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广会客厅|从检修工到变配电高级技师他见证了贵州多条高铁线路开通运营

“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贵阳供电段所属的贵阳变配电车间自动化保护工区党员检修工邓强说,“工作几十年,出差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小时候,邓强随父母乘坐火车进京,对身穿铁路制服的列车员充满了好奇和憧憬。报考志愿上,他毫不犹豫地填写了铁路学校。


参与上百个大小变电所检修实验

1987年毕业后,邓强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原凯里供电段的一名接触网工。“原凯里供电段1986年底成立,我们很幸运成为建段的第一批职工。”邓强回忆说,“刚从学校毕业,肚子装着不少‘墨水’,但实战经验不足。”

于是,段上选派他们前往西安、兰州铁路局供电段,跟着有经验的老职工上工地、进现场。1987年5月,他们进驻湘黔电气化铁路新线,介入监管、验收工作,保证了新线于7月顺利开通。因工作中的出色表现,邓强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1年,邓强被调入原贵阳水电段,作为“种子选手”,为变配电检修工作注入新能量,从此与变配电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刚转到变配电专业,立即感觉压力倍增。变配电设备技术含量高,电路图极其复杂,还涉及到很多精密零件。”邓强记得,那时不少设备还在运用晶体管,尤其是充电机里的二极管、三极管,性能不稳定,故障率极高。为了破解难题,邓强开始泡图书馆和跑书店,经过4个多月的“啃书本”,终于自学掌握了晶体管鉴定和检修技术,故障率大幅降低。

随着铁路发展,铁路网从点到面,运输负荷越来越重,供电容量日益增大,变配电所的设备也日新月异、迭代更新。

“最早的开关分合闸,全是人工操作,既不安全效率又低,还容易发生故障。”邓强说,“后来有了单独的合闸回路,实现了电动分合闸。有了微机保护装置后,分合闸只用轻轻点一下按钮。而现在,直接坐在生产调度的电脑前,就能实现远动分合闸操作。”

变配电设备不断发展,“黑科技”技术逐渐投入,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实现一体化、远动化,变配电所也从原有值班模式变为了“无人值班、有人值守”的模式,人员精简,效率提高,故障率降低,可靠性增加。

“硬件”设备更新迭代的同时,邓强的“软件大脑”也在持续充电、磨炼。敏而好学的天性,加上扎实的专业功底,使他适应发展,突破变化,不断解决变化带来的技术新问题,一步步通关升级,成为了一名变配电专业高级技师。

2012年,年近五十岁的邓强带领变配电专业生产骨干,开启了湘黔、贵广、沪昆、西南环等新建变配电所亭的验收之路,参与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所亭的检修试验,见证了多条高铁线路的开通运营。

贵州高铁变电所建设验收首批“领头羊”

邓强是投入贵州高铁变电所建设验收的第一批“领头羊”。

2021年,西南环线好几个所的现场环境非常艰苦,位置偏远且食宿困难,遇到下雨天,未硬化的所亭路面满地泥泞,一天验收下来,整个人像是在泥浆里打了个滚。但他从不抱怨一句,紧跟施工验收节奏,面对技术难题,不屈不挠,勤于钻研,屡克难关。这也让他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认准一件事,就全身心投入去做,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修为,终究会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你也就成了这方面的行家。”这是邓强师傅时常对青工的说话。

数十年里,他不仅在生产检修领域发光发热,还在一批又一批青工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担任起青工“传帮带”的重任,带领青工们专注于变配电专业学习工作中,引领他们不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从穿上铁路制服,实现童年梦想的那一天起,邓强几十年如一日,把工作当成人生快事,奋斗在生产一线,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如今临近退休,他依然干劲十足:“既然我干了这一行,我从心底里认同它、热爱它,从不会觉得枯燥。”

“现在贵州铁路四通八达,等我退休了,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途,好好看看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即将退休的邓强,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我内心有千万个满足。以后可以很自豪地给子孙说,你坐高铁路过的某某所,是我带头验收的嘞!”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通讯员:刘兆楠、徐燕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兰州铁路局   贵州   凯里   啃书本   贵阳   青工   新线   故障率   变电所   会客厅   晶体管   见证   铁路   高级技师   线路   设备   工作   专业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