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告:中国卫星捕捉技术领先美国,若起冲突,将能拖走美国星链

美国领先国防媒体《突发国防新闻》近日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总结对比了2022年中美发射的卫星数量和能力的对比,得出了几点很有意思的结论:第一,美国在2022年的太空发射总数项领先世界,而中国位居;第二,美媒认为中国正在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二大太空强国,第二,尽管美国在太空发射的总数上比中国更多,但是中国发射的与国防相关的卫星数量比美国更多,所以在国防卫星领域,中国是2022年的赢家;第三,中国成为第1个成功将报废卫星移出地球同步轨道的国家,这表明中国的卫星捕获技术已经领先美国,如果中美发生冲突,中国将有能力拖走美国卫星。

美国哈佛大学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发布了一份名为《2022年太空活动》的报告。在该报道中,麦克道尔表示中国正在取代俄罗斯成为第二大太空强国。麦克道尔还是美国在线时事通讯《乔纳森的太空报告》的专栏作者,他在该报告中记录了连续多年的全球太空发射数据情况。麦克道尔在发布的报告中称,美国在2022年尝试了78次发射,其中72次成功,而俄罗斯则成功发射了21次,中国发射了64次,其中有62次成功入轨,对于上述每一个国家,其在每次发射中并不只是送一颗卫星上天,在许多发射作业中单枚火箭都携带了多颗卫星同时入轨。

麦克道尔还追踪了专门与国防相关的卫星数量,其在报告中称中国目前在轨运行的与国防有关的卫星数量达到了45颗,而美国为30颗,俄罗斯为15颗。美国媒体还称,需要注意的是麦克道尔在报告中强调,由于中国对涉及国防的卫星发射情况保密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很难确定中国真实的国防卫星数量。美国媒体举了一个例子说麦克道尔在报告中指出,2022年,中国有8颗名为“试验”(Shiyan)的卫星成功发射至近地轨道,但是所有的美国分析人士都无法得知这些卫星的具体任务是什么,但是他们一致认为“试验”卫星是各种中国国防卫星的别称(笔者按:事实上,试验卫星有很多都是科研卫星)。

△“创新X”空间技术试验卫星

美国媒体称,尽管麦克道尔所发布的有关中国国防相关有效载荷的卫星的统计数据,可能会令整个美国国家安全界感到紧张,但这并不是麦克道尔年度报告的重点。麦克道尔的年度报告最核心的观点是目前全球发射和进入轨道的卫星总体数量继续迅猛增加,而这个迅猛增加的主力军是商业卫星。所以麦克道尔在他的报告中说,总体来说“太空的交通量正在飙升”——从麦克道尔的详细报告中可以看出,2022年全球太空发射次数跃升到了186次,其中有182次是成功的。

在186次轨道发射的尝试中,有82次是由各国政府进行的,除此之外,其余的发射任务都是各国商业航天公司进行的。其中,有21家商业航天公司是和其所在国家签订卫星发射合同的,还有83家商业航天公司为其所在国家以外的外国政府的商业客户提供服务的。也就是说,按照麦克道尔的报告,目前全球绝大部分商业航天公司都是在提供跨国的卫星发射服务。

据麦克道尔的报告称,2022年的全球发射次数比2021年的146次增加了40次,报告也显示全球卫星发射的总数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持续的不断增长中,而这个增长的主要贡献国家就是中国和美国。这些成功发射的火箭总计携带了惊人的2482个有效载荷,麦克道尔认为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有效载荷,主要是由美国公司SpaceX的明星产品星链卫星引领了这种一箭多星的发展趋势。所谓一箭多星,就是用一枚火箭向近地轨道发射多颗卫星,这样既能提高任务效率,也能节约发射成本。

△星链确实引发了“一箭多星”的发射“潮流”

麦克道尔在报告中指出,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发射的商业卫星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报告显示在中国发射的182颗卫星中,有100颗是商业级别的卫星,这个占比已经达到了55%。麦克道尔认为这是非常值得美国专家关注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体现着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蓬勃发展,但目前为止美国的航天专家们对这一点还没有太大的关注,大多数美国的分析家仍然认为中国的卫星主要是聚焦在国防用途上的,但是事实上中国在商业用途上的卫星数量已经开始超过了国防用途卫星的占比

除了,数量越来越多的卫星之外,麦克道尔指出,中国还有一个最令人关注的点就是中国在2022年1月份成为世界上第1个将报废的卫星移出其服役轨道的国家。当时中国使用了“实践-21号”卫星捕获了已经报废的北斗2-G2导航卫星,并将其从地球同步轨道拖到了更高的墓地轨道。所谓的墓地轨道又称死亡轨道、垃圾轨道或者报废轨道,是用于从正常运行的轨道上脱离的太空轨道。我们地球周围一个重要的墓地轨道就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方的超同步轨道,一般来说卫星会在其运行寿命结束之后转入这类轨道以降低与航天器碰撞而产生太空垃圾的可能性。

麦克道尔在报告中指出,这是从地球同步轨道实际意义上主动清除太空垃圾碎片的第1个案例。他还曾预计中国的“实践-21”卫星可能会再次进行报废卫星捕获回收的重复“演习”,但是其称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报道。麦克道尔称“实践-21”目前仍保持以缓慢的速度向东漂移,穿过地球同步轨道带,且现在还一直保持在中国范围内的跟踪站的监测之中。麦克道尔指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创办的太空物流公司曾经在2020年进行过类似的操作,当时他们将Intelsat的IS-901卫星和其发射的“任务拓展航天器-1”对接,并将其从墓地轨道转移到地球同步轨道,这个所谓的这个所谓的“任务拓展航天器”将作为IS-901卫星的“充电宝”来为其提供能源,从而延长IS-901卫星的使用寿命。

△Intelsat的IS-901卫星

麦克道尔在报告中指出,太空物流公司的这项任务和“实践-21”的任务的不同之处是Intetsat的卫星仍然是正常运行的卫星,能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和“任务拓展航天器-1”进行配合运作;但是中国回收的北斗卫星已经完全失效了,也就是说所有的操作都需要实践-21独立完成。麦克道尔认为这一点是没目前没有得到国际航天领域足够重视的事件,该事件证实了中国具备比美国更领先、更优越的卫星捕获能力

其认为,从这个角度上去思考,如果中美发生冲突,美国现在引以为傲的星链卫星体系,很有可能被中国的“卫星猎手”批量捕获,然后拖动到任意中国希望其达到的太空轨道,从而破坏美国的太空通讯系统。而美国在卫星捕获方面的能力显然很可能比不上中国——至少目前还没有实际操作案例的支撑。届时美国在太空系统“竞赛”中可能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这种卫星捕获技术的成本比从地面发射导弹将一颗一颗小型的星链卫星摧毁要低得多,所造成的影响要小得多,可控性则高得多。

笔者认为,目前随着各国卫星数量发射的急剧增加,太空垃圾已经成为越来越显著的全球问题。而太空垃圾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不仅影响了在太空中正常运行的卫星的安全,还对即将进入太空作业的航天员造成各种威胁。所以咱们的实践-21号卫星的发射,对于减少地球同步轨道上的航天器碎片(也就是太空垃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是世所公认的。

西方媒体炒作这项技术的“军事威胁”,本质上是一种老生常谈的“中国威胁论”,其背后可能是为了美国增加航天领域、国防领域的军费开支而摇旗呐喊,也可能是希望鼓动国际舆论对中国先进航天技术发展进行打压。无论美国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对此事进行炒作,咱们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坚定迈进的前进步伐,绝对不会因为美国媒体、智库抑或是专家的三言两语而有所动摇,请美国专家们“放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美国   中国   麦克   航天器   报告   国防   航天   轨道   太空   冲突   数量   技术   卫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