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兆宣:参加长征,梨园口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一生满载勋章

2007年1月20日,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的一间病房内站着很多人,大家都面露哀伤,倒是病床上的人十分坦然,此时还会不断嘱咐身边的人要继续为国家建设而努力。


听到他嘱咐内容的人,无不热泪盈眶,最后病人看着周围的人满意的闭上了眼睛。


这位病人就是吕兆宣,在他身旁整齐的摆放着他一生的荣耀,总共六枚勋章,它们也见证了这位老党员保家卫国、不懈奋斗的传奇一生。



生在受尽剥削的时代


吕兆宣出生在1909年6月6日,按理来说,他的出生日期十分吉利,寓意六六大顺,所有人都应该为这个幸运儿感到高兴才对,但是在这个简陋的吕家大院中,大家也只是在孩子出生时感到些许的喜悦,没过多久就重新变回了愁绪的模样。


为什么大家的情绪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呢?因为当时的农民都正在处于被地主剥削的困境当中,一个家庭出现新生命就会陷入忧愁,因为没人知道到底还能用怎样的方式活下去。


当时,吕兆宣的家乡位于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那里的农民手里的土地都是从地主那里租来的,但是自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后,清政府就被迫签订了很多不合理的赔款条约。


并且战争前的军事准备,战败后的赔偿,都是需要更多的金钱,那时国库空虚,根本不可能拿出钱来,于是政府就提高了对百姓的纳税金额。


商人要交更多的金钱就只能压迫工人,减少他们的工资,同时让他们干更多活,而地主则通过增加农户的租金,甚至提出让农民缴纳土地租用押金和预付金的方法,获得更多钱。


这个弄钱方式和现在我们租房子需要押一付三很相似,最后可能出现的结果相信大家也很熟悉:押金拿不回,所有的钱都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时,吕兆宣的父母及家乡父老就是在这样的压迫环境下艰难求生,而清政府及北洋军阀根本找不出更好的救国方法,他们只是呆在自己的温室里,用假装看不见苦难的方式幸福的生活着,直到受压迫的人们开始进行反抗。


共产主义思想出现


1920年,一本书的到来给在黑暗中前行的人照亮一盏明灯。


陈道远将《共产党宣言》进行翻译,同时又找到了当时在文学界很有名气的陈独秀、李汉俊帮忙校对译稿,之后,中文版《共产党宣言》顺利出版。


看到书中思想的人们都感到振奋,一时间纷纷热议起来,《共产党宣言》书籍迅速销售一空,出版社加紧时间重印,直到1926年5月,《共产党宣言》已经被印行17版。


共产主义思想得以在新青年中广泛传播,而吕兆宣自然也没错过学习《共产党宣言》的机会,就这样,经过长期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吕兆宣心中对自由与平等无比向往。


到了1929年11月,他坚定的加入了当时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时按照团组织的计划,在负责的地区开展共产主义思想宣传活动。


后来,全国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不断推进,吕兆宣也参与战争当中,不断指挥人们投身到推翻地主土地制度的活动中。


奋战梨园口


吕兆宣一直坚定的跟着党走,并参与了一场场战斗,到了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实行战略性转移,就这样,他跟着中央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1936年,吕兆宣跟随中共工农红军西路军前往甘肃临泽地区建立根据地,但此时国民党马步芳部队正打算“围剿”西路军,面对困境,西路军选择进行东返西征,反复突围的战斗方式,吕兆宣也指挥部下开展了多次的战斗。


战场转移到了梨园口地区,此时,吕兆宣已经十分疲惫,但是围捕的敌人数量很多,在战斗中他也深受重伤,可是他明白自己不能倒下,一定要守住阵地,就这样,吕兆宣支撑重伤的身体与敌人进行肉搏,他的部下也投身到残酷的战斗当中。


由于国民党兵力充足,西路军在苦战之后惨败,此时,军队仅剩下少部分人,吕兆宣也在其中,不过为了隐藏身份,躲避国民党的追捕,他选择将自己打扮成乞丐,同时改名为吕清贵,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目的地,革命圣地延安。


抵达延安参与抗日活动


吕兆宣一路躲躲藏藏,从很多个地方来回辗转,一路走了两千多公里,耗时两年多终于到达了延安。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吕兆宣则选择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担任军事方面教员,期间他根据日军的作战特点设计了很多应对方针,在他任职期间培养了很多出色的军事指挥官。


抗战胜利后又进入了内战,吕兆宣继续坚决执行中央决策,不断扩大根据地,后面又指挥了多场战役,接受国民党800多人的投降,为解放东北做出了贡献。


抗美援朝,满载勋章


新中国成立没多久,抗美援朝运动就开始了,吕兆宣再次指挥并参与了战斗。


在汉江南岸阻击战中更是攻破美军情报站,缴获大量重要情报,后来,又在第三次战役中直接指挥部下用高炮击伤14架美军战机。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吕兆宣已经积累了多次战功,后来朝鲜直接授予了他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


从朝鲜回国后,他又在1955年获得了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获得诸多荣誉的吕兆宣并没有选择停下工作休息,而是前往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进行更高级别的军事知识深造,之后也一直呆在军区任职。


晚年生活,学习脚步不止


直到1983年,已经74岁的他选择离职,因为常年的战斗,他的身体本就积累了很多伤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下降了,只好开始了休养。


不过或许是一辈子习惯了不断奋斗,一下子进行休养,吕兆宣还很不习惯,于是,他还是会像往常一样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


闲不住的他还积极参加了离休干部的学习活动,终身学习的习惯或许已经刻进了骨子。


到了1988年,他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说起吕兆宣对学习的热爱,除了自身投身学习活动外,他还会时刻关注当下年轻人的教育情况。

晚年的他即使身体不适,依然答应各个中小学的邀请,担任校外辅导员。


他希望能在自己剩下的生命历程,参与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中,用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树立更高的理想信念,未来能够投身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当中。


结尾


后来他病情加重,只能卧床休息,但是他仍然坚持阅读,学习新知识,家人看着不忍心,总想让他多休息,可是他还是放不下手中的书,直到他走完了93年的生命历程,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不过受他革命精神影响的人将会永远记得他,这位战斗了一生、功勋满载的老军人,或许只是变成了一颗星星,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整个中国。


每当夜深人静时,一抬头就能看到他在天上看着人间的盛世繁华,这或许就是他奋斗的最终愿望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勋章   延安   战争   共产党宣言   梨园   部下   共产主义   国民党   地主   战役   身体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