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佛教的两面性

按:本文是“真实任务”群社会组2205班鲁添天同学的习作第二部分。

今天的斯里兰卡仍保留着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吸引大量中国游客前往礼佛和旅游。

斯里兰卡的寺庙中随处可见许多古时遗留下来的壁画和雕像。丹布拉石窟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斯里兰卡国家文化遗产。它由五个石窟组成,是斯里兰卡众多石窟寺中规模最大、最壮观的,其庄严程度仅仅透过照片就能让人心生敬畏。寺中陈列着157尊各式各样的石刻佛雕象,四周是面积达2100平方米的壁画,宗教和艺术价值都不可估量。

斯里兰卡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也散发着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相同信仰的人往往居住在同一个社区,逐渐形成独特的社区宗教文化。宗教一般在其信仰者社区都扮演重要角色,商铺开张、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都要宗教祝福才算圆满。以佛教为例,国家长期受佛教文化浸染,国民的佛教意识已经深入骨血。国民普遍对僧侣保持无比崇敬的态度。乘坐公共汽车时,普通人一般从后门上车而僧侣从前门上车。居民与僧侣对话时,或站或坐,都要设法保持自己低于僧侣的头部。


尊崇佛教的另一面是斯里兰卡长期饱受宗教问题和族群冲突问题的困扰。

斯里兰卡现有2200万人口中超过70%是佛教徒,12.6%为印度教徒,穆斯林占比不到10%,天主教徒约占6%。

宗教冲突首先来自于佛教内部。公元前3世纪左右,佛教在斯里兰卡肆意生长,各地都有众多寺院和僧侣。其结果是权威缺乏,各行其是,各地在教义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一开始,教徒们解决分歧的方式是宗教集会和公开辩论。三次集会后,佛教分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以及大寺派等不同流派。不同流派的寺院之间经常就教义和修行戒律问题发生争端和冲突。冲突溢出到俗世间,常常将国王也卷入其中,导致政权更迭。在摩诃先那王在位期间,佛教三大派开始并立竞争,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阿努拉德普勒王国的终结。

在其它宗教传入后,又产生佛教与新的宗教之间的矛盾。阿拉伯帝国兴起后,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的军队和商队散播各地,并因地制宜形成各种当地化版本。西方殖民者涌入后,又带来了基督教。不同统治阶层尊崇不同宗教,打破了既有社会经济利益格局,刺激宗教间产生新的竞争和冲突问题。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僧伽罗人、泰米尔人、摩尔人之间的利益分配矛盾日益激化,促使不同族群回头拥抱各自宗教以为动员工具,使得族群问题与宗教问题紧密结合变得更加顽固难解,成为独立后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斯里兰卡内战已经结束十多年了,但其国内宗教问题仍然严峻。2019年暴恐袭击案件打破暂时的宁静,重创旅游消费行业,也逐渐拉开了国家经济萎缩和债务危机的序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斯里兰卡   佛教   拉德   殖民者   两面性   僧侣   教义   石窟   族群   冲突   宗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