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国都朝歌,周朝国都西岐,如今这两大名地分别位于什么地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虽是物是人非,人去楼空,但江山不改,浩气存于千古。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英雄儿女。他们身后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依然激励着后人奋发前行。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如果说那些优秀的历史人物留给我们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这些名胜古迹,留下的便是丰富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传承。

“独将浑噩留天地,几为沧桑纪废兴。”朝代变更,皇权交替,始终贯穿在我国封建王朝几千年来的历史洪流中。一个朝代的都城,往往都能见证一个朝代的兴衰历程。

那么商朝国都朝歌和周朝国都西岐,如今位于什么地方?

“邦畿千里”——曾经繁盛一时的朝歌城

根据《嘉庆•浚县志》记载:“商墟,即古朝歌城,在今浚县西南,淇县东北。淇水径其西,河水径其东,是为河、淇之间也。”

《史记•卫康叔世家》也记载:“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徐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这里的“河”指的是“黄河”,“淇”指的是“淇水”。这两条史料说明当时商朝的都城朝歌应当位于黄河与淇河之间,淇县的东北方向。

1989年至1990年间,郑州大学和开封市博物馆发掘了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矩桥镇刘寨与申寨之间的鹿台遗址。鹿台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既在“河、淇之间”,又在“淇县东北”。因此,考古学家们认为,鹿台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就是当年商朝都城朝歌的所在地。

2005年,考古队员们在鹿台遗址西北约5公里处的“刘庄遗址”中发掘了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墓葬338座,出土了陶器、石器等器物近400件。这足以证明,当时的朝歌在商、周两代时的繁华程度。

商王盘庚时期,将商朝的都城迁至殷。后来,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代君主皆以殷为都,直到商纣王帝辛执政时,才将殷都扩大至沬邑,修建了许多离宫别馆,后将“沬邑”改名为“朝歌”。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那么当时的朝歌城,究竟有多繁华?

《诗经》曾记载:“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当时的朝歌城,不仅人口众多,而且经济十分繁荣,堪比后来北宋的都城汴京。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人山人海,琳琅满目的货品,令人应接不暇。如此繁盛的朝歌,便是当时商朝盛世之景的一处缩影。

想象一下,当年意气风发、年少有为,打退了东夷的商纣王帝辛修筑鹿台,夜夜笙歌,是何等的潇洒快活!鹿台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其规模和富丽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后世秦始皇建造的阿房宫。大殿之上,貌美如花的宫女们载歌载舞,仿佛在歌颂着商朝当年的盛世繁华。

只可惜,“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帝辛虽有功绩,却在其执政后期肆意妄为,娇纵跋扈,终至颠覆。周武王顺天应人,挥师伐纣,从此商灭而周立。可怜的纣王,最终却落得个“自焚于鹿台”的下场。

夕阳下的朝歌城垣依旧巍然耸立,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华,诉说着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现如今,在淇水之旁,曾经的朝歌宫城废墟上已经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也留下了商末诸如商纣王摘星台、纣王宫、淇园以及纣王墓等多处商朝时期的历史遗迹。

“凤鸣于岐”——诞生于关中沃野的西岐

西周的都城西岐位于今天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县,是炎帝的生息之地,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自1976年开始,我国对位于当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青铜器,揭开了西周初建之时的神秘面纱,也印证了当时作为西周第一个都城—西岐的繁华。

《诗经•大雅•卷阿》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这里的高冈,指的便是岐山。而岐山以西,便是西岐。

传说“凤鸣而周兴”,周文王在岐山时,有凤凰在山上栖息,那山便叫做“凤凰山”。因此,周人便将凤凰视为祥瑞之物,器物上也多刻凤鸟纹。

后来,处于地理位置上的考量,周武王选择了一个交通更加便利而且更加靠近中原腹地的镐京作为都城。镐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城。

然而,西周虽几经迁都,西岐却仍然是当时极为重要的一座城市。百年来直至西周灭亡,仍不失繁华。一座经济繁荣,人口昌盛的西周古城如今仍坐落于关中沃野,屹立在岐山脚下。

结语

不管是灿烂的殷商文化,还是繁荣的西周文化,都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的根源。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王权社会,诞生并发展于夏、商、周时期。

而曾经繁华一时的两大帝都朝歌和西岐,不仅见证了商、周两个朝代的兴衰发展,见证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初期城邑的发展,也见证了一千八百多年来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初步形成与逐步发展。

当然,朝歌与西岐留下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还留下了对商周时期精神文化的一脉相承。

例如从朝歌中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有被孔子誉为“殷有三仁”的箕子、微子、比干,有诗文被收入《诗经》的卫国许穆夫人,有春秋战国时期名噪一时的鬼谷子,有战国末期刺杀秦王的勇士荆轲。他们的精神,将同商文化一起,被永远封存在这座古城之中,并得到传承和延续。

不管是朝歌也好,西岐也罢,在这两方土地上出土的甲骨文、卜甲和青铜器等,无不体现了商民和周民的勤劳以及智慧。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多少辉煌的成就啊!这难道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吗?

现实中的朝歌和西岐,并没有小说《封神榜》中描绘的那么富有传奇色彩,至于“凤鸣岐山”,也只不过是一种传说罢了。但他们作为是商和周曾经的故都,不仅是商、周两朝兴亡的见证者,也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初期城邑和城邦发展的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商朝   城邑   浚县   淇县   岐山   都城   周朝   西周   国都   朝代   遗址   大名   繁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