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后母冲突,被父毒打,险丢性命,你知道这样的张爱玲吗?

1995年9月8日,当警察赶到洛杉矶一所公寓里,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位身着褐红色旗袍的华裔老太太,面容安详地躺在一张精美的毯子上,旁边是一叠展开的稿纸和一支未合上的笔。此刻的他们还不知道,这位在公寓悄然逝世的是曾名扬整个华文界的才女张爱玲。这位著名的民国才女晚年为何选择孑然一身孤独地走在陌陌红尘中,静静地离开。当我们不断了解她不同常人的人生经历,或许会明白,她是如何写出世间苍凉、欢喜悲愁,最终选择归于大海。

早年张爱玲

身在名门,内心孤寂

张爱玲的家庭是相当著名的官宦世家,祖父张佩纶二十几岁便高中举人,极受李鸿章赏识,李鸿章不仅在张佩纶贫困交加时接济他作为本府幕僚,更在张佩纶原配夫人去世后,不顾自己的大女儿李菊藕比张佩纶小二十几岁,将其许配给他,并带去丰厚的祖产作为嫁妆。让张家一下子在物质财富上与名门望族相差无几。婚后二人诞下一子一女,男为张廷重,正是张爱玲的父亲,女为张茂渊,是对张爱玲产生巨大影响的姑姑。

张爱玲小时便多见深宅大院,在她的记忆中,那里有着许许多多通道,走过一个拐角后便又能看见下一个拐角,极高的门槛仿佛能把阳光挡住,拖出一道很长的影子。在这个阶级森严的家庭,人与人之间交谈极少、极严肃。父亲恪守着礼乐,希望能重现家族往日荣耀,在追求自由、开放、民主的张爱玲眼中,父亲代表着封建、固执,因此父女之间沟通并不融洽,父亲是家庭中绝对的话语者,周围几乎没有同龄人,这也让张爱玲在家中更加觉得孤寂。她曾这样写过父亲: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在寂寞的时候他喜欢我。

张爱玲出生的宅院

父母离心 飘荡流年

张爱玲母亲原名黄素琼,因觉得“素琼”两字不够浪漫,故改为“逸梵”,由此也可以看出,与父亲相比,受过五四运动影响的母亲显得更加新派,对她来说,这段不由她自主选择的婚姻,从一开始就让她觉得不满,虽在16岁便缠足,但她仍想行走世界,追求自由。

而她这种崇尚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张爱玲,在张爱玲印象中,母亲是一个很美丽的人,那种美丽不是小家碧玉的美,而是充满朝气、灵动的美。对张爱玲来说,母亲不同于周围那些带有浓重旧时代气味的人,母亲是她想成为的对象,同时也是她想要去超越的对象。她憧憬着自己未来的样子:“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圆,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在母亲的强烈坚持下,张爱玲不顾父亲反对,去读了新式小学。

然而,母亲的新派作风与父亲的迂腐保守,让两人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夫妻的日常相处中,张廷重察觉到黄逸梵的心高气傲和桀骜不驯,黄逸梵也感受到张廷重的封建思想和陈旧烂习。张廷重吸大烟,娶小妾,黄逸梵则随张茂渊去国外留学。其实两人之间也并非全无感情,在张廷重由于吸大烟身体日渐衰落时,他修书一封,希望黄逸梵回来,并承诺不再吸大烟,遣散小妾。而黄逸梵看到书信后也满怀希望的回来,然而在度过相对和谐的两年生活后,二人还是选择协议离婚。两个孩子都归父亲,而母亲拥有干预他们教育的权利。对于离婚这件事,张爱玲其实是理解的,性格不合生活在一起也是一种折磨,在《私语》中,她这么写道:

他们的离婚,虽然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是表示赞同的,心里自然也是惆怅,因为那红的蓝的家无法再维持下去了。幸而条约上写明了我可以常去看母亲。在她的公寓里第一次见到生在地上的瓷砖沿盆和煤气炉子,我非常高兴,觉得安慰了。

母亲走后,张爱玲在这个家中过得更加小心翼翼。其实她早就察觉,无论她怎么努力,其他人还是更加关注弟弟,以前的她总不理解,后来她渐渐地明白了,女人身上的桎梏是社会历史文化造就的,女性无法突破的时代困局,女人兜兜转转,最终又被牵引在男人手上,直到今天,这种苍凉和悲哀在某程度上依然埋伏于女人心中。张爱玲也不禁感叹:“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张爱玲父亲张廷重

重组家庭 矛盾新生

在父母离异后,张爱玲随父生活,张爱玲穿着破旧的衣服,倒也不是家道衰落,而是缺少关注,她独自咀嚼着母亲走后的孤苦,与其他女孩子相比,她显得拘谨而清冷。

在母亲离开后,张爱玲沉迷于阅读、写作,这能让她缓解母亲离开造成的痛苦和孤独感。上学、读书、写字,每天看似重复的生活其实并不单调,然而这份平静却在一个女人的到来后被打破。这个女人便是继母孙用蕃。

1934年张廷重再娶,孙用蕃的到来让张爱玲压力倍增,行为做事更加谨小慎微,在张爱玲的生母回来之前,他们之间也并未发生激烈的冲突。

然而当黄逸梵带着美国男友回来上海,并住在他们附近时,一股看不见的硝烟便起。对于孙用蕃来说,黄逸梵是如同梦魇般的存在,哪怕她已不在家中多时,这个家却处处充满着她的影子,自己与张廷重并无子女,而她却留下一对儿女,张廷重对她更是留有余情,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她恐惧,终于,在张爱玲去黄逸梵家中居住两星期回来后,矛盾彻底爆发。

尽管去之前张爱玲便向父亲事前说明,可当她回来后,继母却显得十分生气,甚至给了张爱玲狠狠的一巴掌,这对于从未被打的张爱玲来说,简直就是侮辱,自尊心极强的她抬手便要打回去,继母尖叫着逃到楼上去,此时的张廷重听到争吵声赶了过来,见此画面勃然大怒,不由分说便对张爱玲进行一阵毒打,遍体鳞伤的她感觉意识都模糊了,感到极度愤怒、屈辱的她想逃离出去,可反被父亲囚禁,这一囚禁便是半年,期间张爱玲曾发高烧,而父亲却不给他医治,让她险些丧命。在那段昏暗的日子里,张爱玲写下这段文字:

我也知道我父亲决不能把我弄死,不过关几年,等我放出来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了。数星期内我已经老了许多年。我把手紧紧捏着阳台上的木栏杆,仿佛木头上可以榨出水来。头上是赫赫的蓝天,那时候的天是有声音的,因为满天的飞机。我希望有个炸弹掉在我们家,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

在半年被囚禁的时间里,张爱玲特别思念母亲,终于她找到一个机会,逃了出去,然而,去到母亲那的张爱玲,却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那份恬静、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大烟   后母   继母   性命   家中   公寓   冲突   矛盾   父亲   母亲   家庭   男人   女人   张爱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