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醉在绍兴吧

我回我的江南。

冬季漫漫,

雪意渐來。

乌篷船摇过一個個桥洞,

艄公的一顶乌毡帽,

载你一程逍遥。

蘭亭的黄酒,

喝過才知冷暖,

沈園的愛情,

听過方知無常。

煙火般的醉意,

流水般的詩意,

千萬次的夢裡江南,

不如遇見一次紹興。

多想在紛扰的年末,

回到我的江南,

圍炉煮雪,

說彼平生,

此時黄酒温好,

腊肉咸香,

炉火边拥着被子沉沉睡去,

然後如花美眷,

然後似水流年……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黑色的竹篾篷又深又长。橹声吱吱呀呀,河道宽宽窄窄,宿在这小舟中的,是哪位半世飘零的过客?故乡太远了,那样的客途里,看到任何一处明亮的火光似乎都可聊作归处。

绍兴的古街,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河中。这里自古是繁荣富庶之地,枕水而居的绍兴人,常以乌篷船作为交通工具,此舟行则轻快,泊则闲雅,虽不比画舫明艳,不及游艇恢豪,却处处闪烁着绍兴人踏实的性情、闲适的日子。

家门的河边常有卖碗的船,大人们傍晚用河水冲洗船顶,晚上就躺在船上,天上星星很多,河边一群人坐在椅子上摇着扇子聊天。

水乡人自古以舟为生计,捕鱼抲虾、走亲访友、婚丧嫁娶……一只船,一条水巷,就是他们的生活。

这里,还有鲁迅童年的社戏:「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碧波轻摇,炊烟冉冉,船过小桥,或疾或缓,全由艄公心意,人在舱中,或坐或卧,尽是游山闲情。

忙碌的时代,选择了乌篷船,便是选择了片刻闲适的人生。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山阴,是绍兴秦时的古称。兰亭,在绍兴城郊西南的兰渚山下,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在此遍植兰草,汉时设驿亭,名兰亭。公元 353 年春,书圣王羲之与 41 位文士相约兰亭流觞曲水,饮酒赋诗。

沈时 明 兰亭修禊图卷

暮春三月,墨香、竹香、酒香四溢。许是那天贪杯,微醺的王羲之借着酒意,挥笔写下千古名篇《兰亭序》,也正因为随意,行书得以气象超然,字既尽美。

还是醉了好,醒了便再也写不出那样一个“之”字。魏晋遗风,后人顶礼膜拜,王羲之的才情赋予在绍兴山间,人与山,人与酒,成就了贯穿千古的诗文。

绍兴二字,取自宋高宗“绍祚中兴”,本就是君王光复社稷之愿景。古往今来,多少才人出将入相,只为生前显贵,身后哀荣,又有多少名仕归隐入山,采菊东篱,亦为终有一日,心中安乐。难的,是袖拢间那三分萧散。

如今的兰亭,不喧哗,自有声。鹅池、兰亭,石碑,是园中唯一旧物。此地依旧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竹中仍有白鹅数只,为羲之最爱。想当年群贤毕至,一觞一咏,谈笑之间,是何等教人如坐春风。

绍兴的风骨,便从这里有了最初的模样。

天启六年十二月,绍兴大雪,深近三尺,夜空霁霁,张岱携了自家戏班五个伶人,同他一起上城隍庙山门,坐观雪景。「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那时他尚在故乡,还没有去西湖拥炉看雪,也没有流落山中与破床碎几为命。

繁华靡丽,总成一梦。可这绍兴城,从来不只一人的深情相付。

千年后,大雪落在地球的另一端。喧闹的纽约中央公园,那个戴礼帽、执洋伞、坐在长椅上目光炯炯的男子,叫木心。

他说,我祖籍是绍兴,我能讲一口绍兴话。但其实他从未到过那,祖父孙秀林早时自绍兴迁居桐乡,他的童年在乌镇度过,后来去杭州上海教书,几番跌宕,又跑到美国写他的流亡美学。

很多年以后他回来,鬓发已白,坐在乌镇的小客栈里,还是要了绍兴人喜欢的半斤黄酒——热的,不要糖。

那日于乌镇的访谈中,他坦言:“我少年时,江浙地区的书香门第都已败落,富裕人家多数醉生梦死,少数热血青年则投奔革命,近世惟鲁迅、蔡元培,我敬重。”

所以他说,无骨的江南不止苏州,有骨的江南当看绍兴。绍兴,是一个硬气的江南,与脂粉软糯的苏州不同,那一腔热血,自古以来便是历史的烙印,世代不灭的灵魂。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沈园中,陆游和唐婉的和诗仍在。这是绍兴诗人陆游的伤心地。

生逢北宋灭亡,中年投身军旅,陆游一生爱国,意在北定中原,以求国泰民安,老来却因“嘲咏风月”罢官归乡。他不自哀,满腔热血,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他又一身侠骨柔情,终年徘徊沈园,为唐婉写:即使化作会稽山下的一抔黄土,我仍会来此凭吊,为你曾经的惊鸿之影泪流潸然。

这才是江南,一个有山盟海誓的江南,一个有民族正气的江南。世世代代,绍兴的风骨还在延续——王谢风流,阮籍嵇康,徐渭狷介,近有鲁迅的呐喊、秋瑾的求真、蔡元培的美育与包容……

自九一八事变后,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兴起,鲁迅先生却写:「论中国人,要去看他的筋骨和脊梁。我们仍有埋头苦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即使一部分被摧残消灭于黑暗中,他们仍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犀利文字,是为警醒世人。江南是温柔乡,多少君王对着湖光山色,遗忘了烽火的危机、民生的煎熬,先生从江南来,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在北京宣武门外的绍兴会馆开始写作,余生以笔代伐,皆是为振兴中华。

不知北平的月色与绍兴相比,有几分不同?

月已西往,戏台渔火如红霞笼罩,悠扬笛声里,鲁迅背过身叹:再也没有那夜似的好豆,和那夜似的好戏。但绍兴人没有忘记迅哥儿,咸亨酒店的招牌在夜色中招徕着客人,那掌柜一角,还写着「孔乙己欠十九个钱」……

勇敢的绍兴人,还站在这里,挺直背脊,在每一个平淡如水的日子里,认真而自足地生活。

绍兴,是一座生活着的古城。

冬日清晨,火钳夹起十二孔的蜂窝煤,烧壶开水,安静的老城区,黛瓦白墙生了乌色的霉斑,晒在阳光下的棉布床单,轻轻摇摆。过桥转入仓桥直街,酒肆、茶铺、食店杂列其间,臭豆腐、萝卜丝饼,奶油小攀,食物的丰盛,源于江南小城自给自足的富饶。

漫步在烟火气息的古镇,是抚慰都市人焦虑的极佳方式。

如今,江南许多古镇的美丽已经非常人工,但留给绍兴的,是许多尚未被开发的地带。离春节愈近,街上的年味便愈重——灌腊肠、椡年糕,扯白糖,社戏越剧,还有酱鸡,酱鸭,酱鱼干,绍兴人离不开酱油,万物皆可酱一酱再吃,这几乎成为绍兴最醒目的一种味觉标记。

城外的安昌古镇,正是做腊味的季节。

腊味,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本地酿造的酱油,足够的盐度可以让食物在湿潮的环境里久放不坏,保鲜之余,也意外地获得了更醇厚的味道。这种浓郁的风味,被绍兴人称作家乡的味道,即使走得再远,也不忘昨日的来处。

每走过绍兴,不知何故,总会迷失在那酒香和萧声中。

用稻米酿出的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所谓「夏制酒药、秋制麦曲、立冬开酿、立春榨酒」,一杯绵长厚重的黄酒,少不了天时地利,以及刚柔并进的制作技艺。

水,是绍兴酒之血。清人有言:「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如法制酿,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

中国人相信,水能滋养人的灵性和觉悟。独特的鉴湖水,优渥的江南糯米,加之古老的酿酒技艺,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寻求味觉转化的灵感,绍兴人的智慧,也因此在时间中熠熠生辉。

立冬,绍兴的天空开始下起小雨,这对酿酒师傅们来说是个好征兆。即便是最好的酿酒师傅,也无法保证年年都能酿出好酒,因为还有捉摸不定的风干与气候。绍兴酒讲究冬酿,江南冬天绵长而不剧烈的冷,是酵母最喜欢的温度。

一缸缸稻米,粉碎后拌入辣蓼草粉,经过捶打、压平、切割,最后撒上一把陈年酒曲,经过一冬的沉寂,酒香才会苏醒。这是酒的味道,阳光与发酵菌的味道,风雪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

优质的绍兴黄酒,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配菜。一碗梅干菜,一碟油炸臭豆腐,半条腊肉,多数江浙酒楼,也以醋溜酥鱼、豆腐羹、生醉大虾、花雕醉鸡相佐。

在绍兴,家中孩子出生,父亲会用最好的糯米酿一坛酒,埋在地下。女孩叫女儿红,男孩则是状元红,分别寓意天女散花、状元及第。无论子女是否平步青云,孩子的婚宴上,父母都会将此酒开坛款待亲朋。

二十多年,比起一座城的兴衰流转,有些短暂,但对一个家庭来说,足以酿出浓浓的思念。从蹒跚学步,到为人父母,从新婚燕尔,到白头偕老,人的经历促成了食物的相逢,一坛陈年老酒,也见证了人的聚散

温情的感觉,并没有在时光中流失。

寒梅数九,年关将近,岁末正是归时。如果今年能平安归家,勿论前事如何,且将姜汤肉饺,暖酒下肚,以慰这一路风尘。

如果我们注定是漂泊的天涯游子,不得归去,那且将这略显孤单却绵长的寂寞,全都付之一杯陈年的老酒里吧。

循着这酒香,总可以抛却人间憾事,总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来源:谁最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绍兴   山阴   王羲之   兰亭   乌篷船   鲁迅   酒香   江南   黄酒   味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