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必须不断地挑战新事物

在这个宇宙间,流淌着促使万物进化发展的“气”或“意志”。同时我认为,人的本性中充满着“爱、真诚与和谐”。所谓“爱”,就是祈愿他人好;所谓“真诚”,就是为社会、为世人尽力;所谓“和谐”,就是不仅让自己也要让别人生活幸福。

一部美国西部开拓史就是朝着未开发的土地、不断挑战困难的历史,它教给我们挑战多么重要。我希望大家也能不断地向新课题挑战,开辟未知的领域,成为充满“开拓者精神”的领导者。

在经济环境激剧变动、技术革新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领导者缺乏独创性,缺乏挑战精神,不能把创造和挑战的精神贯彻到集团中去,那么集团的进步发展是难以指望的。甘于现状就意味着已经开始退步。

领导者害怕变革,失去挑战精神,集团就开始步入衰退之路。就是说,领导者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行变革和创造,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将会决定集团的命运。这么讲并不过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供我们参考的范例,或许稍微偏早了一点,我想就是通用电气(GE)的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先生。

杰克·韦尔奇

大家都知道,GE现在的年销售额为1473亿美元,纯利润为142亿美元,员工超过28万人,是值得夸耀的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巨大企业。应该说韦尔奇先生正是给GE带来当今繁荣的“中兴之祖”。

1981年,他在44岁时出任GE总裁,他最初的举措就是向当时在GE蔓延的保守风气开战。GE属于爱迪生流派,是创建百年以上富于创新传统的公司,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挑战新事物的精神已经丧失,公司内充满着恐惧变革的气氛。韦尔奇对此抱有强烈的危机感,他积极开拓新事业,并开展了制度方面的改革。

2001年,韦尔奇来日本的时候,在东京,以他为中心举办了一个午餐会,参会者为数不多,我也有幸应邀参加了。在午餐会上,韦尔奇说:“我从来没有一次思考过如何维持企业的生存,我的志向在于不断地变革,今日的GE与昨日的GE迥然不同。”他说的是,只有在不断的变革中,才能保证企业永续繁荣。

正如韦尔奇所说,只有变革,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企业才能持续成长发展。相反,只想维持现状,只是墨守成规,就会陷入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泥潭,企业就会衰落。而处于变革中心位置的就是企业的领导者。

这样的情况,不只限于具有历史传统的大企业,在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的企业里,你们经营者自己,以及各个部门的领导者,是否被过去老旧的做法束缚,是否失去了向新事物挑战的气概,我希望你们再次予以确认。

例如,有没有在各种形式主义的烦琐手续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影响了快速决策?有没有忽视年轻人的力量,而使职场失去了活力?有没有只知明哲保身、只看上司脸色行事的倾向?有没有只考虑自己的部门、让本位主义蔓延的情况?

上述的倾向哪怕只有一丁点,也必须立即纠正。领导者必须打破流于安逸的心态,创造一种组织风气,无论多么困难,也要不断挑战新的创造性的事物。

我希望大家务必像韦尔奇一样,不害怕变革,描绘出理想,为实现理想亲自站在第一线积极挑战。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领导者。

另外,为了向新事业挑战并取得成功,需要一种思维方式,就是“相信人的无限的可能性”。自己持有的能力,不是在现在这个时点上把握,从现在开始,经历磨炼,这种能力会无限进步。要相信这一点。

仅仅根据自己现在的能力,判断“能”还是“不能”,就做不成任何新的事情。从现在时点上看,哪怕被认为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高目标,在未来的某一时点上实现它,先做出这样的决定,为了实现它,天天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现有的能力。就是说,“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这一点非常重要。

得过普利策奖的美国新闻工作者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在他的著作《下一世纪》(The Next Century)中,有一章专门介绍我的事情。其中,他引用了我下面这句话:

我们接着要做的事,又是人们认为我们肯定做不成的事。

而这句话正体现了京瓷创业以来最宝贵的精神。

创业不久后的京瓷生产的产品——U字形绝缘体,是用于电视机显像管里的绝缘零件。当时只有这一个产品。持续这样的单品生产,经营势必出现危机,因此需要开发新产品,谋求事业的多元化。但当时的京瓷却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因此只好在市场中闯荡,东奔西走,一边听取客户的需求,一边拼命获取订单。

然而,刚刚诞生的小公司,没有客户愿意给我们订单。最后能够成交的,都是别的公司拒绝的、不能做的产品,或者是技术难度过高,或者是价格上做不下来。

就是这样的东西,说一声“我们能做”就接下了订单,但是没有设备、没有技术、没有人才。从“一无所有”的状态出发,全员共同努力,费尽心血,做出产品,如期交货。

就是这样一天接一天持续地挑战,京瓷成了这一领域的先驱者,不仅确立了精密陶瓷作为工业材料的重要地位,而且让它发展成为具有几万亿日元规模的产业领域。同时,还以培育的精密陶瓷技术为核心,开展多元化,现在从材料到零部件、机器以及服务,展开了一个广阔的、宏大的事业。但在事业的根底下,起了关键作用的思维方式,就是“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还有一点,向着谁都认为不可能成功的新事物发起挑战,如果有勇无谋就会无果而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挑战的进程非常重要。作为领导者,我按照“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的程序,在创造性的领域内推进工作。

从创业时起,我顺应客户的需求,在新产品开发和新市场开拓方面不断思考新的课题。当我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被归纳以后,我就会召集公司的干部,征求他们的意见。

这时候,有的人眼睛闪闪发光,点头称是。但是,也有人不管我讲得如何热情洋溢,他们照样神情冷漠。后者往往是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很聪明的人。我倾注热情,谆谆相告,期望大家都能点头赞成。但是有的时候,那些态度冷淡的人会突然发言,说我的构想如何缺乏根据、如何脱离实际等。

我只是就隐藏着很大可能性的新商业项目,谈了大体上的构想,并没有仔细地验证推敲。因为他们的否定性意见,让我的热情和现场的气氛迅速冷却。这样一来,有可能开花结果的新商业的种子,未经发芽就告终了。这样的情形曾发生过几次。

聪明的人,正因为他们知识丰富但又一知半解,在遇到新课题时,总是在现有的常识范围内判断,得出否定性的结论。有过几次这样的经验之后,我在谈论新的构想时就不找那些头脑聪明的人商量,而是把那些愿意拥护我、能燃起热情、爽快率真的人聚集起来讨论商谈。

这种类型的人,对我谈的课题并无深入的理解,却举双手赞成我的设想方案:“那很有意思,我们干吧!”这样一来,我的心情格外舒畅,构想越发拓展,梦想变得更为清晰。

我认为,挑战新事物,并要获得成功,首先需要乐观地思考,这一点很重要。在成就新事业的过程中,可以预料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正因为如此,在构想的阶段,必须抱着梦想和希望,相信事情“能成”,否则就不会产生挑战的勇气。所以,首先要采取超乐观的态度,这一点很重要。

但是,事情就这么一直乐观下去,必然招致失败。在推敲具体计划的阶段,必须彻底地思考分析所有的条件,采取所谓“悲观”的态度。为此,就要召集那些头脑聪明、思考冷静周密的人。

我谈了大体的构想以后,他会说“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接二连三地举出各种不利条件。作为项目领导者,我会让他们列举所有的负面要素,逐条思考解决的方法。这样来重新拟定详细周密的计划,并因此提高了实现计划的可能性。

这样,把问题点都摆出来,反复进行模拟推敲,把计划做到完美无缺,然后,进入实行阶段,这时再交换乐观派的选手,以他们为主将计划向前推进。

在推进新事业的时候,往往会发生预料之外的障碍。这时,悲观失望的人无法把工作向前推进。不管发生何种问题,坚信一定能够解决,倾注热情,一路向前,坚决推进计划,这种乐观型的人才,在实行阶段,非常重要。

不断向新事物发起挑战,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为此,就像刚才所讲,在构想阶段,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总之要乐观;在制订计划时要彻底冷静,就是采取悲观态度;而在实行阶段,又要乐观,相信事情一定成功。必须有这样一个程序,而统率这一过程的就是企业的领导者。

在竞争激化、各个企业的独创性受到审视的今天,领导者要不断挑战新事物,并获得成功。这一条作为领导者的必要条件,今后将越来越重要。

PS:各位的领导还在安于现状吗?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京瓷   这一点   领导者   新事物   乐观   阶段   事业   能力   精神   计划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