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新能源汽车市场大逃杀

文/潘达

近期,关于新能源电车的各类负面持续不断,在后疫情时代的当下,对于这个事情的观察,小熊猫写一了些观察与思考。

国产新能源电车已经实现弯道超车,这个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国产新能源电车们,目前只是解决了生存问题,如何活好的问题亟待解决。

谁都知道新能源电车未来可期,但是这黎明前的黑暗就是一道关卡。正所谓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熬的。

在新能源电车市场,被分为传统势力和造车新势力,可见电车这个赛道的内卷/外卷。卷是一个生动的象声词,不论内卷还是外卷,在企业运作发展技术方面更是,只有领先的技术才能去攫取更大的利益。企业们需要真刀真枪地比拼技术、资金、市场、品牌。

传统势力是以比亚迪、吉利、奇瑞为代表的企业,他们实现了从油车到电车的跨越与发展,而且均取得很好的成绩。比亚迪甚至一骑绝尘,力压特斯拉,问鼎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他们有着成熟的产业集群与完善的客户群体和品牌形象,转型时需要投入的硬成本相对小。

而另一面的造车新势力们,虽然“蔚小理”们销量均突破了10W辆这个关键的节点。但是受制于新的生产建设、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因素。其经营数据并不好看,目前的发展还是依靠烧钱进行。

在内卷的同时,外资车企、合资车企也同样在这个赛道里厮杀。传统车企还有传统业务支撑。而造车新势力们,只能选择更为直接的烧钱搏杀。这是一场勇者的角斗游戏。

大摩在12月中旬(15日)发布的报告表示,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到2023年年中将反弹至每桶110美元左右,理由是需求回升以及供应持续紧张给油价带来支撑。欧佩克(OPEC)和国际能源署(IEA)也发布报告,预测明年石油需求将出现反弹。

油价的反弹,势必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在这几年油价的涨跌潮中,消费端的用户感受最深。

95加满甚至成为一个用来调侃油价上涨的梗。92加满负债满满,95加满倾家荡产,98加满三代还款。

如若油价反复,势必制约油车消费,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甚至可以直接断言,油车已死。毕竟相比于油价,电价目前还有着足够的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各国环保政策的发展,普遍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落到2035年。传统车企们也逐步做出了停售传统油车的时间表,这个时间并不遥远。

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我国原油、煤炭、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从能源安全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特别是在今年大会上,安全成为了新的高频词。因此,必须发展新的能源可替代方案。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根本原因。

当下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成为首要任务,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显然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至于说阻碍因素,不换思想就换人。

作为家庭型消费品,国人对于房子和车子的居民消费决策,一直慎之又慎。因此,一切与之有关的政策、市场、品牌等因素均被列入考量范畴。与之相关的政策,都是经济发展的重磅支撑。

在后疫情时代,推行经济复苏政策的时候(鼓励消费等),自然要对新能源汽车这个家庭型消费品做大力度支持。

对于消费端,可以预见的、最直接的就是消费补贴,这个政策是动态的。虽然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但是,在寻求复苏经济的时候,一切皆有可能。发展才是硬道理,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补贴已经成为各地新政的一部分。

对于企业端,可以预见的就是资金扶持、税收减免、护航保驾等行为。对于地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在互联网,合肥过去的产业投资案例,已经成为新的神话。

全球经济风雨飘摇,美联储核动力印钞后的今天,对于大资本而言,海量的资金缺乏优质的投资标的。新能源汽车这个日益成熟的赛道,自然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毕竟从产业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千亿级规模市场,而智能汽车更是一个估值超万亿级的大市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为6.0千亿元,同比增长76.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3.1千亿元。

传统燃油车已是过去式,而新能源这个赛道,互联网大厂的技术实力,正适合切入,发展智能汽车,开拓新的增长。

君不见互联网大佬纷纷下场,角逐这一赛道。华为、阿里、腾讯、百度、小米、大疆、滴滴,应有尽有。

对此,对于上市企业,需要投资方进行持续信任,稳固资金链。对于成长型企业,投资者更应该优中选优,博取更多收益。短期的市场波动,只是市场行为,而不是行业问题。

当下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逐步提升,市场渗透率稳步向前。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12月,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220万辆,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33.3%;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销量预计70万辆,同比增长47.4%,环比增长17.0%,渗透率为31.8%。

比亚迪等传统造车企业依旧领跑,而在造车新势力中,“蔚小理”们也在策马奔腾。

华西证券认为,在多重因素催化下,乘用车市场在2023年一季度见底后,有望持续向上。

瑞信中国认为,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同比增长40%,达到940万辆,延续2022年91%和2021年157%的强劲增长势头,主要增长动力包括:油价走高,消费者偏好向新能源汽车转移;多款低价位插电式混动汽车上市;竞争激烈带来大力度促销活动,新车型加快推出。

据机构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将有超过100款新能源汽车上市,长安深蓝S7(C673)、坦克300HEV、埃安Hyper GT、蔚来ET5猎装版、小鹏G7等多款新车发布在即,市场供给将加大。

显然,从行业、政策、资金、市场各方面来说,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刀刀见血,也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时间。这一阶段,企业们需要各方支持与鼓励,唯有坚持下来,才能笑傲江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新能源   油车   销量   赛道   电车   油价   新势力   加满   黑暗   因素   资金   传统   政策   汽车   市场   企业   黎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