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千名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曾国藩拥有12万大军,为何却见死不救?

公元1860年的秋天注定了是一个让所有中华儿女为之怒发冲冠的秋天,在这一年里英法联军的6000名士兵耀武扬威的杀到了北京的大门八里桥。

为了捍卫北京城咸丰皇帝派遣僧格林沁率领两万八旗军阻挡英法联军,按照常理来说,如此巨大的兵力悬殊清军应该能守住北京城才对。



很遗憾的是,清军付出了近8000人的伤亡才换来了击毙英军士兵3人、法军2人的战绩,在此之后英法联军乘胜追击进入北京城烧杀掳掠,抢走了无数的珍宝并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将北京城变成了一座恐怖的死城。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6000名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城的时候,咸丰皇帝也多次发布勤王命令,然而手中握有12万大军的曾国藩却选择冷眼看世界坐山观虎斗,并没有去北京城勤王,这又是为什么呢?

曾国藩与清廷的嫌隙

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以及曾国藩四个人被称为晚清的四大名臣,但是说实在的这四人的仕途一开始都是极其不顺利的,亦或者说他们4个人都在一开始都不得重用。



以至于4人在听到了八旗兵被消灭的消息时一度高兴的拍手称快,感叹着他们总算是有了出头之日,4人的反应一度让人们怀疑他们究竟是不是清廷的大臣。

然而,若是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件事(不勤王)还真的怪不得曾国藩他们4人,这纯粹就是咸丰皇帝为首的清廷统治者在自找麻烦。

早前清廷南方太平天国为祸一方,清廷所剩无几的八旗军和绿营军在太平军面前不堪一击,此时咸丰皇帝才想起了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都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地方团练部队。

清廷改变方针开始笼络起了那些手握雄兵的汉族臣将,给他们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让他们率领他们自己的军队去平叛。



尽管如此,咸丰皇帝的表现依然是很让人生气,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曾国藩和他手下的湘军将士。

有苦、有硬仗的时候,就让曾国藩带着他的湘军将士出战,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付出了辛劳和汗水的湘军将士却没有得到他们应有的奖赏,反而是一直躲在后方的八旗军和绿营兵得到了奖赏。

只是一次两次还好,然而咸丰皇帝每一次论功行赏都厚此薄彼,以至于湘军将士都开始对此怨声载道颇有意见。

更可气者,曾国藩在前线舍生忘死拼死拼活,皇帝还不忘了要猜忌他,多次借着事由就敲打曾国藩。



这让曾国藩都对咸丰皇帝极其不满,久而久之两人之间的嫌隙也越来越深,曾国藩与清廷基本处于面和心不和的尴尬境地。

所以咸丰皇帝发出勤王圣旨的时候,手握十二万大军的曾国藩虽然见到了圣谕,却最终还是选择了按兵不动。

曾国藩心里很清楚,八旗军和绿营军都损失殆尽,到时候清廷再也无法再威胁他一分一毫,最后事情一发不可收拾,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城并将之变成了一片火海之后,曾国藩也失去了继续进军北京城的理由。


消灭太平军处于关键时刻

除了曾国藩与清廷之间的嫌隙之外,他按兵不动的最大理由还是因为目标在太平天国身上,要知道在平定太平天国叛乱的过程中,曾国藩和他的军队可以说是付出巨大。

不仅是人力物力方面的付出,还有精力方面都是损失巨大,花费如此巨大的代价曾国藩总算是南方战场见到了成效,12万湘军将太平天国的重镇安庆城给团团围住。

只要将安庆城攻破,那么就意味着太平天国的门户大开,从此之后战场的主动权都将被曾国藩和他的湘军所掌握,甚至说只要能打下安庆城,攻占天京对曾国藩来说就是指日可待了。

就在即将享受胜利果实的这个最重要时间节点上,咸丰皇帝勤王的诏书却好巧不巧的到了曾国藩的手中,试想一下如果你是曾国藩处于这样的的境地你会做什么选择?



是乖乖奉旨北上勤王,将即将到手的胜利拱手相让,还是将圣旨丢到一旁专注于眼前的胜利?这个选择很明显,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选择后一项。

曾国藩也不例外,在这最紧要的关头他才没有精神去管京城会变成什么样子,眼前的胜利才是一切才是最实实在在的东西。

曾国藩的私心

对于一个深受封建士大夫文化影响的汉族官僚来说,如何建功立业维持封建秩序才是他应该做的事,作为离经叛道的代表太平天国才是他与汉族士大夫不共戴天的敌人。




因此为了维持封建礼教的秩序,曾国藩等人宁可牺牲清廷也得要将太平天国扑灭,这便是他的私信。

当然,曾国藩心里明白自己的湘军虽然是装备着西式火炮装备,但是自己的湘军与训练有素的英法联军比起来那还是差了一大截的。

要知道,曾国藩当年跟石达开博弈都差点被逼得走投无路,英法联军比石达开更凶恶,让自己唯一的家底去跟英法联军拼命无疑是鸡蛋碰石头,和找死没多大的区别。

当年曾国藩花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才组建起了自己的湘军,又花了无数的时间才将原先战斗力低下的湘军培养成了一支虎狼之师,他不可能白白的带着自己培养多年的军团去送死。



一旦自己失去了自己的湘军,那么清廷统治者很有可能会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曾国藩很明白自己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才能保得自己的安全。

况且以英法联军为代表的西方列强虽然来势汹汹,但其本质目的还是为了求财,他们不会真的灭掉清廷。

别看英法联军穷凶极恶的攻入了北京城,并将圆明园化作了一片灰烬,但他们就那6000人,很难在中原大地上掀起大浪。

英法联军肯定会见好就收,收获了足够的利益之后就会逼迫清廷签下不平等条约,曾国藩正是想清楚了这几点利害关系才会如此沉得住气按兵不动。

以上便是曾国藩最终选择按兵不动的全部理由,或许会有人说曾国藩的行为颇有拥兵自重的嫌疑,但也正是因为他的拥兵自重才使得他自己得以善终。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英法   联军   太平天国   咸丰   北京城   汉族   湘军   清廷   按兵不动   见死不救   北京   皇帝   万大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