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先秦讲究沐浴,古人如何做到洗涤心灵?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洗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在古代,洗澡是一件严肃且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事。

古称洗澡为沐浴,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浴室”一词,代表当时的人们关注着几层衣服下的皮肤是否洁净。

而这种关注,又与自然和天神相关联,呈现出先秦时期独特的沐浴文化。既是文化,必定对当下的洗浴行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洗礼灵魂、涤荡邪恶,先秦人们的沐浴表现

早在三、四千前,殷商时期的龟甲上就有“浴”、“澡”、“洗”等原始象形文字的记载。

这一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也有“沐浴”的记载。但此时的沐浴字二字所代表的意思是分开。即“沐”是洗发;“浴”是洗澡。

商朝时已经有了专门沐浴的器具,这表示先民们开始重视沐浴,由原始的室外冲洗变成了室内精洗。

到了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用来沐浴的礼仪。此时沐浴现象已趋于寻常,随着先民们对沐浴的了解,沐浴一事不再是简单的洁身净体,而把它看作隆重礼仪的先奏。

比如,每逢祀神祭祖,必定先沐浴净身,这样才能以干净的身体接触先祖“灵魂”,表现出对先祖的尊敬。

在西周时,斋戒沐浴更是祭祀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专职官员负责监督。在祭祀之前,要先行斋戒,整洁身心,以示虔敬。

这一历史时期,沐浴对人们的行为有一定约束力。夫妻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早起沐浴吏衣。同时,夫妇之间不能共用一个浴室,得分开进行沐浴。

礼节规定,晚辈每五天烧一次温水给父母洗澡,每三天烧一次温水给父母洗头。不仅如此,如果发现父母脸上有污秽,子女要用淘米水为父母擦拭干净。

同样,如果父母脚上有污泥,子女需端上一盆温水,给父母洗脚。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沐浴同样是很重要的礼仪。《礼仪·聘礼》记载:

“管子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可见,管子待客时,需安排好客人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

由此可见,中国是个讲究洗澡沐浴的古国。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了“沐浴”的记载。

直至今日,洗澡沐浴一事依然受到重视,但与今人追求的心身舒畅相比,先秦时期的沐浴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程序完备、神圣庄严,先秦沐浴之特点

先秦时期的沐浴深入到社会后,逐渐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很多的场合性。这些场合包括政治、斋戒、宗教和礼仪方面。这些不同场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通过沐浴,使人们身心洁净,显示着人们追求圣洁的心理。

如在政治场合,《论语·宪问》载:

“孔子沐浴而朝。”

是说孔子沐浴后朝见鲁哀公,以示尊敬。

二是沐浴的丰富性和完备性。从沐浴的场地来看,有单人浴,如《周礼·宫人》中宫人负责国王的沐浴,显然有专用的浴池。

也有多人浴,如《楚辞·少司令》载:

“与女沐兮咸池”。

从沐浴的程序来看,《礼记·玉藻》载:

“浴用二巾,上絺下绤。出杆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曦身,乃屡,进饮。”

意思是说,沐浴时用两条澡巾:洗上身用细葛布巾,洗下身用粗葛布巾。

出了浴盆,站在蒯草席上,先用热水冲洗脚底的污泥,然后站到干净的蒲席上,穿上布衣,擦干身体穿上鞋,才能饮酒。

从沐浴的原料来看,基本的是沐浴用水。有的是直接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有的要用热水。水中或添加粱,或添加香薰草药,或添加兰花。

《大戴礼记·夏小正》载:

“五月……蓄兰,为沐浴也。”

这就是古人“兰汤沐浴”的文化习俗。不仅如此,古人还认识到,某些物品用于沐浴中,可以增强沐浴的有效功能或者保健功能。

《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钱来山下产有“洗石”,郭璞曰:

“澡洗可以体去垢”

这是一种洗澡时可以用以擦身去垢的石块。该经又说竹山有一种植物,名叫黄 ,其紫红色的果实可以用来洗澡用。拿它来洗澡可以消除疥疮,又可以用来消除肿瘤。

从这些记载来看,先秦时期的沐浴已经相当成熟,其丰富程度和完备程度都是很高的。

这与现代洗澡时讲究的热水沐浴和使用各种各样的沐浴露很相似。

三是沐浴的神圣性和追忆性。沐浴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但是人们已经能够将这种日常行为延伸开来,寄托着某种希望,折射出特定的神圣色彩。

《礼记·檀弓》载:春秋时卫大夫石骀仲的仆人说:

“沐浴佩玉,则兆。”

把沐浴时佩带玉块看作是吉祥的征兆。

除此之外,先祖或者始祖沐浴的地方成立后人值得追忆的地方。如《山海经·大荒南经》载:

“从渊,舜之所浴也。”

由此可见,先秦时期的人们对于沐浴已经有一套完备的程序,且注重身心合一,庄严又神圣。

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得沐浴上升到文化层面,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继而影响着后世。

礼仪规范、文化渗透,富有内涵的先秦沐浴

早在先秦时期,先民们就注意到了养生的重要性,而沐浴,就是先秦时期人们用来养生的首选。这一时期,养生即为养神。《史记》载:

“天人合一、物我相融。”

这是沐浴就能达到的养神状态。因此,沐浴养生逐渐演变成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沐浴养生,源远流传。沐浴男女有别,这是伦理。祀神祭祖之前要沐浴,表示法净虔诚。孔夫子沐浴而朝,以示对天子的尊重。由此看来,沐浴不单纯是私事,或与他人无关的行为。

沐浴涉及到了人与人的关系,甚至人与神的关系。因此,沐浴不仅仅是洁身净体,更是洗净心灵,是人与人相处所必要的一种礼仪。

由此,沐浴必须上升到文化层面来理喻。这就代表着,先秦沐浴礼仪中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是礼仪形式和精神原则相互融合,奠定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主基调。

先秦时期的礼繁琐复杂,包含两层释义,即抽象的精神原则和具体的礼仪形式。抽象的精神原则可归纳为“亲亲”“尊尊”两个大的方面。

所谓“亲亲”,就是要求全家人各司其职的同时,做到长幼尊卑,互相庇佑。

先秦时期的中国是后世礼仪的确立时期。先秦时期的中国人所进行的沐浴活动却贯穿了中国“以礼成法”的精神。如为父母准备水洗脸洗脚,就体现了“亲亲”的原则。

二是沐浴形式的单一,体现出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内敛而谦虚。先秦时期的中国人不论上层,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在特定的时间和地方进行沐浴活动。

如商朝时已有了沐浴器皿的制造,人们不仅经常沐浴,并且对沐浴的地点也从自然河流中移到了室内。

而皇室内外,每五天就要洗一次澡并有浴室。先秦时期的中国人在沐浴时也会按照礼的要求,不会大声叫嚷。可见,即使是在沐浴,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内敛也自动约束着人们的言行。

相比之下,现代社会的洗澡逐渐脱离了这种束缚,展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尤其是经济方面。

近年来,美发、沐浴行业在服务业站稳脚跟,大多数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去放松一番。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变相继承。

结语

先秦时期的沐浴,不是单纯的清洁身体,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洁身自好。这一时期的沐浴有着显著的特征,程序完整且神圣。

尽管先秦时期的沐浴因为礼仪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人们的言行,但是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无一不彰显着中国人的内敛、谦虚等优良品格。

对于沐浴行业而言,如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贯通古今,是当下洗浴发展的主趋势。


参考资料:

《周礼》

《史记》

《楚辞》

《礼记》

《山海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先秦   周礼   尘垢   礼记   先民   完备   古人   神圣   肌肤   讲究   礼仪   时期   父母   心灵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