶摇直上,平步青云。后来在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表现出了极为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东北军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大获全胜,一雪前耻。郭松龄受到了张作霖的表彰,可谓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由于郭松龄不赞成内战,反对东北军入关,与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从日本军官学校毕业的将领)政见不合,矛盾日益加深,加上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虽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无任何封赏,致使郭松龄与冯玉祥、李景林秘密达成协议订立三角同盟,联合反奉。

1925年11月24日,郭松龄发出讨伐张作霖的通电,提出了三大主张: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祸国亲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罪魁祸首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由于郭松龄领导的第三军属东北的精锐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郭松龄善于用兵,其率领的7万大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郭松龄突然起兵倒戈反奉,打了张作霖一个措手不及,仅五天的时间,郭松龄的军队便拿下了山海关,随后便一路高歌猛进,直逼张作霖的大本营沈阳,由于张作霖手上已无兵可用,张已陷入绝望,收拾好了贵重财物,准备弃城而逃。

然而,让郭松龄始料未及,由于冯玉祥和李景林各怀鬼胎,三角同盟发生内讧,双方军队互相攻击,致使郭松龄孤军深入,没有外援。后来,张作霖与日本政府秘密签订了协议,日本派出关东军起兵公然干涉。最终,郭松龄在奉军和日本关东军的联合夹下兵败将亡,而迎接他的便是与夫人被俘后就地枪决、曝尸三日的悲惨结局。

如果不是冯玉祥和李景林的内讧,或许郭松龄能够拿下沈阳,郭松龄将是新的东北王,东北的历史因此会改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关东军   山海关   东北军   政见   短评   军服   内讧   历史人物   日本   内战   将领   士兵   历史   郭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